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汇 (一卷)      

鬼谷子其人其书
评论探讨 - 鬼谷子其人其书
鬼谷子其人其书
 
作者:凡人邬思道  加入时间:2009-8-4 11:26:37

                                 鬼谷子其人其书  

      鬼谷子具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并且极具争议。真正关于他本人的记载,史书上甚少;而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却语之甚多。为此,引得许多文人雅士、专家学者们苦心考究。但是,时至今日,有关鬼谷先生的许多疑问都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鬼谷子其人  

      一.鬼谷子生活的时代  
      历史上对鬼谷子的生活年代争议颇多。  

      据《录异记》记载,鬼谷子“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洎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按它的意思,鬼谷子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就生活在黄帝时代,直至周朝末年,寿命达一千多年之久。  

      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曰:“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  

      宋代《太平广记》记载“鬼谷先生,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因为其号。。。”晋平公在位时间是公元前557——前532 年。而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前476年,则由此推测鬼谷子生活在春秋时期。  

      而司马迁《史记》又记载::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张仪“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那么鬼谷子就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鬼谷子应该是和他们同时代且稍早于他们。 据此,鬼谷子应生活在战国时代。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在《金楼子》中提到:“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海求金菜玉蔬”。据此有人认为鬼谷子生活在秦始皇时期。  

     据《琴纂》载东汉学者蔡邕曾入清溪谷访鬼谷先生,那么鬼谷子又成为东汉时期的人物。  

      也有的认为鬼谷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众多隐者的通称。  

     从一些史料记载分析来看,鬼谷子确有其人。其生活年代还是战国时代比较可信。最主要依据就是《史记》,此书是公认的比较可靠的史料,司马迁写《史记》时是有文献依据的。从《鬼谷子》一书的内容也可以大致推断出其生活时代是战国时期,当时说客之多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密集的时代,《鬼谷子》主要也是论述游说的方法和技巧。 

      二.鬼谷子称谓的由来也有多种说法: 

      (一)由居住地名而来。鬼谷是地名,子则是我国古代对贤人的尊称,鬼谷子即为居住在鬼谷的贤者。鬼谷子并非其真实名字,而只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世传鬼谷先生所居之地有青溪,也叫做清溪;又有鬼谷,也叫鬼谷墟。传说鬼谷子有名字为王诩、王蝉、王誗(chan)、王栩,因不愿入仕,过着隐居生活而自号鬼谷子。这一地名究竟在何处,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在古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鄂岭),有的说是古扶风池阳(今陕西三原县西北),有的说是荆州临沮(今湖北当阳),还有的说是山西运城、浙江宁波、湖北安远、湖南大庸、陕西韩城等等诸多地方,甚至在新疆哈密也有地名为鬼谷。 

      按照民间传说来看,鬼谷先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祖籍朝歌(今河南淇县)城南,一生中曾游历全国各地,也许上述的所有号称为“鬼谷”的地方是其所经历之地。后在云梦山(朝歌城西15公里)水帘洞隐居讲学,创建中国古代第一座军事学校——“战国军庠”,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由鬼所生,故名鬼谷子。据河南淇县与河北临漳等地民间传说,鬼谷子的母亲是赵家之女,亲生父亲是周家之子,养父姓王。原来周赵两家是邻居,周子和赵女自小青梅竹马。两人订立婚约后,周家父母相继去世,家境败落,赵家遂撕毁婚约,周子看到娶赵女为妻已经无望,伤心加上气恼,不久去世。赵家之女闻听此事,到亡夫坟前,悲哭不止,哭昏过去。恍惚之中,梦见丈夫让其吃坟前一株谷子,她醒来后看到身边确有一株稻谷与其它谷子不同,一把抓起生吃了下去,以后就怀孕,生一男孩。赵女因鬼生谷,因谷生子,所以给这孩子起乳名为鬼谷子。恰逢有王家刚生子即夭折,就收留了母子二人,并给孩子取名王栩。 

     (三)因归谷而得名。因为后来鬼谷子归谷隐居讲学,而古代“归“与“鬼”音同义通,所以称“鬼谷子”。 

      (四)鬼谷子是苏秦的借名。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鬼谷子其人。只是苏秦为了让人信服、增加神秘感而杜撰出来的人物。苏秦年轻时在秦国游说失败,回家后发奋研读《阴符》一书,一年后大彻大悟。他再三揣摩说服君主的技巧,后编写成书。为了使其具有神秘感,故意托为鬼谷子所写并题名为《鬼谷子》。其主要根据是乐壹注《鬼谷子》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 

      然而,苏秦的主张和理论多见于《战国策》,与《鬼谷子》的思想不同。而且,六国时很尊崇师说,哪有以子虚乌有的事情来抬高自己身份的? 

