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汇 (一卷)      

箕子开发古朝鲜考
说古论今 - 箕子开发古朝鲜考
箕子开发古朝鲜考
 
作者:陈蒲清  加入时间:2009-10-11 18:45:21

《箕子开发古朝鲜考》

作者: 陈蒲清

                          摘要: 箕子开发古朝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得到论证:

                               1、古代中国史书的记载;

                               2、古代朝鲜史书的记载;

                               3、考古发现与民俗的证明;

                               4、从后代历史往前推断。

                   关键词: 古朝鲜;史书;考古;民俗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90X(2003)01-211-04

                   作者: 长沙大学人文系教授;湖南,长沙,410007

      古朝鲜地区,包括今中国辽东半岛的东部与今朝鲜半岛的北部。公元前12世纪,殷商遗民箕子在这个地区建立了箕氏王朝,传国900多年;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箕准被卫满篡位以后,又南下立国200年,开发了半岛的南部。他们作为移民成了后来Korea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记住,朝鲜人的血管里有中华民族的血液,我们是多民族融和的汉族,可能有蒙古血统,但是我们的血管里没有朝鲜人的血液)。古代中国与古代朝鲜的历史记载以及考古、民俗资料,都可以证明箕子与箕氏王朝开发古朝鲜的历史。

      一 古代中国的史书对箕子开发古朝鲜有明确记载

      中国记载箕子开发朝鲜事迹的书籍,有《尚书大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记》和《尚书大传》都记载了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的事。

      成书于西汉初年的《尚书大传》云:"武王胜殷,继公子禄父,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尚书·微子》篇中,微子称箕子为"父师"。先秦史书《竹书纪年》云:"伯夷、叔齐去隐于首阳山。或告伯夷叔齐曰:'胤子在,父师在夷,奄孤竹而君之,以夹煽王烬,商可复也。'"父师在夷,与箕子开发朝鲜吻合。西汉焦延寿《易林》也说:"朝鲜之地,箕伯所保"。它们的记述可以互相印证。其中,《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述得比较系统具体。其曰:纣王末年(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兴兵伐纣。牧野决战,纣王兵败自焚。武王进入商都朝歌,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出狱后的第二年,武王向箕子询问殷商灭亡的原因,箕子不说话,因为他不愿意讲自己故国的坏话。武王也发觉自己失言了,就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来治理国家。箕子于是陈述了《洪范》九畴。武王听了,非常高兴,要重用箕子。箕子早对微子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殷商如果灭亡了,我不会作新王朝的臣仆)。"(《尚书·微子》)于是请求前往与商有一定族缘关系的朝鲜(注意,只说是有族缘关系,没说是商朝的祖先,可能是三十代商王的中一代的后人迁徙到那里的。)

      武王因而封他为朝鲜侯,不把他当臣下看待(不把他当臣下看待这话太妙了,不愿意留他在身边)。这时箕子已经52岁。4年之后,箕子从朝鲜前来朝见周王,经过殷商都城遗址,只见原来的宫室已经残破不堪,有些地方种上了庄稼。箕子亡国之痛,涌上心头,只好以诗当哭,作了《麦秀歌》:"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诗歌中的"狡童"比喻不听忠告的纣王。诗歌采用男女恋歌的形式,反映君臣关系,为后世比兴手法的渊源。箕子到达古朝鲜地区以后的情况,《汉书·地理志下》记载得比较具体:"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貉、句骊蛮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相杀以当时偿;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取无所雠。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其田民饮食以笾豆,都邑颇放效吏及内郡贾人,往往以杯器食。郡初取吏于辽东,吏见民无闭藏,及贾人往者,夜则为盗,俗稍益薄。今于犯禁浸多,至六十余条。可贵哉,仁贤之化也!然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

      《后汉书·东夷传》还记叙了箕子后代的情况:"其后四十余世,至朝鲜侯准,自称王。汉初大乱,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千口;而燕人卫满击破准而自王朝鲜,传国至孙右渠。""昔箕子违衰殷之运,避地朝鲜。始其国俗未有闻也,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回顽薄之俗,就宽略之法,行数百千年,故东夷通以柔谨为风。异乎三方者也。苟政之所畅,则道义存焉。仲尼怀愤,以为九夷可居,或疑其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三国志·东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述。《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述得更详细,而且记述箕准南逃以后,"其子及亲留在国者,因冒姓韩氏(不会是我喜欢的韩佳仁的祖先吧?她长得比较像中国人!)"。现在,该国的确既有箕姓,又有韩姓。

