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第四卷》

文坛常客 - 李文杰 - 第七记 峰回路转(淇县“无耳朵狮子”考察记)
第七记 峰回路转(淇县“无耳朵狮子”考察记)
作者:李文杰  加入时间:2016-10-6 18:47:36

一、幸遇李芝岗先生

执意追求过程中迷茫是痛苦的,在迷茫中仍执意追求是坚韧的。我的个性和处事方式不允许自己轻易投降,于是一遍遍自我激励:“李文杰,加油!总会有一条路通向目的地!”

是的!我真的找到了那条通向目的地的路!

一天我漫游于网络,随意浏览和石狮有关的内容,一个名字和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李芝岗先生和他的《中华石狮雕刻艺术》。李芝岗,陕西省东方石刻艺术研究所负责人,高级工程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延安大学客座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国石雕艺术的整理研究工作,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和“天涯共此时”栏目对他进行专题报道时称他为“中国石狮王”。《中华石狮雕刻艺术》是一部中国石狮雕刻艺术的研究专著,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晓阳对该书高度评价:“形成一部图文并茂的系统的史料性书籍。这一著作可弥补中华雕刻艺术文化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1]吸引我的还有另外一点,作者不仅精于理论,还长于实践,“用了10年时间主持复制出历代石狮1000多个,再现了中华石狮艺术史全貌。”[2]我迫不及待地网购了《中华石狮雕刻艺术》一书。

该书图文并茂,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优美恰切的言语描绘和评介了中华石狮艺术不同发展阶段的石狮造型、雕刻技艺和艺术特点,我从中收益非常之多。书已读完,震撼于李芝岗先生对石狮研究的广博高深和深奥精微。但通过此书我仍无法解答问题:“除‘无耳朵狮子’以外的石狮都雕刻有耳朵吗?”

何不请教李芝岗先生?这不是我一直在苦苦寻找的专家吗?像李芝岗先生一样理论水平兼实践能力双高型石狮专家在中国应该是少之又少。仅为这个想法我已欣喜若狂!更让人兴奋的是《中华石狮雕刻艺术》书上印着电话号码,我推测:即便该号码不是李芝岗先生本人的,起码该号码主人应该认识李芝岗先生。只是,像李芝岗先生这样的大家会抽出宝贵时间理睬我这陌生的无名小辈吗?如果接电话的人不是李芝岗先生,他(她)会把李芝岗先生的电话号码透漏给我吗?

不管了!在深暗山洞中苦苦寻找出路的人是不会放过一丝光亮的!

2016年4月6日是我的考察经历中值得重墨浓彩的一个重要日子。那一天,在思索酝酿出一系列向接听电话的人索要李芝岗先生电话号码的计谋与方案后,我鼓足勇气拨打了《中华石狮雕刻艺术》书上留下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了,我赶紧说话:“您好!请问是东方石刻艺术研究所吗?”

“是呀。你是?”

“我读过李芝岗老师的《中华石狮雕刻艺术》书后,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我可以和他通话吗?”在我个人的词典中,“老师”绝不仅指教师这个职业,更是对我心目中优秀人物的尊称。

“我就是。”对方说。

哇!怎么会这样?我酝酿的几套通话方案中,全部是用来“对付”向李芝岗先生转接电话的人,唯独没有思考他本人接电话怎么办。

如此机会,上天赐予!我赶紧开始请教问题,李芝岗先生无不悉心回答。他的博学和对石雕艺术的精深把控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和善和耐心让我感激涕零。尽管没有谋面,但一个真正大家的风范显露无疑!是的,他卓越的不仅是才能,更是为人。现将我们的谈话简略记录如下:

问:李老师,您对石狮子研究那么深入,还复制了很多石狮的作品。那您见

过的石狮子都有耳朵吗?

答:元明清以来的石狮都有。只是有些狮子耳朵不太明显,可能抿在后面,还有可能藏在鬃毛里。其实耳朵并不是石狮雕刻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的特征。”

问:需要重点把握的特征是什么呀?

答:如整体造型、神韵等。明清石狮造型上比较注重腿、口、雄螺旋纹饰、胸前铃铛、狮踩球雌狮抚幼狮等等。

问:我们这里的“无耳朵狮子”原是明代关帝庙的镇庙之狮。有人认为是因为当时社会黑暗,所以雕刻出没有耳朵的石狮子,以表明作品主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志向,您怎么看?

