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朝歌画廊》(第一卷)
 

传奇人生杨乃寒
文化名人 - 传奇人生杨乃寒
传奇人生杨乃寒
 
作者:思飞  加入时间:2012-6-19 17:08:00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卫风》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诗景所在地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热土,九十五年前杨乃寒降生在这里。
       见过杨乃寒老先生的人,都说他是个奇人:高龄九十五,倒象五十九;看过他国画作品的人,都说他是个奇才:诸体兼善,亦工亦写,虽有实力,却无名气;走进他的生活,闻听他的故事,很自然会被他的传奇人生所吸引。这正如杨老先生所言:往事的潮水虽然退却了,但在记忆的沙滩上还留着几只闪光的贝壳。
      第一只贝壳:“文曲星”夜遇“山大王”
      话说杨乃寒自幼喜欢画画,学堂上,老师讲三字经摇头晃脑,眉飞色舞;杨乃痕却挥动画笔为三字经插图配诗,不亦乐乎。老师看后,拈须点头:真奇才也!神童也!“文曲星”下凡也!由于杨乃寒酷爱绘画,在他小学毕业后,父母便送他到远在百里之外的河南汲县华北艺术中学专攻绘画。当时,杨乃寒家境富足,锦衣美食,很多人对这个富家子弟长途跋涉,不辞艰辛,求学画画,很不理解。常人不理解也就罢了,偏偏有个绿林大盗也心生好奇,要绑一票,弄个水落石出。
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傍晚,路上行人渐少,杨乃寒走到一片野树林边,几只早宿的乌鸦悲叫惊飞,杨乃寒不由心生寒意,汗毛倒竖,毛骨悚然。只见一个彪形大汉,手持砍刀,横挡去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好一个少年杨乃寒,危机关头,尚能镇定自若,只见他双手一揖:大王且慢,我乃求学之人,身无分文,纵是你取我项上人头,与你何益,不如高抬贵手,也算你积善行德!山大王一听,楞了:这少年气宇轩昂,正气凛然,怕是遇到了仙人不成?正自思量,只听那少年又开口道: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若依我,我决不告你,这里有我的画稿一幅,你拿去作证。说罢,不管不顾的从包袱中取出一幅《龙王布雨图》,直惊得这大盗目瞪口呆,大刀一撇,纳头便拜:小的有眼无珠,不知“文曲星”下凡,万望恕罪则个!杨乃寒见状,心里早明白了八九不离十,只得装腔作势:罢了,罢了,此后再莫心生恶念,边说边扬长而去。
      第二只贝壳:“杨瞎子” “拜师” “懒道人”
      “杨瞎子”就是杨乃寒,不仅不瞎,而且双目炯炯有神,独具艺术眼光,善于发现美。却为何有此诨号?细问端底,方知因为他画虾画的好,便被人誉为“杨虾子”,此虾非彼瞎也,只因谐音巧合而已。这正如天津包子“狗不理”一样,不是包子不好,狗都不理;也不是谁不买他的包子,就骂谁狗不理;而是包子太好吃,买的人太多,收钱的小伙计叫狗子,忙的时候应答不过来,便出现了狗子不理的情景,于是传下名来叫“狗不理”。
      话说上个世纪30年代初,杨乃寒对绘画如痴如醉,小小年纪便画名远播。自汲县艺术中学毕业后,又到开封东岳高级艺术师范深造。由于他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被老师赞为绘画天才,并力荐他到更高的学府杭州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拜求名师。
      杭州国立美专由国画大师林凤眠创办并任校长。林凤眠曾留学德国、法国,学富五车,是个中西合璧,海纳百川,融汇贯通而集大成的国画大师,也是追随孙中山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在国内外威望很高,名气很大,造诣很深,治学很严。杨乃寒报考杭州国立美专时,适逢林凤眠校长亲任主考官,他慧眼识英才,从全国万千考生之中,大笔圈定杨乃寒为第一名,并指定由潘天寿教授亲传亲授,重点栽培。
      潘天寿何许人也?画坛屈指可数的大家。此公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别号懒道人,师从李书同,任多所艺术大学教授,国画艺术造诣精深,具有深厚而全面的传统根基,远承宋代董源、马远、夏圭,近受吴昌硕指教,取精用宏,博采众长,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用笔老辣,用墨厚重,设色古雅,清超绝俗,在他笔下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赋予了蓬勃倔强的生命力。
      林凤眠亲点,潘天寿欣然应允。从此,“杨瞎子”与“懒道人”结下了难解难分的师生缘。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独占鳌头的杨乃寒庆幸自己如愿以偿,遇到伯乐。他在名校的氛围里耳闻目濡,在名师的亲传下得悟国画真谛,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一些时常困惑他的难题迎刃而解,艺术精进如斯,常有习作轰动画坛。
      屈指算来,虽然80年过去了,但潘天寿的音容笑貌仍清晰可忆,最令杨乃寒忘怀不下的是恩师的鼓励。恩师常向林凤眠夸口:杨虾子是天降奇才,日后必成大器;林凤眠哈哈一乐,言道:“大器晚成啊,你可不要拔苗助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此,潘天寿更注重在画学的根基上对杨乃寒淬火加钢;每每论及气韵意境、用笔用墨、随类赋彩、位置经营、传移模写,总是不厌其烦,言传示范,甚至把手相教,诸如绘画关系中的大一点,小一点,长一点,短一点,粗一点,细一点,浓一点,淡一点,密一点,疏一点,干一点,湿一点,不知说了多少遍,教了多少回。至今忆起,仍令杨乃寒为恩师的良苦用心感慨不已。
