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第三卷》
个人文集 - 周晓峰 - 文 如 其 人
文 如 其 人
作者:周晓峰  加入时间:2013-1-24 18:32:38  索引号:——读周鸣祥的《问心》   

文 如 其 人

——读周鸣祥的《问心》

自从有了电视电脑以后,虽然依然爱看书,但都是大体翻翻了解一下,多少年都没有看书看半夜了。近日一本周鸣祥的《问心》让我从吃过晚饭开始,到看完结束时一看表,时间已过零点。

看的中间就有很多感触不断充斥脑海,看过以后更是浮想多多总想说点什么。

古人说:文如其人,真的是一点不假。周鸣祥的《问心》文字流畅,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而谨实,富有思想和见解。然而,最打动我的,不仅仅是他的文笔,而是我从书中看到了一个志向远大、脚踏实地、勤奋自律、品格高尚的人。正像宋建江在评论中写的那样:作者是一个“做到了德要高品要端,做人做事都过得硬,问心无愧的人”。

之所以这样评价作者,并非溢美之词。我与周鸣响虽然认识,但接触不多,仅从感性上认为他是一个朴实而有才华的人。但是,我通过读《问心》,看到了在那些看似普通的文章背后,站立着一个让我敬佩的人。

对于作者(包括所有的人),我们当然不能用“马列主义的最高标准”去要求他,一个人品格的高下,不是用条文来对比的,也不是依据他人的愿望来评判的,而是在现实社会的人群中通过比较来认识的。读《问心》你可以感到,作者在当前许多中青年中表现出来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风气中,是不入俗流的;是难能可贵的。

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说到,孔子思想的要害之处,是让人们用他博大仁爱的精神来约束自己的,而不仅仅是用来教训别人的。然而在现实中,更多的人是用这种先贤的境界去要求别人的,却从来不总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他们总有一千个理由去指责埋怨别人,又总有一千个理由来原谅自己。当别人做了一点好事的时候,他们自己虽然无所作为,但却很会挑剔做好事的人这不尽善那不完美。然而,我在《问心》中看到的作者,那是一种真正的用最高的境界、最好的道德和最真诚的为人来塑造自己的。

比如我说作者志向远大,人在年轻的时候也许都有过志向远大的时刻,但那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志向远大,实现理想的手段是以以邻为壑,急功近利和不择手段来实现的。这样的人也有成功的,只是他们人生之路走过以后,留下的是鄙夷和白眼。而作者的志向,则体现在了他的学习和自我奋斗精神。说他脚踏实地,可以看他走过的道路和停留过的地方,留下的那是一片赞扬之声。

作者取得的一些进步和成就,当然主要是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但在讲自己经历的时候,十分自然的流露出的都是怎么向别人学习,怎么得到了周围人的帮助。得到别人哪怕是一丝小小的帮助,也常常心怀感恩之情。每当谈到他过去和现在的周围的同事时,念念不忘的是别人的合作和支持,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在别人那里学到了什么东西等等。如此境界,其实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都说日本人不愿认错,其实,中国人何尝不是如此。看看电视上那些面对新闻媒体负面采访的人,敢于直面错误的凤毛鳞诀。所以,在我看来,作者的这种敢于称赞别人长处,勇于总结自己不足,真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心怀感恩之情的境界,绝不是什么虚伪的谦虚,而是一种真诚的智慧。

人生在世10件事中不顺心的有8、9件。相信,在作者的人生旅途中,也一定有着诸多未必顺心之事。但在作者文章的字行里间看不到哀怨、愤懑,也没有对官员、富人和社会的讥讽和嘲弄,有的只是沉着理性的思维和大度平顺的心境。

最后我想告诉作者的是,个人的发展,也许会有局限,但在人生道路上能获得:一生轻松,心情愉快,幸福感指数较高的这样一群人中,一定有你。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