答:明清时代关帝庙前的石狮都是守护狮,大都千篇一律,虽然造型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仍属程式化的石狮造型。它用来镇庙守护一方安宁,一般没有什么政治目的。

问:有人认为我们这里的“无耳朵狮子”雕刻时匠人忘记雕刻耳朵了,然后再在底座上雕刻“牛抵日”“狗咬云”的图案弥补过失。您认为石狮子形象和底座图案有没有关系?

答:没有关系。底座图案仅为装饰。    

李芝岗先生的回答包含了重要信息,为本研究的问题解决提供了重要依据,分析如下:

1.李芝岗先生认为“元明清以来的石狮几乎都刻有耳朵”。石狮雕刻专家从专业角度阐明该观点,这就给“无耳朵狮子”的出名以理论上的支持。“物以稀为贵”,别管导致“无耳朵狮子”无耳的原因是什么,客观上已给这对石狮增加了“稀”和“贵”的成分。

2.李芝岗先生认为“石狮子形象和底座图案没有关系,底座图案仅为装饰。”

淇县目前流传较为广泛的观点是:雕刻“无耳朵狮子”的工匠发现石狮无耳后,便在底座上雕刻“牛抵日”“狗咬云”的图案以弥补过失。也就是说石狮无耳和“牛抵日”“狗咬云”图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石狮无耳的原因引发了雕刻“牛抵日”“狗咬云”的结果。如果石狮子形象和底座图案没有关系的话,“无耳朵狮子”和“牛抵日”“狗咬云”之间也没必然联系,起码不能构成因果关系,那么目前“无耳朵石狮”介绍牌上的故事仅仅只是故事,不可能是事实。

3. 李芝岗先生认为“关帝庙前的石狮是守候狮,用来镇庙守护一方安宁,一般没有什么政治目的。”该说法和王小运所长的观点“雕刻者想通过石狮表达他对社会的逃避与不满”出入较大。学术观点历来是百家争鸣,无可厚非。

满满的收获!满满的感动!4月6日的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见谁都想呵呵傻笑,引来无数狐疑的目光,哈哈,Who cares?谢谢您,尊敬的李芝岗先生!

二、再访淇县文物旅游管理局  

李芝岗先生解决了本研究中的部分问题,但还有一些问题必须继续寻找答案。“无耳朵狮子”介绍牌上写了石狮无耳系工匠疏忽所致,而这个说法在南关村流传得并不广泛,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介绍牌的内容是怎么来的呢?如果知道撰写介绍牌内容的人,这个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带着这个疑问,2016年6月7日,我又一次走进淇县文物旅游管理局,敲响了王小运所长办公室的门。

温文尔雅的王小运所长告诉我:“目前‘无耳朵狮子’属于摘心台公园管理处管理,该单位和文物管理所一样,也是淇县文物旅游管理局的下属单位。现在介绍牌上的内容是摘心台公园管理处整理的。”

王所长对淇县文物的历史与现状无所不知,从他口中知道了“无耳朵狮子”从南关村关帝庙移至摘心台公园的背景:1982年我国颁布第一部关于文物保护的法律《文物保护法》。1984年国务院颁布《城市规划条例》,规定城市规划应当保护文物古迹。在此背景下,1984年包括“无耳朵狮子”在内的一批文物从淇县的不同地方移至摘心台公园。“无耳朵狮子”移来后最初被放在公园南大门门外两侧,1995年移至公园内目前的地方。1985年公园内还建成一处碑林,当然不是目前的碑林,碑林内石碑的内容由冯树凡先生撰文,高水然先生书写。冯树凡先生是一名教师,精通淇县历史,擅长写作,可惜已年老去世。

告别王所长,梳理他的谈话内容,制定出下一步行动计划:第一,“无耳朵狮子”介绍牌内容由摘心台公园管理处整理,所以要联系他们;第二,拜访高水然先生。

首先执行第一个计划。摘心台公园管理处呼国强主任在电话中告诉我:“介绍牌是我们管理处弄的,但内容是文管所提供的。你可以问王小运所长,这方面他精通”。呵,球又被传到王小运所长身上,看来王所长文物专家的地位是有口皆碑的。

第二个行动计划的酝酿过程充满戏剧性。很早以前我就产生了拜访高水然先生的念头,然而无意间拨通他家电话时我却矢口否认。这次王小运所长明确告诉我冯树凡先生撰文、高水然先生书写的是碑林的内容,我却误认为石狮介绍牌的内容也是他们二位合作而成。唉!七分迷糊三分清醒的“小迷糊阿姨”(本人绰号)呀!

