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园笔会第一卷
 


从一篇小诗谈起
  作者:周晓峰         上传时间: 2007/6/16  

 

                                                   从一篇小诗谈起
                                                 ——我的富民一策

     朱利娅的《父亲丢失的田野》写的何等好啊!这不仅是一篇小诗,也不仅是一篇感叹。它是一篇代表近十亿农民的声讨和呐喊,也更是一篇即使是宏篇巨制也难以讲清的政论篇。


     我说他这篇小诗的意义与安徽小岗村当年大包干按血手印相媲美也不为过。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知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这样一条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让一批什么理论都不懂的农民用按血手印的方式证明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真理是非常简单的。不用搞那么复杂。我们既然以人为本,我们既然一心为民,那么,我们放弃一些本来就不该剥夺的却已经剥夺了几十上百甚至若干千年的农民的权益,难道不行吗。从中央到地方,大家都在关注着农村和农民,只是农民难以致富,难以走上小康之路的根本原因何在?至今无人发出“箴言”。政治经济学的专家和满脑子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们为了中国农民的致富,为了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讨论、争执、甚至斗争了几十年。归根到底还是舍不得放弃从农民那里剥夺来的权利。当前,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之所以难以完全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全面小康之路,一个基本的(也是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民对于他们最依赖的土地,却几乎没有任何的权利,他们只有劳动的权利。他们劳动的对象的命运,千百年来都是掌握在别人手里。他们所对应的劳动对象的经济收益,千百年来从每亩几元、几十元、几百元到几千元、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在个别地方增长到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价值.然而,农民从这些价值中得到了多少呢?所以,我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无产者。可以断言,如果我们不能尽早改变这一点,农民、农村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新农村的到来,将会是一个遥远的日程!


     也许有人会说,国家采取了很多扶持农村农民的方法。这些我都知道,比如国家的免税、种粮补贴、农用生产资料资金的倾斜及各种支持,加上近年的低保、医保等等。但是我说,对于数量众多的广大农民来说,主要应该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基本的经济发展基础,这些是国家包不下来的。怎么办?把土的所有权还给农民。把土地收益的绝大部分,还给农民。而惟有如此,才能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中国农村新的经济奇迹。大家也许还有许多担心,什么社会主义的性质问题、旧中国土地兼并及其他种种社会问题,国家的大工程大建设等问题。土地权益归还农民会造成土地滥用滥占等问题。这些都不是什么根本问题,根本的问题首先是发展。我认为1、土地与社会的根本制度并无直接联系,其实,综观中国数千年历史变迁的经济核心,就是土地的问题。土地问题处理好了,社会经济就发展,土地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动乱。历史上每一个兴盛的时期,都于土地关系调整较好有关。2、现在的社会条件与旧社会大不相同,旧社会土地兼并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复杂社会关系矛盾,在一个经济发展、法制完备的社会中是不难调整的。3、以国家为名剥夺农民和农业的时代应该过去了。解放初国家建设刚刚起步,农民勒紧了腰带。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两弹一星的发展,农民勒紧了腰带,国家发展到今天,农民勒紧了几十年的腰带。现在,我们要建设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建设全民的小康社会,还能让农民勒紧腰带吗?4、其实,把土地的权利还给农民,不要过分的担心土地的滥占滥用,农民保护他们自己的土地,比任何部门和文件都管用。我们把土地的权利还给农民,首先解决了发展问题,其他的问题和矛盾,只是管理和调整而已。用邓小平的一句话来讲:发展才是硬道理!

 

   
       
 

《淇县之窗》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栏目主持人:周晓峰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