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第三卷》
新人新作 - 王祥来了
王祥来了
作者:蔡云 杨秀平  加入时间:2012-9-22 7:19:27  索引号:蔡云 杨秀平   

                       王祥来了

                      蔡云  杨秀平

   呼啦啦,呼啦啦,村头又响起铁简板声,一个中年汉子,左脸颊上有一道一寸多长的伤疤,脖子后面有一道二寸多长的伤疤,走路似乎有点瘸,担着一副竹笼,里面放着镰头、剪刀、扇刀、柳条、细麻绳、牛皮筋。他一边走,一边甩着铁简板,嘴里吆喝着“拴簸萁、笆斗篮、窠篓……”。村里的人高兴地说:“王祥来了!”纷纷从家里拿出来破损的笸箩、簸萁、笆斗篮、窠篓,让他修理。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人们争着邀请他吃饭,他总是说:“不麻烦啦,还是老地方吃。”

  他说的老地方,是我们家。尽管我家与伯父家分门另过,但是,只要王祥一来,大家就聚在一起吃饭。大伯烧火,伯母、母亲掌勺,姐姐们择菜,父亲则帮王祥磨扇刀片。饭熟了,大家围着石磨盘而坐,一边吃饭,一边听王祥讲故事。大姐问:“祥伯伯,现在到处抓流窜犯,你不怕抓吗?”大哥说:“人家是革命功臣啊!”三姐说:“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王祥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你们咋还请我吃饭哩?”大家都笑了。

    吃过饭,王祥起身告辞,大伯总是嘱咐,还来家吃饭啊,他答应着,然后挑起家什走了。不出一个月,村里又响起铁简板声,王祥来了,于是,我们又聚在一起,热热呵呵吃饭。

    王祥是谁,我家为何与他这么亲近呢?

    1939年农历腊月三十,驻扎庙口据点的日本鬼子对我的家乡——小滹沱村进行扫荡,村民十多人被杀,房屋被烧毁,牲畜、粮食、财务被抢劫一空。村民在村里无法生活下去,纷纷投亲靠友。我伯父、父亲、姑姑到大春花投奔舅舅王玉。王玉和八路军有联系。舅舅在邻村阴窝给伯父提了一门亲事,这家人姓徐,徐家是共产党的联络站。好心的徐家收留了大伯、父亲、姑姑。当时,大伯十五岁,父亲九岁,姑姑六岁。

八路军在灵山口创建根据地,经常有干部战士出入徐家,大伯就主动到村口望风。一来二去,就混熟了,他们就让大伯去送信。小孩子送信,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每次都很顺利。一次,他们让大伯到土门送信,到了土门,接信的也是一个孩子,比大伯大两岁,他就是王祥,小名梦祥。王祥也经常来灵山口送信,由大伯接信。时间一长,两人就成了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吃饭。后来,他俩成为淇县八路军的通讯兵。

抗战胜利了,但战争并没有结束。王祥参加了土门村联防民兵队,他作战神勇,能使用双把匣子枪,左右开弓,百发百中。敌人只要一听说王祥来了,逃跑得比兔子还快。当时,敌人发誓诅咒时,常说,谁要是不守诺言,就让他出门碰见王祥,脑袋炸开花。

1945215日,土匪扈全禄率一个连的兵力,包围了土门村,村民兵队被围困在一座小楼里,面对多我数倍的敌人,他们毫不畏惧,英勇战斗,最后,除1人突围外,其余8人壮烈牺牲。由于土门民兵队伍损失惨重,五区对土门民兵进行了整顿,任命王祥为民兵队队长。王祥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带领土门联防民兵经常与敌人作战。先后参加了五区区干队两座房虎口夺粮,县大队端庙口、大牛庄敌人据点,四十九团攻克汤阴等数十次战斗,多次立功,为淇县乃至全国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19482月,王祥到黄甫与杨福匪部战斗,不幸负伤,被敌人抓住。敌人把他押到土门村,绑到村东头一棵大枣树上,劝他投降,他宁死不屈,凶残的敌人连刺他二十多刀。敌人以为他死了,就把他撂下走了。村里人将他抬回家,第二天,他竟然奇迹般活了过来。由于受伤严重,身体落下残疾,不能干重活,后来,学会了修理笸箩簸萁的手艺,走村串巷,维持生计。

    战争年代,伯父与王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出生入死的友谊是天长地久的,父亲、姑姑也佩服王祥,把他当做亲人看待。他们常常想王祥,盼王祥,见到王祥,自然亲热无比。伯父病重弥留之际,还与伯母不停地念叨:“死梦祥,死到哪去了,也不来看看我,我要是能动弹,非去找他不可……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