      二 古代朝鲜民族的历史家也明确记叙了箕子开发古朝鲜,与中国史书的记载基本一致

      高丽王朝僧一然著《三国遗事》追述了朝鲜族始祖檀君的神话,并提到了箕子。书上说:天帝的庶子桓雄与化为女子的熊结合,生下"檀君"王俭,他就是古朝鲜全民族的共同始祖。现代韩国与北朝鲜仍然有时采用檀君纪年,即以公元前2333年为檀君元年。檀君御国1000多年以后,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檀君就谦让地退隐了(靠!哪有这么好心眼儿的人啊??)。

      箕子开发古朝鲜的具体情况,该国史书《东史纲目》的记载比中国史书更详细。朝鲜王朝史学家安鼎福编写《东史纲目》时,不仅参考了中国的各种史书,而且广泛总结了该国《三国遗事》、《三国史记》、《三国史略》、《高丽史》、《丽史提纲》、《东国通鉴》、《东史纂要》、《东史会纲》等史书和历代作家文集的成果。他在《东史纲目》卷一记载说:

      己卯(周武王十三年),朝鲜箕子元年。殷太师箕子东来,周天子因以封之。箕子,子姓,名胥馀。封于箕而子爵,故号箕子。仕殷为太师。纣为淫佚,箕子谏,不听而囚之,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鼓琴以自悲。及周武王伐纣入殷,命召公释箕子囚,问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王乃问以天道。箕子为陈《洪范》九畴。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而不臣也。都平壤。筑城郭。施八条之教。箕子之来,中国人随之者五千。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之流,百工技艺,皆从焉。初至,言语不通,译而知之。设禁八条,其略:相杀偿以命;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为家奴,女为婢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娶无所售。是以其民不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其民饮食以笾豆。崇信让,笃儒术,酿成中国之风教。以勿尚兵斗,以德服强暴,邻国皆慕其义归附。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

      [按:据《高丽志》记述,箕子所筑平壤古城遗址,石筑周8200尺,土筑10205尺,高30尺。]

      定田制,教民田蚕(轩辕黄帝的媳妇嫘祖发明的养蚕缫丝,这个我先说明白了,别让韩国人抢注了!!)。

      箕子用殷田制,教民以田蚕织作。不三年,民皆向化。礼俗以兴,朝野无事,人民欢悦。以都邑之江比黄河,以其山比嵩山[注云:即大同江、永明岭],作歌颂其德。韩氏百谦曰:"余到平壤,见箕田遗制,阡陌皆在,周然不乱。古圣人经理筹划变夷为夏之意,犹可想见。其田形亩法,与今孟子所论井字制不同。其中含球、正阳两门间区划,最为分明。其制皆为田字形,田有四区,区皆七十亩。大路之内,横而见之,有四田八区。四田,四象之义耶?八区,八卦之象耶?八八六十四,正正方方,其法象先天方图。噫!此盖殷制也!《孟子》:"殷人七十而助。"七十亩,本殷人分田之制。箕子,殷人,其画野分田,宜效宗国。

      壬午(周武王十六年),(箕子)四年,箕子朝周。箕子以素车白马[注:殷人尚白也]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不可,欲泣为近妇人,乃作《麦秀》诗以歌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殷人闻之,皆为流涕。

      戊午(周成王三十三年),(箕子)四十年,箕子薨。寿九十三(这个能印证上,上面说他离开周朝的世纪控制去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二岁了,如果能顺顺利利地到地就执政,只能说明那时候朝鲜很驯服于中国)。葬平壤北兔山。这里记述了箕子到朝鲜立国的情况。箕子率领5000人到达朝鲜地区之后,定都平壤,传播中原的文化,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制定了成文法,采用了类似殷商的田亩制度。

