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个人文集 - 杜永沛 - 谷、秆、糠、小米
谷、秆、糠、小米
作者:杜永沛  加入时间:2008-8-23 6:46:28
 
谷、秆、糠、小米
                                         
    蛮荒时代,人受袭于猛兽,受饿于食物,神农氏教民垦土地,播五谷,以摆脱困厄。哪五谷:稻、粟、麻、麦、菽。
    粟即谷,五种原始农作物之一 。                         
  谷,古代又作“禾”,也叫“粱”。为禾本科,狗尾草属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  
   在山西夏县西荫村古代的遗存中,发现了一种原始的谷粒化石,据今约有5万多年,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谷粒化石。此外,在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斗鸡台、华县泉护村,甘肃永清大何庄, 河南淅川县黄楝树村,河北磁山,青海东都及长城内外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墓葬中,都曾发现过大量碳化的粟粒或粟壳。由此可知,我们的祖先早在距今7000~8000年前已经培育出粟品种,并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普遍种植。
  根据书史记载,从商代开始,一直到秦、汉时期,谷子都是我国广大人民的主要粮食。在公元5世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编撰的《齐民要术》中,已经记录了86个谷子的品种。
    谷子的适应能力极强。它耐旱,耐贫瘠,耐酸,耐碱,尤以耐旱能力最强,农谚说得好:“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
    我的家乡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太行山东麓。太行山脚下大片土地为丘陵及山洪冲击台地,土壤为黄土沙质,干燥,透气性好。这里的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600—800毫米,雨季集中在伏天,春干秋燥。土壤及气候条件,适宜谷子种植。据史料记载,家乡种植谷子,已经有4000—5000年的历史。传统种植的谷子从外观上主要分为狼尾巴谷,它的特点是穗硕长下垂,谷粒松散、圆实。另一种是短穗谷,谷穗挺直,谷粒密集。
    谷子耐储存,可以三年五年不霉不蛀不变质。家乡人收了新谷,要储存一部分“救命粮”,方法是晒干晾透,装进缸里,缸口用麦秆编的盖儿盖严实,再在盖子上涂一层黄胶泥或者稀牛粪,往墙角一放,平日里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能动,它是用来防旱、涝、乱、荒。必需时,启封盖子,谷子完好如初,碾出的小米,依然金灿灿的,香亮亮的。家乡有谚:论吃数米,论放数谷。
    家乡有一种枕头叫谷枕头。在枕头套里装入谷子,缝严口,就成了。谷枕头不咯头,不积脑油,不陷不瓷不坨块,散发着醇厚的谷香,舒适醒脑。夏天凉爽透气洇汗,冬天温润不冰头。月娃枕谷子枕头尤其有益。月娃的脑袋一般都后面突兀,俗语称之为“后把儿”,长大后,难看。后把头,娶妻丑。月娃头骨软,是去后把儿的最佳时机。去后把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月娃躺谷子枕头。月娃睡觉时,仰面躺在谷子枕头上,三个月下来,后把儿就抹平了。
    家乡的山中有很多庙,庙里供奉神农氏。神农氏殿前的门两边,挂着沉甸甸的、硕长的、籽粒饱满的谷穗。谷穗 是家乡人挂上去的。每年秋天收获谷子的时候,香客从谷田里选出最大最饱成色最好的谷穗,来到神农氏堂前,把陈谷穗去掉,焚烧,换上新谷穗。然后,在神农氏的神像前放鞭炮,焚香,跪拜。有的香客放开高亢的嗓门,开始唱祷:神农老爷坐大殿,仔细听俺把心表,秋天里谷子收成好,大囤流来小囤满,磕头烧香谢你恩,来年日,还望托你多把俺们保,保佑俺雨顺风调苗齐壮,五谷丰登人畜旺…….谷穗,香炮,唱祷,表达着家乡人对谷子的真诚的感恩,深情的祈盼…….        