     

三、拜访高水然先生

拜访高水然先生的计划于2016年6月12日梦想成真。那天在征得高先生同意后我快乐地骑车冲向他家,并幸运地走进高先生的竹石斋。好一个竹石斋!室内墨香飘溢,墙上的字、壁上的画、桌上的笔墨纸砚不仅冲击我的视觉器官,也触及我的灵魂与思想。高先生精神矍铄,侃侃而谈,从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永字八法”“赵孟頫书法”“草中有楷”等书法知识。高先生对艺术创作的态度更让我佩服不已,他说:“要想进行艺术创作,首先你要从内心真正地喜欢它,这就像谈恋爱,必须要对对方有感情才行。”是啊,以谈恋爱的投入和态度做一件事情,怎么会没有成就呢?关于“美”,高先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艺术的不懈追求是真善美,落脚点在美,美是抽象也是具象。我认为美就是在传统基础上大家能接受的东西。现在人们追求创新,而‘新’并不等同于‘美’。美是要有文化底蕴的,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没有多少文化,认为怪就是美,以怪为美,形成所谓的怪体。这可能受清朝傅山‘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美学理论影响,以怪为美。其实这不但不是美,简直是丑,这是书法变形。”针对以怪为美的书法变形现象,高先生别出心裁地“以怪说怪”,用怪体书法写下“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有感于书发变形,无可奈何,随流而下吧”的感慨,从中不难看出高先目睹自己热爱的书法艺术惨遭变形时无可奈何的怏怏心意。

 

       

图8 高水然先生“以怪说怪”书法

不知不觉谈话已经进行了一个小时,我怕耽误高先生太多时间,赶紧请教“无耳朵狮子”的问题。高先生否认了自己写过“无耳朵狮子”介绍牌的事情,他所知该石狮无耳原因也是工匠疏忽。高先生接下来的谈话传递出三个重要信息:一是“无耳朵狮子”底座“牛抵日”和“狗咬云”的图案分别根据成语“吴牛喘月”和“蜀犬吠日”雕刻的;二是“无耳朵狮子”使用材质不是淇县石雕常用的青石,也不是汉白玉,而是产自卫辉黄土岭的白石;三是高先生听老人说过“无耳朵狮子”来自潞王府,并且他本人也认同这个观点。高先生分析道:“这个说法有可能是对的,你想啊,那个时代交通不太方便,石狮雕刻一般是就近取材,卫辉黄土岭产白石,完全有可能是当地的工匠为潞王府雕刻了‘无耳朵狮子’。只是后来清朝入关时毁掉了潞王府,分发其财物,南关关帝庙那时归属卫辉府,因其规模大得到了‘无耳朵狮子’。这个说法我认为比较合理。”

心怀无限感激告别了高水然先生,一出家门我便对自己大喊一声:“小迷糊阿姨,谢谢你!和王小运所长交流时幸亏你一时迷糊,否则还不会这么坚定地拜访高先生,自然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收获了。”我突然想起“关帝庙哥”,或许正如他所说,不是我要来,是我必须来,这是天意!不由人!莫非是渴望拜见高水然先生的诚意或对“无耳朵狮子”研究的执着打动了上天?呵呵。

四、又访南关村

高水然先生听说“无耳朵狮子”来自潞王府,李秀泉老人听说“无耳朵狮子”来自潞王坟(潞简王墓),两种说法中石狮来源地点不同,却都指向潞王,故事情节也一样,均是潞王死后政府分给关帝庙。莫非“无耳朵狮子”和潞王真有关系?南关村的老人们对此会不会也有耳闻呢?

据王小运所长说“因工匠疏忽导致狮子无耳”的说法是根据人们代代口耳相传记录的,然而上次到南关村考察时发现该村知道这个原因的人非常少。是不是我取的样本量太少,导致了结果的不可靠?

