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园笔会第一卷
 


自己的悬案:17年的气愤
  作者:同野         上传时间: 2006/6/16  

 

      我的散文《情牵堰塘》,在网络上和大家见面后,大河网友评论说:“感动,情字当头容万物。”这句话勾起了我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文坛悬案的回忆。这篇短文,原本是我1989年上大学参加“××青年散文大赛”的作品,当时的题目是《堰塘》,里面没有写川北啊、堰塘的形状啊什么的。
        可不知怎的,大赛组委会给我来信说,有人投了一篇同样的作品,把我气得吐血。
        我去信说,那就请你们让那位投这篇稿子的人,说明这个堰塘是哪里的、什么模样?你们知道吗?我才是真正的原创。后来大赛组委会又说我的稿子丢了,让我再寄一次。等我再次寄出,又来信说,评奖过期了,为了表示组委会对丢掉稿子的遗憾,给我寄来了一张荣誉证书,给我一个优秀奖云云……
        既然先是稿子丢了,后是评奖过期了,这盖有组委会大印的荣誉证书怎么会发给我呢?其中的猫腻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后来在一个书摊上偶尔翻看过去的××获奖散文集,竟然有一篇文章,虽然题目变了,作者不是我,但内容和我亲笔写的稿子一字不差。我当时年轻气盛,气得好久不给人说话,几乎要生病。
        原稿放在我的书柜里17年了。我是一朝被蛇咬,十七年怕井绳啊。17年来,我的所有文学作品,从来不敢往文学刊物投稿。许多人问我原委,我只说文学是我的闲情逸致,并不希望从这里得到什么回报。他们哪里知道,17年来,我对文坛的风气一直抱着很不友好的态度。我宁肯把作品整理成册,规规矩矩存放在家中,将来传给我的后人,作为激励他们上进的遗产。
        17年来,我也一直幻想,有一天交往了文坛巨子或者有良心的编辑,我确信他们不会像那个组委会给我的回答了,再把我的作品拿出来。
        多亏了网络帮忙。在QQ里和一些文友打仗,被大家识破了我对于文学的老到、辛辣和多产,可以随口即来,人说我出口成章了。于是有好心的网友劝我放下包袱,并推荐我给红袖等几个大型原创文学网投稿。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整理出几篇投石问路,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短短两三个月,我在红袖有了个人文集、在家乡淇县热线上也有了个人文集,而且列入了河南作家序列,在河南文艺网也有了自己的主页。想起来从前,真让人唏嘘不已啊。如果不是网络帮忙,恐怕……
        现在,那种专门霸占别人的劳动果实的现象(河南淇县话叫做“吃二馍”),并没有绝迹,而是更加猖獗了。只不过我经历过了,痛过了,已经无奈了,对这些靠“吃二馍”起家的人已经懒得理了,随他们的便吧,如果我再生上17年气,不知道白发苍苍的时候,思想上会有多大的遗憾呢。现在我把这篇旧作重新整理,添加了我对儿时在堰塘边玩耍时更为细节的回忆,发表出来。我倒要看看那个因我的文章获奖,而且风光了的人物作何打算,作何感想?我相信他一定不会跳出来,那样只会让我一夜之间红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点到为止了,就不揭露那个名人了,同野终此一生也不会那样。虽然他在文坛上不太高产,但已经风光了。我想他为了达到《情牵堰塘》的小水平,为了领受那样的亲情撼动,不定私下里多么努力过呢,需要多么深入地体会生活呢?他活得也很不容易啊,还是由他风光吧。也许将来阴差阳错我们成了朋友呢,现在就揭露,将来还怎样做到“好朋友看透不说透”呢。
        算了,17年的气愤,由他去吧,灰飞烟灭吧。


   
       
 

《淇县之窗》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栏目主持人:同野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