谷   秆
    谷秆,是谷子的茎。家乡称之为秆草。叶互生,窄而长。茎有节,类竹子,皮硬,中空,高约一米,用途非常广泛。
铺床。过去,秆草是铺床的上好材料。用它铺床,干爽,不返潮,松软,不生虫,没异味。所以,秋天收了谷子之后,人们总要挑选一些秆粗高叶多的秆草,在太阳下面晒干,然后扎成捆,在场子里垛起来。冬天,把秆草铺到炕上,又暄又暖和。
    谁家娶媳妇,必定用秆草铺床。铺床是由公爹完成的。秆草要用整捆,不能用半捆。公爹来到窗前,解开秆草,把秆草均匀地摊在床上,旁边,有个女人不停地念叨:秆草秆草暄,生个大状元;秆草秆草软,小两口日子甜;秆草秆草长,生个噢孩胖……新人新床新被褥新铺草,新婚夫妻在秆草床上体验着情爱的震撼心灵的愉悦,同时,完成的血脉的传延。秆草窝里怀上羔,今年腊月娶媳妇,明年腊月得贵子。在家乡人的意识里,日子穷富就那回事,增口添丁,那才重要,过日子过啥,不就是过个人烟旺吗?
    活人用秆草,死人也离不了。人死了,不入殓之前要挺尸床。尸床不能硬板,上面要铺草,而且必须是秆草。不过,为了和活人区别,活人的铺的秆草是横着铺的,死人是竖着铺的。此外,死人脸上面要有影脸草。影脸草也要用秆草。用三根秆草,秆草上端用红头绳缠住,再分开,形成一个三角架。小米饭养活了北方人,临出门,有秆草陪,一路平安上天堂。
    秆草是个宝,其茎、叶,粗蛋白质含量为干物重量的17%左右,为一般禾本科牧草的1.5~2倍,接近豆科牧草的营养成分,所以谷子秆又是牲口的优良饲料。人们要把晾干的秆草剁成大垛储备起来。冬天,用铡刀铡碎,喂牲口,喂羊,一冬天下来,牲口、羊肚圆膘厚。
    谷秆的根部,家乡人称之为“谷茬”,谷茬是烧锅的上好材料,易点,耐烧,温度高,可以和树枝媲美。
    谷子脱粒后,碾下的皮叫糠。
传说古时候,人们对谷子还不是很熟悉,谷子脱皮后,人们把皮称为谷肉,把谷仁称为骨头。一个刁婆婆非常霸道,对媳妇不好。自己整天吃谷肉,让媳妇顿顿吃骨头,吃了一段时间,她又黄又瘦,媳妇却吃得又白又胖,人们这才明白,谷肉没有谷骨头好。
    糠分为粗糠细糠。粗糠是谷子碾了头遍后,放在风车上,扇一过,扇出来的是秕谷,牛草籽,谷壳。再把过了风车的糙米放在碾上反复碾,碾后,再在风车上扇,这遍,扇出的糠比较柔,比较细,呈屑状。这样的糠称之为细糠。在粮食短缺年代,粗糠喂猪喂鸡,细糠人吃。熬糠糊涂,蒸糠窝窝。在糠里加干菜,盐,或者掺红萝卜丝,就蒸成了咸或者甜糠窝头,是上好的食品。山里有一种食品叫炒面,是把细糠,干柿皮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放在石头磨上磨细,放进热锅里炒熟。吃的时候,把炒面放到碗里,加热水,搅拌成糊状,又甜又香又挡饥。
小米
    谷子脱皮后,谷仁称之为小米。
    小米营养丰富。据测定,蛋白质含量达11.2%~13.4%,脂肪含量4.5%,比普通小米高1%~3%。所含蛋白质、脂肪均高于大米、面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丰富而比例协调。如赖氨酸0.22%~5.24%,蛋氨酸0.4%,色氨酸0.25%,亮氨酸1.87%,苏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等含量在0.42%~2.88%之间。维生素的含量亦较丰富,而粗纤维的含量又是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的,为产妇、幼儿及老人的滋补佳品。《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米可以做成多种味道醇香的饭。家乡有句俗话,宁舍二亩田,不舍小米饭。在粮食紧缺的过去,小米属于细粮,可肚吃一顿小米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小米饭大体可以分为干饭、粥、汤三类。