      该书还记载了和箕子后代(箕氏王朝)的情况。箕氏朝鲜王朝一直存在到汉高祖时代。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被燕人卫满灭亡。《东史纲目》列箕子传世图,说从箕子立国到箕准被卫满篡位,共历年930年;箕准至马韩,称南康王,到被百济所灭,历年202年(按:应该是201年),总共传世1131年。它记载箕氏王朝的情况说:戊戌(周显王四十六年),燕伯僭称王,侯欲伐,不果,亦称王。箕子薨,子孙世君东方,而年代无考。至是,燕易王僭号,欲东略地。朝鲜侯欲兴兵伐燕,以尊周室;大夫礼谏之,乃止。使礼西说燕,燕亦止不攻。侯复称王。

      庚辰(秦始皇二十六年),王否,服属于秦。寻薨,子准立。初,朝鲜称王,其后子孙稍骄虐。燕将秦开,尝质于东胡,胡甚信之,归以袭破东胡;攻朝鲜西方,取地一千余里,至满潘为界。朝鲜始弱。及秦并天下,王否畏秦,遂服属于秦,不肯朝会。否,箕子四十世孙也。寻薨,子准立。辛巳(秦始皇二十七年),王准元年。己亥(汉高帝五年),(王准)十九年,与汉以水为界。

      丙午,(王准)二十六年,燕人卫满来降,拜为博士,守西鄙。汉燕王卢绾,反入匈奴;卫满亡命,聚党数千人。椎髻蛮夷服,东走出塞,渡水来降。说王求居西界故秦空地上下障,与诸亡命为国藩屏。王信宠之,拜为博士,赐以圭,封之百里,令守西边。戊申,(王准)二十八年,卫满叛袭王都,王南奔。满称朝鲜王,都王俭城。王攻破马韩,都金马郡。

      三 中国与半岛的考古发现,以及半岛的民俗,都可以与历史记载相互印证,证明箕子开发古朝鲜的历史事实。

      首先从有关考古发现看。檀君神话说,天神降于太伯妙香山,可以与该国的石器时代相互印证。妙香山在今平安北道、平安南道与慈江道交界处,处于大同江与清川江之间。考古发现,公元前5000年至前1000年初,朝鲜半岛正当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典型的文化遗址,多分布在平安南道、黄海北道等处,大同江正好流经这些地区而进入大海。生息在平原、河谷的初民,把妙香山想象为其祖先(天神)降落之处,是很自然的事。妙香山,正如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古代中国的泰山一样。檀君神话又说,檀君在箕子进入朝鲜后便移位隐居,正说明古代朝鲜文化接受中国文化影响,由神话时代转入了文明时代。《汉书》说箕子制定了八条禁令,标志古朝鲜社会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已快速地迈进了有成文法的文明时代。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这个历史记载。《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说:"朝鲜青铜时代的年代大体在公元前10世纪至前5世纪,主要遗址在平安北道和黄海北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文化联系。"这时代正好与箕氏王朝开发朝鲜的时代相吻合;箕子朝鲜的国都王俭城的故址也正好在平壤市南郊大同江岸边。而且,古朝鲜的青铜器和支石墓跟中国辽宁和山东的青铜器与支石墓,形制一致。今平壤有箕子墓,也决不是空穴来风。

      其次从该国古代的族源神话看。该国族源神话基本是卵生神话。高句丽国的始祖朱蒙是卵生;新罗国的始祖朴赫居世是卵生,新罗国的脱解王(姓昔)和金阏智也是卵生,新罗三大王族(朴、昔、金)都是卵生;南方的驾洛国的6个国王也都是卵生。这些神话本身,与中国卵生神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卵生神话很多,人所共知的如:简狄吞燕卵因孕生契(参见《史记·殷本纪》);女修吞燕卵而生秦祖先大业,其后代曰孟戏、中衍,仍然鸟身而人言(参见《史记·秦本纪》);直到明末清初,满族还有仙女吞鸟卵而生下清始祖努尔哈赤的神话传说(参见《清史稿·太祖本纪》及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据诸多学者考证,东夷是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夷始居地在今易水、燕山一带,后来一支沿渤海南下,一支向东北迁徙,并达到朝鲜、日本等地。更有人认为,虞舜、殷商、秦嬴等皆为东夷分支。《孟子·离娄下》便说过:"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我们即使不把殷商、秦嬴划为东夷范围,但它们与东夷诸族相互影响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因此,从卵生神话这个角度看,古代朝鲜与箕子所带去的殷商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再次从姓氏及有关考古发现看。中国《宋史·礼志》记载,宋徽宗封箕子为辽东公。宋朝罗泌《路史·国名纪》说:唐高祖武德年间"以辽为箕州"。今辽宁集安西有淇水县,辽宁新民一带有祺州。1973年,辽宁喀左北洞村出土西周早期铜鼎,腹内底壁铭文有"箕侯"字样。而且,箕子东去朝鲜时,在路经河北正定时留下了一支子孙,就是后来"鲜于"复姓的来源。《风俗通·姓氏篇》云:"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其子食采于朝鲜,因氏焉。"