 

带着以上疑问,2016年6月17日我趁着南关村关帝庙举行盛会的机会再次来到该村。这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十三,民间又称“下雨节”和“关公磨刀日”。民谚有“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的说法,人们认为五月十三是下雨汛头(汛头:即入汛的开始),关老爷要下磨刀雨呢!这天多降雷雨,相传雷声是关老爷磨刀的声音,雨水是关老爷的磨刀水。每年五月十三日,各地的关帝庙前都会有众人汇聚,他们焚香膜拜、敬献供品,祈求关公保佑家人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南关村关帝庙庙主赵代林今年特地请来戏班子助兴,数百名群众前来参加,其中大多数为中老年人。我趁机展开访谈,访谈对象锁定为南关村中老年村民,且以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访谈地点以关帝庙为主,个别在南关村街头或被采访对象的家里。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访谈内容及结果详见下表:

表1 南关村“无耳朵狮子”访谈记录表

 项目序号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访谈内容及结果

序号

性别

民族

年龄

出生地

身份

是否知道“工匠疏忽导致狮子无耳”的说法

是否知道“狮子来自潞王府或潞王坟”的说法

1

王纪兰

92

南关村

农民

×

×

2

马文良

87

南关村

县政协

常委

×

×

3

冯羡娥

84

西岗包公墓

农民

×

×

4

王清芬

82

南关村

电业局

×

×

5

赵培清

82

南关村

农民

×

×

6

张秀荣

77

鹤壁大来店

农民

×

×

7

刘希云

77

北阳镇南阳村

南关小学教师

×

×

8

窦继英

77

南关村

农民

×

×

9

韩秀英

75

西岗镇大车村

农民

×

×

10

赵金凤

74

姜庄

农民

×

×

11

李明山

71

南关村

农民

×

×

12

赵海顺

69

南关村

淇县法院退休

×

×

13

张恩普

68

南关村

农民

×

×

14

孟光春

53

饭店老板

饭店

老板

×

15

赵金喜

47

南关村

农民

×

        结合访谈过程中的对话内容对上表进行如下分析:

1.关于“工匠疏忽导致狮子无耳”的说法,13人并不知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7%,其中60岁以上老人中无一人听说过这个说法。知道该说法者2人,占总数的13%,他们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下。知情者之一是53岁的饭店老板孟光春,他听别人说过该说法,但当我问他具体听谁说过,他回答“想不起了”。第二个知情者为47岁的赵金喜,他从“书上”看到了这个说法。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印证首访南关村时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因工匠疏忽导致狮子无耳”的说法在南关村流传并不广泛。在此特别声明,一种说法流传的不广泛并不能完全否认一个事物或事件的存在。

2. 关于“无耳朵狮子来自潞王府或潞王坟”的说法,所访谈的15人均没听说过。

五、再访潞王陵

南关村村民几乎没人听说过“无耳朵狮子来自潞王府或潞王坟”的消息,但我并不想放弃这条线索,因为一项真正的研究是不应该放弃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更何况两位信息提供者身份特殊,李秀泉老人其父其伯父一直侍奉在关帝庙,高水然先生见多识广。

2016年6月28日,朋友张佩兰、丈夫王荣涛陪我再访潞王陵。新乡市凤凰区司法局暴向东局长为我们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全程陪我们进行考察,在此我深表无限的谢意。

我们首先达到新乡市凤凰区史志办,史志办主任刘程云拿出《北站区志》一书,上面概括地记录了潞简王朱翊镠的相关信息,如御赐潞简王圹志、潞简王及其次妃赵氏墓等。

《北站区志》“墓葬”一节中载:潞简王朱翊镠墓建成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赵氏死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二月二十六日,万历三十年(1602年)二月二十六日遣使致祭。推断西坟(次妃赵氏墓)建成时间当在万历三十年。

