淇园笔会第一卷
 


触摸三千年前的摘星台
  作者:马天魁         上传时间: 2005/12/12  

 

       序: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东临淇水,西依太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称妹乡,商纣时易名朝歌;曾为商末四代帝都和卫国国都,具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是河南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摘星台,位于县城中心摘星台公园内,据《淇县志》记载:摘星台乃纣王所建,登临其上,可以揽月摘星,自纣王在此摘比干心后,人们为纪念太师比干,改称摘心台。

        初冬的傍晚,古城朝歌似乎并不平静,交错的车灯之间,闪烁着一颗颗迫切的灵魂,明亮的街灯下,晃动着繁杂的身影。夜幕降临的特别快,略试安静的瞬间,街道上又跃出行人,三三两两,寂寞的人群纷纷涌向自己熟悉的夜店,寻找着酒杯与欢声的碰撞;情侣们或是牵手或是相拥漫步微暗的小道。


        摘星台,一座古丘,默而无语,蒙蒙细雨中,像是在对人们叙述一段古老苍凉的千年忠勇。摘星台的夏夜,人流涌动,歌声、笑声此起彼伏,人们似乎忘记了比干曾经在此为国而摘心,夜里十点以后,渐渐静下来,穿越时空的神圣中偶有青年男女的情话荡漾其间。


        冬夜下的摘星台尤为神醉。


        缓步在柏林间的鹅卵石小径上,此时的柏树皆已黛色,仿佛整装兵士夹道相迎,威武雄壮。几经弯转,幽幽的碑廊悄然模糊在你面前,轻踏碑廊砖路,历史的长音便把你拉到碑前。石碑上的文字难以看清,你可以用手触摸,可以把脸慢慢地贴在碑面上,这时,你的心在颤抖、在品味:一篇文字就是一个民族沉重的脚印,一块石碑就是一首人类文明的长诗。遥远的历史,在你的脚下醒来,穿过厚重的碑体柔柔地抚摸你的脸庞。摸着石碑走到了碑廊的尽头,抖落身上千年的积淀,来到摘星台古丘跟前。


        冬夜的摘星台上有什么呢?神仙丽人的霓裳轻舞,还是心星阁内的品茗诵诗,抑或是一把岁月的沧桑。


        伴着月色,拾级而上,凉风弹着柏枝向你包容过来,美妙的声响流入你的心田。于是吟哦出苏轼的佳句“好风如水,明月如霜,清景无限”,顿觉心神清爽,双眼迷离,朦胧中好似被风渐渐化去了。脚步移到一座牌坊前停住,牌坊的右脚外立一块大石,往日的登临告诉我,那上面镌刻着“比干摘心处”,这牌坊三间四柱,名曰“忠烈坊”。我试着闭上眼睛,感受“刚之、忠之、仁之、勇之,惨也、酷也、悲也、伤也”……慢慢地我闭上了双眼,泪水落在脚下冷冷的青石板上,情与泪在此交融,“孔门此语垂千古,婴杵向人亦响风”(都御史 陈洪谟《比干》的诗句),让比干的罡风荡涤我心灵的尘埃吧。风起风落,一切都在这里静止,一切又从这里开始。


        终于,我又一次进入心星阁的怀抱。这里没有神仙起舞的清影,只有我一个凡夫俗子对古人的追溯,轻轻起身,缓缓地绕心星阁瞻仰一周,惟恐惊醒先人似的,我倾心品读着楹联。眼前呈现出熟悉的画面:“统一神州始此人”的殷纣王,聪慧敏捷,能言善辩,开疆扩土,大胆改革,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有过极大的贡献;箕子、微子、比干“三仁传不朽,精英遗象存”;许穆夫人淇水泛舟,远见卓越,慷慨救国,《载驰》的激愤之声响彻寰宇;荆轲刺秦“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段段泣血的文字,穿过茫茫黑夜,越过历史长河,剥落岁月的封泥,一下子占据了我的全部。伫立在心星阁,没有感觉到“一览众山小”,古丘虽曰摘星台,却早已难觅帝辛初建时的辉煌与大气,只能遥念古人摘星的梦想,而充盈眼帘的是新世纪淇县小县城的大手笔写意——颇具现代意识与仿古特色的建筑如泼墨般霎时突现画面,靓丽多彩的霓虹灯点缀其间。


        历史与现实之间其实只隔着一道门帘,我们可以自由徜徉。当我走出摘星台公园时,感觉自己仿佛变成淇县这幅大写意画上的一点墨了。

 

   
       
 

《淇县之窗》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栏目主持人:朱莉娅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