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第三卷》
个人文集 - 周晓峰 - 朝歌人物宁戚
朝歌人物宁戚
作者:周晓峰  加入时间:2013-1-2 9:29:51  

朝歌人物

  宁 戚

 

宁戚,《管子》《吕氏春秋》《史记》认为:“宁戚,卫人”。即今朝歌人士。他出身微贱,早年怀才不遇,曾为人挽车喂牛。直到有一天得遇慧眼识英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齐桓公和管仲,才被齐桓公举火授爵,拜为大夫,后又官授大司田,分管齐国农业,成为齐桓公的股肱之臣,与管仲、鲍叔牙等一起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和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宁戚也成为朝歌历史上传颂千古的贤人之一。

1、宁戚

听说齐国齐桓公治国雄才大略,用人贤达大度,宁戚想向齐国谋求官职,一展才华。但处境穷困,苦于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他就为自己编了一首歌,走到哪唱到哪,以期引起齐国国君或大臣的注意。其歌曰:

  

南山灿、白石烂, (我像南山一尊白亮的玉石无人知晓,)

  中有鲤鱼长尺半。 (我像水里一条勃动的鲤鱼无人见到。)

  生不逢尧与舜禅, (生不逢时我哀叹不能遇见舜禅尧让,)

  短褐单衣至骭。 (只好穿着单衣短裤裸露着小腿冰凉。)

  从昏夜半, (每日里白天放牛晚上喂牛乃至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 (这长长无尽的暗夜啊何时才到天亮。)

此以历代怀才不遇之人多以此歌自忧、自慰或自嘲。

公元680年春,齐国攻打宋国,齐桓公先派管仲率一部分军队出发。一天,军队到峱山(山东临淄附近),管仲见一放牛青年冲他击牛角高歌,气质非凡,即派侍从把他来,管仲问其姓名,答曰:“卫国百姓,姓宁名戚”。管仲叩其所学,宁戚对答如流。管仲叹道:“豪杰辱于泯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随告之曰:“我国君大部队在后,不过几日到此,我写封信你去拜见国君,必当重用。”数日后,齐桓公大军到此,宁戚又唱起《宁戚歌》齐桓公闻听此歌甚感惊奇,派人将宁戚叫至跟前,问其姓名后,桓公说:“寡人率领诸侯征战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草木沾春,舜日尧天不过如此,你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你是放牛的为何要讽刺朝政?”宁戚据理争辩,有些言辞冒犯齐桓公。桓公大怒,命令斩首。宁戚面不改色,仰天叹道:“桀杀龙逢,纣杀比干,今宁戚为第三个,何惧有之!”这时身边大臣隰朋上奏说:“此人见势不趋,见威不惕,非寻常放牛的。”桓公毕竟大气之人,转念一想,怒气顿消,对宁戚说:“寡人聊以试子,子诚佳士”。这时,宁戚从怀里拿出管仲的亲笔信,桓公阅后说 :“既有管仲的书信,为何不早呈上?”宁戚说:“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君如恶直好谀,以怒气加臣,臣宁死也不自荐”。桓公听后自是赞赏不已随让副车载之。回城后跟随人员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桓公赐给他衣服帽子,准备接见他。宁戚进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劝说桓公。第二天又进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很高兴,准备任用他。这时,有大臣劝谏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桓公说:“不去询问他的情况,他或许会有小毛病的,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丢掉他的大优点,这有些君主之所以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即拜宁戚为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宁戚不负厚望,屡建战功。后又长期任大田。他管理农事,奖励恳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他仕途四十余年,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起了重要作用。