      在“懒道人”的耐心教诲下,“杨瞎子”对国画艺术的高端思维触类旁通,对操笔弄墨的基本工夫纯熟练达。以致于以后在他长达20多年的人生“劫数”中,虽未动笔墨,却功力未失,待重操旧业之时,仍如有神助,风采不减当年。或许这就是命运;或许这就是他年轻时太顺利了,苍天要给他设个逆境,丰富他的阅历;或许正应了林凤眠先生“大器晚成”的戏言。
      第三只贝壳:“老胡杨”结缘“雪莲花”
     不到新疆不能深切感受新疆之大,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不到大漠戈壁,亦不知胡杨林和雪莲花生命之顽强,品质之高尚。胡杨林有“三千岁”之誉:生长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而雪莲花则生长在天山悬崖峭壁上,风霜严寒无所畏惧。笔者由“老胡杨”和“雪莲花”很自然的联想到了在新疆大漠戈壁中顽强生活了二十多个春秋的杨乃寒和他的爱妻李子夷,以及他们那远远胜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于祝英台、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凄婉而美丽的爱情故事。
话说杨乃寒画业学成,名声鹊起,正欲出国留学之际,抗日战争爆发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一个热血青年岂能袖手旁观?杨乃寒尊从师意,效法古代王昌龄、王之涣、辛弃疾等文人侠士之壮举,毅然投笔从戎,开赴抗日战场。文武双全的杨乃寒,屡建奇功,27岁时便官至上校科长。然而造化弄人,内战爆发了,杨乃寒困惑了:中国人打中国人?不干!当时,他虽身为“国军”,却从来没打过“共军”,直到新中国成立,它也没有任何血债。但历史还是跟这位以抗日为初衷,误入"国军"的青年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他被打成了“历史反革命”,并在大漠戈壁农垦部队接受劳动改造。
杨乃寒坦然面对,积极改造,依然对人生充满信心,充满乐趣,部队排练节目缺人才,他就毛遂自荐去画布景,拉胡琴,导演、剧务、琴师他啥都是,又啥都不是,只要有活干,他不在乎这些虚名。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在乎他,她就是每每饰演女主角,外号“雪莲花”的李子夷。李子夷时任王震的机要秘书,岗位特殊而重要。一个是“反革命”,一个是“女共党”,他们要结合在当时左的氛围下,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吉人自有天助,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王震夫人的周旋之下,这对相悦相恋相爱的人终于结成连理。后来,“文革”开始,杨乃寒的“冬天”又来了,他被诬为“黑画家”,并要李子夷划清界限。李子夷没说任何话,而是用实际行动,用坚贞的爱情做了回答,他辞去了机关的工作,把铺盖搬到牛棚,与杨乃寒相依为命。一棵“胡杨林”,一朵“雪莲花”顽强地在暴风雪中生活着……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缓慢而快速的过去了。八十四岁的杨乃寒痛失爱妻,多病复发,卧床不起,心麻木了,泪流干了,背也驼了,腰也弯了,“杨瞎子”成了真正的瞎子、驼子。往事不堪回首,只要提及杨老先生仍哽咽难语。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年轻美貌而心地善良的开封女士焦惠琴走进了杨乃寒的生活。焦惠琴酷似年轻时的李子夷,而且很会侍弄老人,心灵手巧,并有一套“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的养生之道。在她精心照料和耐心开导下,杨乃寒缓过劲来,脸上有了光泽,眼睛有了神采,四肢有了力量。杨乃寒梅开二度后,不仅老身骨焕发了青春,艺术也焕发了青春,许多馆藏作品、在全国重大美术活动中的参展作品、以“国礼”参与国际交流的作品、宏篇巨制的作品都是他近年所作,真个是“老来红”,“大器晚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很多人很多事,很多爱恨情仇、酸甜苦辣都过去了,沉淀在杨乃寒这个跨世纪老人的记忆里的,永远无法忘却的,是恩师潘天寿、爱妻李子夷。
      试问杨老先生的寿桃为什么那么鲜红?那是他捧给恩师的孝心,也是他对恩师深深的怀念。恩师名寿,他就画寿桃,题寿字,以感念恩师授业结惑。恩师早已辞世,但永远活在他的心中,永远活在他的画中。
      再问杨老先生的梅花何以如此美俏?因为那梅影上有爱妻的身影,怒放的花朵,是娇妻欢快的笑脸,红黄蓝白的彩色,是娇妻春夏秋冬更换的衣衫。画梅如画妻,用情如此,岂无不生动传神之理?
      杨老先生还以画虾闻名,在他笔下,群虾恣意游弋,逍遥自在,不难解读的是,“杨虾子”关照内心,禅悟人生,早已把虾人格化了,在虾图上寄寓着他的理想。
      如今,杨老先生和夫人焦惠琴形影不离,如胶似漆,爱的传奇正在酝酿新的诗篇。

 



 


河南省《淇县之窗》网 站   站长:老农           主持人: 李闪闪  黄强      电话  0392-7221249       电子邮箱: qxssyl@163.com
版权所有:《淇县之窗》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