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第三卷》
个人文集 - 杜永沛 - 我们在用什么样的言语引导孩子读书
我们在用什么样的言语引导孩子读书
作者:杜永沛  加入时间:2009-12-13 10:02:01  

      读书是件苦差事,须得有点“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精神。要让一个天性未改,嬉闹贪玩的孩子,安静地坐下了,捧起书本,去读书写字,不是容易的事情。靠棍棒打屁股、耳光打脸显然是不行的。于是,聪明的成人就想起一个妙招,言语引导,或者说言语诱惑。即用动听的话语,对孩子感兴趣的物质的、感性的东西,进行描述。然后,或设置获得目标,或进行某种承诺,用控制孩子心理,哄孩子读书。

 九月一号开学了,南都网记者到一所小学去采访。记者问一个刚入学的六岁女孩,将来想做什么,孩子回答说,想做官。记者问想做什么样的官,女孩回答,想做贪官。记者问,为什么要做贪官,女孩子回答,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

 童言无忌。孩子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没有拐弯抹角,遮遮掩掩。小小年纪,说出这样的话,可谓是石破天惊。其实,细想想,也没必要大惊小怪。她说的话,无非是把成人的话复制,经自己口说出罢了。

 看看成年人的世界吧,人人恨贪官,但几人不想当贪官,几人当了官不贪。你不贪都不行,人情让你贪,潜规则让你贪,制度漏洞让你贪……俗话说,大小当个官,胜过卖水烟。

 还说教育孩子。先人们对孩子说,好好念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十年读书苦中苦,金榜题名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上人、黄金屋、颜如玉,这些话像核裂变,从荣耀、物质、美色诸方面,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刺激着孩子们为当人上人、住黄金屋、抱颜如玉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今人教育孩子读书,比古人更胜一筹,方法更灵活,心态更功利,目标更具体化。七十年代,取消了高考制度,那时当兵、当工人是农村青年的唯一出路。家长们对孩子说,好好念书,长大了当兵,当工人。所以,那时孩子的理想就是当兵,当工人。七十年代后期,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读书,可以考大学。当时,只要进了大学门,就是公家的人,上学不花钱,毕业了就分配,端起铁饭碗。所以,当时,家长们教育孩子是好好念书,考大学。大学是穿皮鞋与穿布鞋的分水岭。你随便问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长大了干什么,那孩子一定是脑袋一歪,不容置疑地回答,上大学,当大学生。高考制度改革以后,上大学要花许多钱,大学毕业了国家不包分配,学生要自谋职业,上大学这条路已经徐娘半老,失去当年魅力。干什么最好,做官。搞个调查,问问孩子,长大了想做什么,不一定像上面小女孩所说“做贪官”,但肯定回答是“做官”。

 读书是有方向的,有目的的,它的方向和目的就是给人类智慧,给人类进步的能量,教育人类远离愚昧、邪恶、庸俗,靠近文明、善良、高尚。然而,人们一直在偏离教育的初衷。

 记者到深山区采访一位放羊的年轻人人,问他为什么放羊,他回答,娶媳妇,生孩子。又采访一位放羊的孩子,问为什么放羊,孩子回答,娶媳妇,生孩子。

 不要怪孩子,孩子的言行,都是跟成人学习的,而且,他们有惊人的仿造能力,能把学来的东西,运用于童年生活、少年生活,甚至一生一世。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