直到康熙末年,仍然受到保护,并经常维修。清朝末年破坏。[3]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潞简王墓在建成至清末之间的漫长岁月中保存良好。清末被破坏时离淇县南关村关帝庙建成已相隔约三百年之久。“关帝是由人们对三国时蜀汉大将关羽的灵魂崇拜演化而成的民间俗神。”[4]关帝庙的建立表达了人们驱灾避难、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明代关帝庙前塑造守候石狮已成为极其普遍现象。南关村关帝庙于明代1608由当时的知县刘学言建成,建庙原因同大多数关帝庙一样,旨在镇恶驱邪,保当地一方平安。按常理推断,由官方出面建成的庙宇,作为其“配套设施”的门前石狮也应该一备俱全,不大可能约三百年后才从外地运来石狮。离开新乡市凤凰区史志办,我们赶往潞简王墓博物馆。该博物馆地处潞简王墓风景区内,馆长周冯建和副馆长苏东鹏给予我们热情的帮助,使我们此行收获丰硕。苏东鹏副馆长对潞简王墓研究颇深,著有多篇论文,从他口中我了解到很多潞简王墓的知识,如西坟次妃墓前大型石狮雕于明万历30年左右,材质为青石,另外西坟原有白石雕刻的小石狮3对,目前仅留下一只。

馆长周冯建特意为我拨通了新乡市博物馆文物管理科科长贺惠陆的电话。贺惠陆先生马上否认了“无耳朵狮子”来自潞王陵的说法,主要理由有二:一是路简王墓数百年内保存完好。二是从风水方面来说,潞王陵为阴,关帝庙为阳,阴阳两界的物品不可能通用。

我赶紧请教贺先生另一个问题:“无耳朵狮子”会不会来自潞王府?贺惠陆先生再次否定这个说法,理由如下:一是王府的财产一定有官方记录资料,目前官方资料没有潞王府狮子流失的记录。他本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曾见过潞王府门前的石狮,后来该狮子才被盗走。二是关帝是圣人,圣人不可能接受王爷的东西,等级不匹配,更不可能接受来自一个名声不好的王爷的东西。三是关帝庙以及其他庙宇前的石狮一般都是专门定制的,鲜有借用其他地方石狮的现象。

我深深敬佩贺先生的博学,他从风水、关帝庙建制、王府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无耳朵狮子”不可能来自潞王陵和潞王府。

六、造访县志办

2016年7月5日,我走进淇县县志办,一来查阅相关资料,二来向一直指导帮助我的杜永沛先生汇报研究进展情况。杜永沛先生对该石狮无耳的原因做出以下推测:一是工匠个人的雕刻风格使然,也许他雕刻的石狮都是这样处理耳朵问题。二是北狮和南狮相比,耳朵普遍偏小,“无耳朵狮子”也许并不是没有耳朵,只不过耳朵过于小罢了。三是工匠有意为之,假如工匠对价钱等方面不满意,他们有可能“有意使坏”,在雕刻作品上做手脚。这些使坏的小手脚即便被发现也无伤大雅,工匠能够自圆其说。此行也有幸地见到了文采飞扬、佳作颇多的贾振君先生和年轻有为的王之珩先生,贾振君先生赞同杜永沛先生的观点,并为我下一步研究出谋划策。深深感谢你们无私的帮助!

七、拜访张学英先生

2015年秋,我曾到浚县屯子镇郑厂村寻找过从事石狮雕刻的能工巧匠,因当时准备不足,心中并没有明确的寻找目标,所以并未达到目的。后来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浚县屯子镇郑厂村果真名不虚传,一位“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张学英就是从走该村出去的。关于他的简介如下:

张学英 (1947年--)石雕艺术家,浚县屯子镇郑厂村人,出生于石雕世家,其祖父清末时曾为皇宫的御石匠。1995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0年,被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称号。2003年以来,张学英带领大伙相继完成了湖南浏阳十二生肖坊工程、东北双城坊工程、郑州邙山陵园石雕工程、山西鹳雀楼石雕工程等,得到了全国石雕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5]

经多方打听得知张学英先生目前居住在浚县城。得到允许后我和弟弟李中杰于2016年7月8日驾车来到了张学英先生的住所。

进入张学英先生家里,一股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客厅和书房的墙壁上贴满张先生创作的字与画,字之苍劲画之精美透射出主人的卓越才华,我敬佩不已。张学英先生十分热情,对我提出的问题无不悉心解答。他对石狮雕刻的研究相当深入,不仅谈到不同历史时期石狮雕刻风格,还从风水学角度说明石狮雕刻和摆放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我拿出准备好的《民间石狮》一书,向张先生请教石狮耳朵雕刻位置的问题。张先生戴上眼镜,细心地把图片上的石狮耳朵一一用笔圈出来

