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文坛信息 - 投稿 - 文物的悲哀
文物的悲哀
作者:十二行|dong-tuozi@163.com  加入时间:2008-9-26

我们学校在解放前叫“文庙”,现在许多老人还这样称呼它。比如我的一位邻居胡大伯,有一天和我闲谈中听说我在学校教书,他把嗓门提高带着几分惊奇说:“是文庙吧?好哇好哇,那里可都是有学问的人呀!”他的语气让我有点困惑,我不晓得他是夸我有学问,还是讽刺我年少无知。

好在有一点还可以聊以自慰,我知道他们把学校叫做“文庙”的原因,这一点不需要引经据典的考证或道听途说的探究,原因很简单:紧挨着学校的后墙,有一座约两米见方的小屋,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前身的前身——文庙。虽然它随着时光逐步退化直至现在这般大小,但没有人能磨灭它曾经的辉煌。在诗云子曰的时代里,它是全城读书人向往的圣地,是足以庇佑一方才子的风水宝地,所以它具有的命名一方最高学府的资格无可置疑。

当我还在学校读书时,我曾经满怀恭敬地在小屋前驻足。我可以向你保证,我对小屋的恭敬只是出于对先人的尊敬,而没有丝毫沾其灵气以助我功成的私心。那时学校扩建,围墙像撒出去的渔网一样网天罗地,网住的那块地平整成为运动场,而那间小屋也不幸落网。“不幸”是我看到当时的小屋时的感受。小屋没有窗户,屋里没有灯,正面隐约是块石碑,地上杂七杂八的有些砖头、碎石和枯草等等。石碑上也许有大成至圣先师的图象,那也该算是文物了。可惜聪明如古人也算不得先知,他们万没有想到的是,多少个世代之后的今天,他们所尊奉的圣物、今天的文物,却成了靶子。那砖头、碎石就是人们投来掷去的武器了。武器虽显得原始但并不影响其杀伤力,石碑上的斑斑痕迹就是武器的成绩。人挨了石头会头破血流,但那总有痊愈的时候;文物挨了石头喊不出疼,只有忍气吞声,以自身的或残或断来表达抗议、显示气节。文物是易碎的,却又是不可再生的,这也许就是生而为文物的悲哀与不幸吧。

文庙的现状给我以深深的失望,由这样的情景去想象它当年的雄伟壮丽无疑是件很困难的事儿。但有人说过“世上无难事”,条件是“只要肯登攀”,我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决定把登攀的计划留给旁人去实施,我还是到运动场上溜圈散步吧。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