      另外,相关考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动摇了认为鬼谷子就是苏秦的看法。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部类似《战国策》的帛书。其中有百分之六十的内容不见于《史记》和《战国策》,许多学者认为其中一些文字可能就是《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苏子》的一部分。此帛书的内容充实了有关纵横家的可靠史料,也纠正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一些错误记载。根据新发现的帛书证明,苏代、张仪都是早于苏秦的纵横家,而苏代为苏秦的兄长(与《史记》所记相反)。这一点说明在苏秦进行游说活动以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纵横理论和学说,又加上春秋战国时期隐士很多,史书中所说的鬼谷先生就应当是这样一个隐士。司马迁说张仪就学于鬼谷先生,很可能是有所依循才写出的。那么,在苏秦之前已有人就学于鬼谷先生,也就是说苏秦不可能是鬼谷先生。另外,史书曾提到《苏子》三十一篇。史料证明苏秦已是一位学问很深的纵横家,他一定投过名师,一定借鉴过别人的纵横之术,其师就应是“鬼谷先生”。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鬼谷子并非一个人的名字而是鬼谷学派中杰出者的统称。这是鬼谷子出现在横跨历史从黄帝时代直至汉代二千多年最合理的解释。这种观点认为鬼谷并非一人专用,而是众多隐者高人的通用名字 。唐代的李善在注《文选》时说:“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

 

      三.鬼谷子的派别 

      传说鬼谷子精通数学星纬、兵学韬略、游学势理、养性舍身及纵横术,那么他究竟应划分为哪家哪派呢? 
 
      (一)纵横家 
      史书记载多说鬼谷子是纵横家,因《鬼谷子》一书十四篇以“捭阖”开篇,以纵横之术为总起,多角度、多层次地详尽阐述了言谈技巧及游说者自身的修养,体现了纵横家的总体风貌,书中对游说进行了全面的经验总结,并上升到了理论高度。 

      在《史记》中记载他是著名纵横家苏秦、张仪的老师。《隋书》是最早将《鬼谷子》录入正式典籍的史书,该书中将《鬼谷子》著录三卷,并至于纵横家之下。在后人对他思想的研究中,纵横家对鬼谷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贡献也是最多,从这些角度看,将鬼谷子列为纵横家是理所当然的。 

      (二)兵家 

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其主要宗旨。鬼谷子的思想中诸如钓语、不争不费与兵家的“以静观动”、“上兵伐谋”相类似,出奇制胜、欲擒故纵则如出一辙。 

传说鬼谷子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庞涓的老师,《尚友录》中记载“孙膑与庞涓全优学兵法于鬼谷”。虽然从《鬼谷子》一书的内容看,它并不能算是军事著作,但其中的思想和策略也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并运用于军事关系的处理上,而且军事本身就与纵横术密切相关,所以也有不少学者将鬼谷子划分为兵家。 

      (三)阴阳家 

传说鬼谷子精通星相学,观天文察地理看人相,被称为星命经典的《命书》就题为“周代鬼谷子撰”。《鬼谷子》一书长于揣摩,精于说服,其中的捭阖、反应、飞钳、揣情、摩意诸法都是揣摩人心、分析人事、推测未来的方法,阴阳家们也把这此当作自家的学说,从事相面推命活动。关于鬼谷子算命的传说在民间甚多,而且也一直被阴阳星命先生敬奉为先师,这也是确实存在的实际情况。 


      (四)道家 
鬼谷子的思想中,道家思想是其基调,着重吸收了道家道为万物本源的思想,如讲述相反相成中“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取,反之。”都与道家强调的事物的对比转化相似。 

       传说仙道家茅蒙、徐福及计然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鬼谷子向他们分别传授长生术、经商术、占卜术等。《录异记》中说“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传说鬼谷先生懂得仙术,修身养性,懂得医道。鬼谷子的学说在道家中也颇有市场。这可能与《鬼谷子》最初注解者——陶弘景有关,陶是南朝时期有名的道家高人。《本经》、《持枢》、《中经》可能就是陶在注解时附会进去的,因为其与另十二篇风格不一。鬼谷子学问渊博,但其生性淡泊,朴而不露,与道家的超脱尘世思想相合,这也许正是鬼谷子在史书中鲜有所提的原因。 

      在民间更传说他还是靴鞋业、眼镜业的祖师,这些都无从考证了。

 

      《鬼谷子》一书 

    一.关于该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据现代研究鬼谷子的专家考察认为其作者的争论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是说战国时期鬼谷子所撰。主要根据是《隋书》著录。《鬼谷子》一书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但在《汉书•艺文志》、《七略》、《七录》中均并没有被收录,由此显得理据不足。 