关于“无耳朵狮子”,张先生数年前在淇县看过,但印象已经模糊。我赶紧打开电脑上储存的“无耳朵狮子”图片,张先生看后初步判定该狮用白沙石雕刻。白沙石又叫白磨石,浚县白寺镇张寨村就有这种石头,白沙石具备这样的特点:表面不稳定,软硬不均匀,颜色差距大,硬的地方颜色深,软的地方容易形成小坑坑。“无耳朵狮子”身上不规则的坑坑洞洞就是白沙石的典型特点。张先生说仅凭图片,无法得出“无耳朵狮子”更多信息,我趁机邀请他到淇县看看,他豪爽地答应天气不太热时去淇县一趟。我多么的幸运!张先生,深深感谢您!

图9  向张学英先生请教

八、拜见燕昭安先生

早就思谋和渴望请教燕昭安先生有关“无耳朵狮子”的问题,但重重疑虑和担心让我一直未敢付诸行动。调查至今,大结局已接近尾声,没有燕先生的点拨,研究总显得有些缺憾。2016年7月,我作为党代表参加了淇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从会议名册上得知燕先生也参加了会议。也许天赐良机?事业繁忙的燕先生在会议休息期间也该有片刻的闲暇吧? 7月10日上午,我鼓起勇气向燕先生发短信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不想燕先生马上回信同意了我的请求。会议主持人一宣布休会,我急匆匆地向燕先生办公室走去,燕先生已经在那里等我了。燕先生的双目留露着思索者独有的智慧,周身散发着诗书浸润过的高雅气韵。他完全没有名人的架子,亲切随和地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燕先生坦率地说他对“无耳朵狮子”关注的并不多。是啊,作为“朝歌文化旗手”的他,有更加重要的课题需要着他的智慧。

我说到“无耳朵狮子”介绍牌上的年号所对应时间出现了错误,即该石狮雕刻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对应时间应该为1608年,而介绍牌上误写成1609年。燕先生马上从身旁拿出一本书,查看了时间对应表,可见其治学之严谨。

燕先生认为“无耳朵狮子”底座的“牛抵日”“狗咬云”图案是根据成语“吴牛喘月”和“蜀犬吠日”雕刻的,该观点和高水然先生的看法一致。

关于 “无耳朵狮子”无耳原因的探讨,燕先生认为这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所有的说法都是传说,是后人的附会,没有正误之分,也不可能像荆轲墓一样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燕先生告诉我:关于已得到广泛认可的说法,即便有据可查,有时也无可奈何,如“纣王殿”被误传为“纣王店”,“摘心台”被误传为“摘星台” ,对于“无耳朵狮子”这种无据可考的文化现象,更是不必计较。燕先生还告诫我,写这些有争议的文章,可以评论,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但一定不要太武断,不要去做盖棺定论式的认定,避免用非黑即白的过激词语。

走出燕先生办公室,听君一席话胜读圣贤书”的感觉浓浓地袭来!感谢您,尊敬的燕昭安先生!

九、考察小结

1.元明清以来的石狮几乎都刻有耳朵。

2. “为弥补过失,工匠随后在雄狮、雌狮连体底座后分别雕刻‘牛抵日’和‘狗咬云’图案,告诉人们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创精神”的说法不成立,因为石狮底座上的图案只起到修饰作用,和石狮本身没有太大联系。

3.“无耳朵狮子”底座的“牛抵日”“狗咬云”图案是根据成语“吴牛喘月”和“蜀犬吠日”雕刻的。

4.“因工匠疏忽导致狮子无耳”的说法在南关村流传并不广泛。

5.“无耳朵狮子”来自潞王陵或潞王府的说法不成立。

6.出现新问题:“无耳朵狮子”用材是白石还是白沙石?



[1] http://www.govyi.com/book/art/dsys/237541.shtml

[2] http://www.govyi.com/book/art/dsys/237541.shtml

[3] 北站区史志编委会. 北站区志[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0).第364页.

[4] 张月琴. 明清边塞城堡的庙宇及其祀神——以镇川堡为例[J].历史研究,2007(04).第31页.

[5]http://baike.so.com/doc/6221454-10505346.html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