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第四卷》

文坛常客 - 李文杰 - 谢 幕 ——致郑厚德先生
谢 幕 ——致郑厚德先生
作者:李文杰  加入时间:2018-10-23 14:54:47  索引号:致郑厚德先生  

         昨晚睡觉时,天空还挂着圆圆大大的中秋月。今早醒来,发现竟然在下雨,滴滴答答,淅淅沥沥。漫天如网的雨丝,纠结着大地,沉闷着人心。

手机上响起微信的提示音,我打开微信,在淇县文友群里,看到郑厚德先生发来的图片信息。图片背景是舞台上红红的幕布,团簇着,泛着晶莹的光。幕布中央,写着两个大大的字——谢幕,我接着看微信内容:“敬告读者和网友:由于年迈体弱和健康原因,从即日起停办淇县之窗、淇县热线、淇河文化研究网站。各网站停止更新,关闭所有留言、评论、投稿窗口,并关闭各栏目和子站后台。十五年来,承蒙广大网友和读者支持……”

还未看完,我已经泪流满面。“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描写的应当是相似的场景吧?抒发的应当是同样的情感吧?

再看信息落款的时间,2018年中秋”,先生竟然写在中秋!在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在莹莹的月光下,这位八旬老人缓缓合拢起舞台的幕布时,该怀揣着怎么的不舍和感慨?聚合与分离,如此相近。辉煌与清冷,如此相连。

我有股冲动,想马上见到这位老人,双手捧一束鲜花,献给他,再恭恭敬敬鞠上一躬。然而,我只是坐在书桌旁,让我的文字,从记忆的瓶中,一粒一粒掉落。

认识先生,始于几年前阅读贾振君先生的文章《老农与淇县之窗》。当时只觉得郑先生很牛,如此高龄却能把网络玩得像陀螺一样团团转。其次,觉得先生的网名很有意思,“老农”,猜测他是把自己当成在网络大地上辛苦耕耘的劳作人。

后来,我也写点小文,“淇县之窗”栏目负责人朱改花,就替我联系郑先生,郑先生很快为我创建了个人文集。文友们上传文章时遇到麻烦事,只需在微信群中给先生留言,他准会第一时间回复,为我们支招解难。有一次,我无法上传图片,他先打着字教我,然后又截图示范,最后亲自动手替我完成。忙活半天,先生并不厌其烦。

我亲眼见到先生,是两年前在淇县党代会上,我和先生被分进同一组进行讨论。会上,先生趁机呼吁,希望淇县政府能拿出资金,出版淇县之窗等几个网站上的优秀作品,以便保存和传播淇县文化。会后,先生和岳武佐老师在路旁说话,先生打算坐公交回家,岳老师打算坐公交回新区。我和爱人正好开着车,就决定先送先生回家,再和岳老师一起回新区。在去先生家的路上,两位老人不停地讨论网站的事情。先生还说起我当时正在进行的“淇县无耳朵狮子”创作,夸赞我有求真求实的研究精神,鼓励我继续研究和写作。从中,先生对网站的执着和痴爱,对淇县文坛的关心和爱护可见一斑,这一切,都令我深深感动,无比感恩。

正是先生所办的淇县之窗,留下了我在文学旅程上稚嫩的脚印,见证了我的成长。在这条路上,无论我能走多远,都会永远感谢淇县之窗,永远感恩郑先生等人。

窗外,雨丝长长,犹如我长长的思绪。

郑先生,这位瘦瘦弱弱的老人,该有怎样的一腔痴情和挚爱,才能用长长十五年的岁月,在网络的世界中遨游,无怨无悔地为世人推介着淇县文化?

先生应该是快乐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先生应该是满足的,看着网站一天天长大。

先生也应该是伤感的,看着孩子般的网站不再前行,他该有怎样的失落。

万事万物,是不是都无法逃避谢幕的魔咒?

一抹夕阳,是白昼在谢幕。

一缕星光,是夜晚在谢幕。

我长久凝视着图片上红红的幕布,没有语言能够表达清内心的五味陈杂,只是在群中回复了一条短信:“向先生致敬!即便网站谢幕,但其智慧之光将长久闪烁!”

秋雨,仍在下。

飘飘洒洒的雨,又是哪片云在向我们谢幕呢?

 

(2018年农历816日)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