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第三卷》
新人新作 - 大伾仲秋
大伾仲秋
作者:窦增新  加入时间:2010-10-9 14:04:10  
        丹桂飘香的金秋,我有幸应市文联之邀参加了古黎阳(浚县)大型文化采风活动。恰逢是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日,古老而美丽的黎阳城,裹挟着我如歌的心情,都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里,暖意飞扬,思绪翩舞。
黎阳城因两山(大伾山、浮丘山)兴建闻名,两山又是城的东大门和西大门。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与山宛然一体。站在大伾山脚下,放眼四望,层层翠绿妆点了这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山脚下是人流熙攘经济繁荣的浚县古城,山外是一望无垠的喧腾着丰收喜悦的庄稼。古老的卫河蜿蜒灵动若隐若现,豫北新闻媒体中转塔高耸云端,和平鸽盘旋在湛蓝的天空,秋色把黄河故道上的历史名城雕画成了一幅迷人的流动画卷......
秋风送爽,群峰耸翠,红枫远缀,古柏迎宾,众友适才聚会于大伾山下景区门首,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就弥散在我们中间,疏竹夹道曲径通幽中步道两侧的1996只迎宾石猴神态各异,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以各种姿式迎接着我们的到来,那是由浚县著名民间艺术家“泥猴张”张希和大师设计,石雕名家胡玉德主持修建,郑厂、姚厂两村的石刻艺人精雕细凿而成,它既有泥塑夸张了的真实表情流露,又有石雕的沉着稳重,巧妙的把绘画、泥塑和石雕柔和在一起,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匠心独运,同时也展示了豫北民间艺术的丰厚文化底蕴。
导游生动的讲解把我们带到了恩荣坊前,这是明万历帝为旌表工部主事孟楠一门三进士而赐建的“四柱三间五楼”式仿木结构透雕石坊,第一层浮雕二龙戏珠,下饰莲花,第二层阴刻“龙章宠赐”和各种名衔标记,第三层浮雕“八仙庆寿”,第四层楷书阴刻“赦封承德郎南京工部主事孟含霓””,第五层浮雕“竹林七贤”,第六层楷书阴刻“赐进士第承德郎工部主事孟楠”,最下一层浮雕“衣锦还乡图”,上面的人物、动物雕刻的形象生动,惟妙惟肖,生动再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荣耀和标榜光宗耀祖的世人心态。让人不由想起了在淇河两岸广为流传的“青龙镇”和“双牌坊”的民间传说......
沿石阶光武御道从情侣树和参天翠柏林中穿过,我们来到了天齐庙,苍劲古柏用自己几百年的沧桑向世人述说东岳大帝武成王黄飞虎助周武王伐纣功成封禅的历史故事,大殿门楹两侧宋代雕刻的蟠龙方形石柱擎起了世人对功臣的崇敬和久久的难忘,两侧的十殿阎王更是寄托了他们对道德的尊尚和忘恩负义不法之徒的痛恨。
天宁寺前石狮镇守,古槐挡驾,伸出的枝干苍劲有力,犹如神威大将军单臂敞开挡驾护法,繁茂的枝叶在秋风中摩挲仿佛在说“有缘之人我引渡,无缘之人不须来”,在哼哈二将的怒视下穿藏经阁来到了大佛楼之下,石佛位于伾山东麓天宁寺石崖,约成形于东晋十六国的后赵,是全国开凿最早、北方最大的石佛,整个佛像依山而凿,面相庄严,双手成大无畏印面东而坐,双脚深入地下3米有余,实测高度22.9米约合古尺八丈,护佛的佛楼高七丈,这就是“八丈佛爷七丈楼”说法的由来。石佛相传是后赵高僧佛图澄为镇治黄河泛滥庇佑浚州人民而雕建的弥勒佛像,又称镇河大将军,神通广大的弥勒佛用佛法的大无畏手印把黄河远远的推挡于浚州之外,并用深入地下的有力的双脚把它牢牢的踩在地下。佛楼北首明代王阳明的摩崖诗刻“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该诗生动的描绘了大佛庇佑下的大伾仙境和黄河故道上的沃野良田,最后两句更有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龙洞的天然洞口雕刻的五条蟠龙遒劲有力,吞云吐雾,栩栩如生,洞内龙王体态安详,烟雾缭绕中活灵活现,心安理得的享受着香火供奉。北宋时期定都开封,就在古黎阳东南百余里,和大伾山遥遥相望,龙王勤政护国佑民,甘霖雨露适时而降,因为屡屡显灵宋徽宗封龙神为康显侯,也是寄希望于龙神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至今太师鲁国公蔡京书写的圣旨碑还存放在殿内,“康显侯告碑”记载了大伾山龙神灵应,徽宗赦封的历史盛况。千秋功过谁堪评说,忠奸贤愚自有公断,蔡京开辟宋体的神来之笔不知书写了怎样的宋史?洞外的怡人秋景更是展现了今人的繁华生活,那一树红红的枸杞不正是火红日子的写照吗?
过观音洞,紫泉别墅,入吕祖祠至阳明书院遗址,明朝澶州李鸿儒的摩崖石刻吸引了我们,石刻共八个字,中间起首读“读有用书,尽天下愿”,右首起读为“愿天下尽读有用书”,左首起读为“书有用读尽天下愿”,首尾相连如环无端,正如道家的万物资始九九归一,亦体现了佛家禅的意境,石刻和近处的廖廓峥嵘坊交映生辉。
站在伾山之颠睡仙楼前,刘德新县令亲题的“群玉山头”就在脚下,一丛野山荆淡黄的花朵遮掩了字体的一部分,就像小家碧玉犹抱琵巴半遮面,用自己的羞涩衬托了一种别样的美。
阳明书院门楼还在,西望浮丘山碧霞元宫就在眼前,烟雾氤氲中我仿佛看到了正月古庙会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流动人群,看到了古戏楼畔同晚竟放的百余部许愿电影,看到了龙凤柏下,千年石窟之旁的水陆法事大会,听到了阳明书院的郎朗读书声......
“黎阳仲秋夕照晚,烟锁雾罩钟鼓鸣”勤劳智慧的浚县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世人展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浓厚秋色中正在耕耘的劳动着才真正是社会财富和历史的创造者,是世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包括你我在内的采风人不也正是这风景中的风景吗?......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