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个人文集 - 朱莉娅 - 命运只是一个托词
命运只是一个托词
作者:朱莉娅  加入时间:2008-4-5 14:04:27
 
      一样的两棵树,站在小路两边,站得很亲很近。它们在相对的视线里彼此温存了一个冬季。春来了,用她软风的手撩拨万物,一棵树忍俊不禁,喷出了第一枚鹅黄的嫩芽;另一棵树沉默着。春雨沙沙,绽出第一枚幼芽的那棵树抖了抖满头水雾,便抖出满身碧翠;另一棵树依然枯索着。等到枝繁叶茂的那棵树在暮春的风里轻歌曼舞时,另一棵树依然死寂着。
      一样的苍天厚土,一样的阳光风雨,一棵树唱响了生命之歌,一棵树却再没被唤醒过。莫非,这就是命运?
      我生于七十年代末,是父母的第四个孩子。我想,如果我的父母有知识分子那样的人口意识生态意识或者仅仅是听党的话的意识,如果我的父母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怕受孩子的拖累,他们一定不会把第四个我生下来。那么,我将是不存在的。我生活过的村庄我学习过的校园将从不会留下我的足迹和身影,我挚爱的父母将从不会有我这样一个孩子,我亲爱的兄弟姐妹将从不会有我这样一个手足,我亲密相处的朋友将从不会有我这样一个曾经一起哭一起笑的同路人。任何人都不会听到过我的声音,任何人都不会看见过我的面容。爱我的人爱不到,恨我的人恨不着,因为我根本就不存在。我将不如一缕轻烟,尚能引发西风古道中游子的满眼乡愁;我将不如一朵云彩,尚能给多愁善感的少女插上想象的翅膀;我将不如一阵清风,尚能给捻须吟句的骚客扑面的诗情。我将从没来过,我将无影无踪,我将无痕无迹。
      可是我的父母都是农民,觉悟不高,还甘心被罚掉那么多粮食,于是,我被生下来。而今我以肉体和灵魂的双重形式存在着,并编织着一张社会关系的网。莫非,这就是命运?
      命运让一棵树活了,让一棵树死了,命运让我从虚无进入物质世界,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生命。命运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神秘力量,是人终其一生不能超越的局限。于是,我们把看不清摸不透的遭遇归之于命运,我们把求而不得和不期而遇归之于命运,我们把一切偶然和必然归之于命运,命运似乎是一切果的因一切因的果。
      你相信命运吗?很多人喜欢这样问。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或者面对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人们习惯用命运这个托词找到内心的平衡。比如那些虔诚的教徒,把好运归之于神的恩典,把厄运归之于前世的孽缘,满心敬畏的匍匐在命运的脚下,做他的子民甚至奴隶。
      记不清是谁说:命运有一半掌握在上帝手中,有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不由得心神一振,大长生而为人的志气。我们不难为这句话找到佐证,比如遭宫刑之辱的司马迁,受摈足之刑的孙膑,比如两耳失聪的贝多芬,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他们都扼住命运的咽喉,充分发挥掌握自己一半命运的主观能动性,使整个人生辉煌夺目,彪炳史册。
      有时候,命运就是我们手中的一杯水,是把它喝掉,还是洒在地上,还是浇在花盆里,我们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利。
      有时候,命运就是我们手中的一粒种子,我们可以把它吃进肚子里,使之转化成自身所需的营养和能量;我们也可以把它埋进湿润的泥土里,让它经历春华秋实的生命轮回,收获更多的果实。
      有时候,命运就是生命中的一个小时,你可以用来读书工作,可以用来会友郊游,可以用来睡觉看电视。无数个这样的一小时连缀起来就是耕耘命运的犁痕。
      其实,换个角度想,竟有些可笑:我不是植物学家,我懒得探究一棵树的死因,便把它归之于命运;父母把我带到世界上,我心存侥幸,为了掩饰那一分感恩之至的惶恐,便把它归之于命运。所以,命运实在只是一个托词。相信命运,会让我们心安理得,心平气和;怀疑命运,会让我们潜心思考,上下求索;挑战命运,会让我们坚强不屈,奋力拼搏;把握命运,会让我们创造机遇,收获硕果;主宰命运,你就是自己的上帝,是人类中的强者。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