2、齐国之栋梁,君臣之楷模

  宁戚仕齐四十年,官至大司田,(相当于掌管三农的部长)工作可谓是兢兢业业、政绩突出,从而被齐桓公誉为“国之栋梁,君臣之楷模。就连管仲也对其极为器重和佩服。这里有几个实例:一是他凭借一身胆魄和浩然正气,只身入宋国,凭三寸不烂之舌和雄辩之才,说服宋公,不战而胜宋国,使宋国归于齐国麾下,初次使齐国朝野对其刮目相看。二是他利用齐国冶铁业发达的优势,推广使用铁铧犁,结束了齐国木犁人耕时代,进入铁犁牛耕时期,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管仲制定的相地衰征大计,使齐国农业连年大丰收。他上任大司田不到一个月,就办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把管仲的相地衰征政策进行补充修正,在荣辱柱上重新颁布;另一件是严惩大奴隶主伯氏抗税不交,使相地衰征政策得以顺利推行。四是他心系百姓,生活简朴。身为大司田,他上求乞于天地风雨诸神,下体察于黎民百姓之间,齐国的庄稼地里,到处是他的身影。他谢绝了齐桓公和管仲为他建造的豪华府第,甘愿栖身简陋的茅屋,和周围百姓的茅舍一模一样。五是齐桓公和管仲带兵外出伐山戎,讨蛮楚,镇西狄,威东夷的时候,总是将国政委于宁戚,而宁戚总是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解除了齐桓公和管仲在前方带兵打仗的后顾之忧。无怪乎宁戚死后,管仲就像是塌了半边天,痛惜得整日恍惚,不停地让爱妾婧为他弹奏宁戚的《浩浩白水》。

3、宁戚相牛

古有伯乐相马,也有宁戚相牛。人们往往对伯乐相马的故事津津乐道,而对宁戚相牛的故事知之甚少。实际上,由于长期管理农事,宁戚著有《相牛经》一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过重要作用。此书后传给了百里奚,使同样贫百里得以在秦国饲牛拜相。他仕齐后把养牛技术与冶铁技术相结合,推行牛耕与铁铧犁代替人耕与木铧犁,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宁戚的养牛经验齐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带动了养牛业的发展。在古代,人类的原始进步大部分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取得的。比如:燧人氏发现了火,使人们学会了用火并在饮食方面由生食转向了熟食,而熟食又促进了人们脑组织的发达和进步。有巢氏受鸟巢的启发,发明了房子建造术,不仅让人们得以离开山洞住进房子以躲风避雨,还扩大了生产和社交的范围。神农氏则通过尝百草,不但为人们找到了更多的食物品种,还为人们发现了治病祛痛的中草药。宁戚大力推广的养牛业,不但对齐国的农经发展、国富民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对以后发生的,齐国几乎被灭后又得以复国的战事中,依然发挥了就连宁戚也想不到巨大的作用。战国时,燕齐对阵,燕用大将乐毅一举占领齐国70多座城池,最后仅剩两座城池也被长期围困。齐将田单被困在即墨(今平度东南),长达两年之久,城内最困难的时候,有的人家易子而食。在这样的困境下,田单在进行大反攻时,城内收得千余头牛,以火牛阵打破燕军围困还乘胜追击,全部收回了齐国70多座城池,齐国由此得以复国。足见当时养牛业的发达。

4、后人评价

宁戚在历史上的影响是很大的,历代文人墨客对其称颂颇多。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以该辅。”把他辅佐齐桓公和姜太公辅佐周文王相提并论。屈原的弟子宋玉在《九辩》中写道:“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无伯乐之善相兮,今使乎誉之。”赞扬了齐桓公对宁戚的识才用才。唐代诗人李白在《秋浦歌》第七首中写道:“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吕氏春秋·离俗览第七》对宁戚饭牛叩角而歌更是作了生动的记述。

据《管子》记载,宁戚在齐国的活动多在齐国的东部。如齐桓公和管仲为解决商贾放债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曾委派四位重臣分赴各地调查研究,派到东方的就是宁戚,他当时分管齐国东部地区的政务,长期在胶水一带组织开垦土地,发展农耕。由于人们安居乐业,衣食富足,使得莱国百姓纷纷来降,并得到了妥善安置。宁戚因此深受胶水以东百姓的爱戴,所以宁戚死后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而没有归故里。宁戚的墓称为宁冢,冢体很大,位于一小山顶上,高 15米,直径70米,当地百姓称其为“冢顶”,冢的周围形成了三个自然村,分别为冢东、冢前和冢西。清代时,冢上有两株大蟠松,为平度旧八景之一——宁冢双松。1984年,宁戚冢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