     干饭的制作方法为焖、捞。焖是锅里加少量的氺,放进小米,盖严实锅盖,烧锅,锅沿冒出蒸汽后,文火慢烧。焖的优点是省事,营养不流失,米粒的软硬可以调节,喜欢吃硬米,就少加氺,喜欢吃软一点的,就多加氺。干饭能做成甜干饭,咸干饭。甜干饭不加盐,吃的时候,需要有菜配着吃。夏秋时节,新鲜蔬菜多,一般吃甜干饭。冬春天,则多吃咸干饭。咸干饭在焖的时候,把盐、干菜、小米放在一起焖。捞,是把小米放到沸水锅里,煮上几滚,待小米膨胀绽咧,用笊篱捞到盆里,捞上来的米称“散米扑棱头”,松软利口,甘香绵甜。剩下的汤,或者下面条,或者加菜加盐,做成鲜汤,米香诱人,吃了干饭,用汤灌灌缝,肚子里滋润、舒坦。过去家乡有顺口溜,宁舍瓦房楼,不舍小米扑棱头。小米干饭平时吃不起,只有干掏力活的时候,比如扛石头,割芦苇,脱坯剁墙捶房顶的时候,才能来上一顿。干饭结实,三大碗下肚,扛大梁腰不弯,毫毛眼里都往外蹦精气神。
    粥。把小米放到锅里,不停地滚熬,直至把小米熬得开了花,熬出稠粘的金黄色汁液。小米粥看着稠,用筷子一扒拉起溜溜,吃到口中却软、香、滑、干,到胃里暖呼呼的,吃的再多也不坏肚。小米粥同样可以做成甜粥、咸粥。还可以和其它食物搭配,熬成各种各样味道鲜美可口的粥,如红薯粥、薯干粥、蔓菁粥、红萝卜粥、干萝卜条粥、山药粥、红枣粥、南瓜粥、豇豆粥、黄豆粥、绿豆粥等等。还有一种粥不得不提,那就是山里人办红白喜事时吃的羊肉米饭。办事时,支大锅,宰肥羊。把羊肉放在大锅里煮,煮八分熟,在羊汤中下米,干豆角,干萝卜,一起熬,直至熬成看时一锅粥,用筷子一挑,却成块成团。吃到口里,肉香,米香,菜香融为一体,香浓味厚,吃了这碗想那碗。
    汤。小米熬成汤,配着馒头、包子、烙饼、干饼吃,有湿有干,胃里滋润。五月天干上火,地里农活重,就熬绿豆米汤,生津败火,人不生口疮不干结。春节家家户户蒸满馒头,腥多,就喝米汤,利口去腻。孩子老人身体不好,就熬米汤滋养一段。媳妇做月子,熬红糖米汤煮鸡蛋,一直要吃到满月,把媳妇吃得白胖,把月娃子喂的肥壮。娘家人瞧坐月闺女,篮子里的是小米,鸡蛋。
小米还可以磨成面,称之为米面。米面和好面掺到一起,蒸的馒头呈鹅黄色,口感细腻,香甜。米面摊煎饼,薄、柔、细,色金黄。正月十五家家炒茶。玉米面茶粗,好面茶粘,只有米面茶最好。炒的时候,加芝麻、黄豆、豆腐、渣丁等,把茶熬成粥,满月亮地飘香,能撑死小孩。
     过去,有的妇女奶不够吃,又没有钱买奶粉,怎么办?就炖小米粥喂孩子。为了方便就把米磨成细面,放在蒸笼里蒸熟,晾干。孩子饿的时候,拿块米面,用开水化开,调成糊状,放一点糖,喂孩子。
    小米能酿成上好的黄酒。黄酒清淡和血,助消化,壮胆气。大碗盛,大口喝,爽而不醉。中药常用黄酒做药引,其它酒,任它价格多贵,名气多大都不行。
    小米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过去,穿的都是粗布衣。织布时,要把经线浆一浆,浆线用的就是小米汤。另外,在砌墙的时候,有钱人家把石灰,掺上小米汤一起和,砌的墙牢固如铁。
    喝着小米粥,吃着小米干饭,饮着小米酒,小毛孩嘣成浓眉大眼铁腰杆的北方汉,北方汉扛动一座山;小毛妮出落成个凤眼粉腮柳腰的大闺女,大闺女绣出一片天……
    刮不尽的西北风,望不到边的黄土地,黄皮肤的家乡人,春天,犁开芳香的黄土地,播下一粒黄种子,黄种子拱出绿苗苗。绿苗苗点燃了家乡人心头的火,对青天厚土,抖出一串粗硬的充满谷香的歌…….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