      朝鲜半岛的姓氏也一样可以作为证明材料。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的姓氏中有箕姓,还有其分支韩姓、齐姓,他们都奉箕子为始祖,并到中国河南省淇水县朝歌镇的三仁祠寻根问祖。还可以从服饰、古代历法、风习等看。朝鲜族喜穿白衣,这与殷商传统有关。《史记·殷本纪》说:"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可见殷商尚白。《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古朝鲜地区的扶余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这是继承了殷商的传统。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

      古朝鲜的历法也跟殷商相似。《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说,该地区"以殷正月祭天,国中大会"。殷商有杀人殉葬的风俗,而《东夷传》等记载扶余国"杀人殉葬,多者百数"。《东夷传》还说,该国"水旱不调,五谷不熟,辄归咎王"。这又使人想起《吕氏春秋·顺民》的记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予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民乃甚悦"说明百姓认为汤这样作才对,否则就不对,也就是说把大旱归咎于汤。而且,《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还说,半岛上的许多居民,都自称是来源于中国的"古之亡人"。

      史籍、考古、姓氏、神话、民俗,各个方面相互吻合,都可以印证箕子与殷商遗民对古朝鲜的开发。

      四 从后代历史往前推,也可以证明箕子是古朝鲜地区的开发者

      《史记·朝鲜列传》(注意,是列传,还不是志,言下之意,朝鲜整个国家的事情可以作为一个人的事情来记载)明确记载说:西汉建立政权后,与古朝鲜以水为界。燕人卫满,是燕王卢绾的部下。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卢绾反叛,投降匈奴;卫满逃跑到朝鲜地区,后来夺取王位,建立了卫氏王朝,建都王俭城(今平壤)。吕后当权时,卫满曾经与汉朝的辽东太守约定,称为汉朝的"外臣"。卫满传国三代,至孙子右渠王。右渠王与汉朝关系紧张。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朝使者涉何与右渠王反目,涉何杀死朝鲜的裨王长,右渠王派兵杀死涉何。于是,两国间爆发战争。元封三年,在汉朝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尼相参杀了右渠王投降。汉武帝把朝鲜地区划分为四郡: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并封右渠王的儿子长降以及尼相参等人为侯。以上史实,是两国学术界都承认的。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历史所主编的《朝鲜通史》(贺剑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出版),就是这样记述的:"纪元前3世纪,中国周灭亡,分裂为数国,互相混战。当时古朝鲜的侯也称为王,拥有相当的官僚机构和相当的武装部队。……后来,秦统一中国,筑万里长城时(纪元前214年),古朝鲜的否王曾企图利用这个机会,扩张自己的势力。后来,他的儿子准王收留北中国燕、齐、赵等国避乱和迁徙的居民,使住于古朝鲜西部地区,扩大了古朝鲜的领域。""纪元前206年汉统一中国后,修万里长城外的辽东故塞,以卢绾为燕王,与古朝鲜以水为界。纪元前195年卢绾叛汉,亡命匈奴,其部下卫满聚众千余名,渡水入朝鲜。准王赐予博士爵位和百余里土地,令其统率亡命于古朝鲜西部国境之汉人。卫满在古朝鲜的西部境界扩张势力,于纪元前194年袭击王俭城,驱逐准王,自立为古朝鲜'国王'。(连TMD燕国一个逃跑的叛徒都干不过还有心思扩张自己的势力,这个民族自不量力,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精神看来还真不是脑门一热的结果,传承了至少是两千年以上)""汉四郡的设置对朝鲜各部落的政治、经济、文化上有巨大的影响。汉通过乐浪郡,与朝鲜各部落之间的交易广泛开展起来了。考古遗迹发掘工作中(仅辽东地方尚不得知),在大同江流域黄海道,直到庆尚道地方,都发现汉朝时代的文化遗物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返回主页 发表评论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