      二是上文提到的苏秦是作者。其主要根据是乐壹注《鬼谷子》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又《新唐书》直题苏秦撰。但马王堆帛书的出土说明了苏秦成名以前已经有了初步的《鬼谷子》一类的思想理论,应该也相应有类似的著作。而且,从马王堆出土的纵横家书来看,其中的苏秦书更像《苏子》的一部分内容,其风格与《鬼谷子》是有差别的。 

      三是认为此书是后出之书,乃六朝时某好事者所著。清代姚际恒在《古今伪书考》中认为此书第一次录入是在《隋书》并由此断定:《鬼谷子》是出于六朝时某好事者之手,是一部托古伪作。这种观点经不住推敲,《鬼谷子》虽然没有编入《汉书》,但在西汉刘向所编的《说苑。善说篇》中曾提到“鬼谷子曰”。《史记》也提到了苏秦、张仪曾就学于鬼谷子,此外汉代的杨雄、王充也提到过鬼谷子与苏秦张仪的师生关系。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的创始人的学说多由其弟子记述整理而成,因此此所著的时代也不大可能是六朝时期, 

      最后有学者就根据这些推断出此书应该是奠基于战国时某隐士,经苏代、张仪一类纵横家的丰富充实,成熟于苏秦时代,因其密传,所以不见于世,直至陶弘景时才为大众所阅读。 
 
      二.该书的历史地位 

      《鬼谷子》问世后,历代注家不断。陶弘景、皇甫谧、乐壹和尹知章四家注最为有名。 

      《鬼谷子》那充满智慧和权变谋略的法术也成为历代乃至各国政治权谋家的座上客。二战期间,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治把它列为情报人员必读书。德国史学家和社会政治家施宾格勒高度评价《鬼谷子》的智谋,并强调它在当今国际斗争中的借鉴意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高度称扬施宾格勒的观点,并认为自己受益匪浅。而日本著名企业家大桥武夫则在他的《鬼谷子与经营谋略》中挖掘《鬼谷子》在经济活动、商业谈判中的经营谋略,此书在德国、美国及东南亚均有广泛影响, 

      《鬼谷子》在当代来说,是一部在军事、外交、商贸、公关等领域里影响深远的雄辩大全、言说宝典。 

      时至今日,鬼谷子文化早已跨出国门,成为美日法德和东南亚各国竞相研究的对象。《鬼谷子》一书被认为是关于国际交往谋略最早的典籍,而众多的政界人士、学界人士、商界人士都从此书吸取权谋智慧,以应付日益复杂的国际社会。 

      鬼谷子的的学说在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都有广泛的影响,日本东京设有“纵横研究院”,其他各国或设有“鬼谷子纵横术研究院”,或设有“鬼谷子学术研究所”,或成立了“鬼谷子学术奖金”,召开各种关于鬼谷子的学术会议,邀请专家去讲演,推动了鬼谷子文化的国际化。(参见《新编鬼谷子全书》,房立中主编,学苑出版社1995年版) 


      三.对该书的评价 

      对《鬼谷子》一书的评价,自古异说并存,褒贬不一。褒的首先是南北朝的陶弘景厚爱此书, 宋代的高似孙在《子略》中也高度评价《鬼谷子》。贬的首先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晃公武也在《读书志》中对此书持否定态度,明代的宋濂也激烈否定《鬼谷子》一书。 

      此书自传播以来,有关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这是一本经世之作:“其智谋,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人之表。夫一闭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有人则认为是此书过于功利: “捭阖、钩钳、揣摩等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 

      《鬼谷子》一书基本上讲述的是政治谋略及技巧,诸如“捭阖术”、“ 应变术”、“揣摩术”、“抵戏术”、“飞箝术”等等各种游说技巧都是建立在实现说客目的的基础之上。其观点表明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去说服别人。这种功利主义明显的思想与传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相冲突,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攻击,这也正是历史上对此评价差异很大的最主要的原因。 


      四.《鬼谷子》的主要内容 

      《鬼谷子》共包括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第一篇《捭阖》,是全书的总纲,是纵横学说的主要理论依据。《反应》、《内挞》、《抵巇》、《飞箝》、《忤合》是让谋臣策士对组织进行分析,着重从外部环境着手进行,《揣》、《摩》、《权》、《谋》、《决》则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思路,讲述说服对方各个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策略。第十二篇《符言》是作为国君或者利于上位的统治者言行修养的标准,也是对前面十一章的总结,即无论是游说也好、谋略也好、权术也好,目的就是让对方达到这样一个标准。

 

 




返回主页 发表评论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