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第三卷》
个人文集 - 杜永沛 - 灵湖下的民间记忆
灵湖下的民间记忆
作者:杜永沛  加入时间:2010-5-12 11:15:26  索引号:杜明道 杜永沛   

灵湖下的民间记忆

 

                             文/  杜明道  杜永沛

                             图/  贾振君

 

    四月二十四日,是双休日,我与几位同事到尖山探王莽洞,路过红卫水库,昔日波光滟潋的水库,而今竟干枯得滴水不剩。出于好奇,我们从岸上下到库底,观看库底原貌,恰遇一位老人,我们就攀谈起来。

    老人姓赵名坤,七十多岁,家就住在水库南岸的碾子沟。老人说,水库下面,有许多东西呢,有水时啥也看不到,水干了,都露出来啦!

    他顺手指着三佛殿下的一个土包给我们看,他说,那个地方就是黑虎玄天庙,也叫赵公明庙。赵公明是文财神,听老辈人说,赵公明曾在尖山脚下的岩洞里修炼过。后来人们在灵山大河北岸的虎头岩上修了庙。庙为三间,有明柱出厦。好天好道,十里八乡来上香祈福祈财的人络绎不绝,香火旺得很。

   老人又转身指着水库南岸的一处石头房基给我们看。他说,那个地方,有座戏楼。他小时候,经常在戏楼上玩耍。戏楼靠近库南岸,距大坝约四百余米,隔灵山大河,与黑虎玄天庙相对。戏楼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有灵山大寺出资,大洼村一刘姓工匠建造。戏楼坐南朝北,东西长三丈,南北深为六长,分前台后室,即前为戏台,后为演员化妆间。据说,戏楼建造精细,雕梁画栋,形似金銮殿,冲了皇家脉气,竣工后不久,姓刘的工匠即无疾身亡。戏楼于一九四0年毁于战乱。当时,每年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是古灵山庙会,一个(庙)会半个月,浚县、滑县、延津、辉县、安阳、新乡等地的人都来。有步行的,有骑驴的,有坐车的,有挑挑的,有扛袋的,还有有法儿人坐八抬大轿来赶庙会的。会场就在灵山大河两岸,从水库大坝到窄狭村东,绵延二三里。会上彩幌飘飘,叫卖声声,卖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还有杂耍的,玩猴的,斗鸟的,红花会讨钱的……热闹得很。当时,牛心岗有一家姓王的人家,靠种庙地过上了殷实的日子,每年庙会,就在家门口支起大烧锅,熬米粥,免费供游客食用,一个会下来,能用一石二斗的小米。庙会一起,戏楼上就演大戏,每天演出两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一般请的是浚县同乐班,唱大平调,二架弦。当时,同乐班有一名角,名叫三里清。那时唱戏没有话筒音响设备,全凭演员的嗓子功。三里清的嗓功好,嗓门高,一张嘴,山里唱,山外就能听清唱词,十分了得。夜黑唱戏,戏台上燃起大鳖灯。大鳖灯肚子大,一次喝七八斤油,或花籽油、或黄楝子油、或菜籽油,灯芯有鸡蛋粗,八级风刮不灭,又叫气死风等。灯把戏楼照个通明。戏迷们看了白场看夜场,看了夜场就在戏楼附近找个旮旯睡,第二天接着看。大戏唱几天,就看几天,一场不落,撑死个戏瘾。老人说,戏楼上啥戏都能唱,只是不能唱赵公明的戏,一唱,光天亮日的天,眨眼就漫起黑云,响起雷,下起雨,真怪!

   老人把我们领到水库北岸,距三佛殿西二百余米处的一块平地前。老人说,这就是钥匙地。民间传说,尖山后有一个尖山门,进了尖山门,有一座宝库,里面是数不尽的金银财宝,打开尖山门,能富七府八县人。不过,尖山门轻易打不开,要用钥匙地里长的叉黄瓜才能打开。钥匙地东西长约七十五米,西头宽约十五米,东头宽约七米,远处看,极像一把钥匙。钥匙地紧挨灵山大河,土质肥沃,旱了,可以汲河水灌溉,是一块上好菜园地。以前,一直种菜,种的黄瓜又粗又长,种的白菜又大又瓷实。后来,水库水满了,就把它淹了。

    日近中午,我们告辞了老人。

    我们非常感谢这位热心的老人。一些民间记忆,因久远而香沁心扉,也因被淹没,一旦被提起而愈显珍贵。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