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中的荆轲刺秦王与竹文化

      河南省《朝歌文汇第一卷》 今天是:
    朝歌文汇 (一卷) 2009-2021    
说古论今 - 春晚中的荆轲刺秦王与竹文化
春晚中的荆轲刺秦王与竹文化
 
作者:秋 雨  加入时间:2012-1-23 17:28:27  秋 雨  

        春晚里荆轲刺秦王那个节目真好。荆轲,姓姜,氏庆,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人,也就是秋雨家乡淇水岸边,他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荆轲受燕太子丹之托要去刺杀秦王时吟诵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这是荆轲刺秦王前有感而发唱的一首《易水歌》,因种种原因,行刺终告失败而被杀。荆轲作《易水歌》时,孔老夫子编纂的《诗经》已经正式出版了,《易水歌》晚于《诗经》。而项羽作《垓下歌》和刘邦作《大风歌》时,先秦时期已经结束进入到了汉代。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如果时年秦嬴政被荆轲所杀,华夏的统一不知会如何。同样地,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如果王莽新朝没有大河水患,如果曹操时年命丧华容道……如果西安事变蒋公被杀等等,不知道现在社会历史会怎样。春晚里假设了荆轲成功刺杀了秦嬴政,其意味深长,含义深刻,令人深思遐想,也是对当下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不尊重历史的极大讽刺。

春晚里竹文化那个节目也很好,假若能加个画外音,介绍一下竹文化的内涵就更好了。《诗经》中《淇奥》属于淇竹诗文化,也属于廉政诗文化,开华夏竹文化之先河。《诗经》中涉及竹的诗篇只有四首,分别是:《国风·卫风·淇奥》《国风·卫风·竹竿》《国风·秦风·小戎》《小雅·斯干》。明着写竹的只有《淇奥》一首,《淇奥》以淇河两岸的淇竹起兴,歌颂了卫国第11君卫武公的美德,赋予竹以人的精神、道德、情操。我个人认为,康叔姬封同样堪称淇奥绿竹一样的君子,《淇奥》中也应该有他的身影。

  《淇奥》大约写于公元前821年,淇竹文化不单单说的是淇竹,内里含着廉政文化,教人如何做世间君子,像竹子那样,即使高耸凌云,仍能虚心持节,不畏严寒,刚正不阿,固守根本,堂堂正正。长期社会发展和时代演进,人们把竹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象征着人格道德之美,其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淇竹因此而名传天下,誉满古今,与《诗经》形成非常深密的关系,即古人所谓‘邠苇载《颂》,淇竹传《诗》。’‘《诗》咏淇水,《骚》美江干。’淇竹文化和中华竹文化由此开了先河。

  遥望清淇水岸弯,竹林茂盛绿相连。虚怀君子有文采,探讨切磋代代传,如玉精雕德非凡。仪态端庄胸广阔,位高显赫貌威严。竹青君子生淇奥,千古歌功颂万年。

  遥望清淇水岸弯,青青翠竹绿相连。虚怀君子有文采,美玉明珠垂耳边,宝石璀璨冠非凡。仪态端庄胸广阔,位高显赫貌威严。竹青君子生淇奥,千古歌功颂万年。

  遥望清淇水岸弯,葱茏淇竹绿相连。虚怀君子有文采,铸器铜锡美世间,玉成礼器更庄严。宽广胸襟性旷达,凭依车马远天边。非凡谈吐且风趣,幽默开怀未结冤。

  上面是秋雨理解的《淇奥》,各朝各代文人都在追思着淇竹,淇河、淇水、淇奥、淇园成了淇竹的象征,成了人间君子的化身,文人们在弘扬着千古淇竹文化,弘扬着华夏竹文化。各朝各代的文献典籍中几乎都有大量竹诗、竹画的留存,赞美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格和情操的诗篇历经千古,经久不衰。青青淇竹古往今来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淇竹有感而发,创作了大量的竹神话、竹诗歌、竹书画,淇竹文化成了华夏竹文化以致华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或奇葩。

  有人认为,淇竹毁于金人之手,其实淇竹消亡的真正原因是气候的变化。周朝前淇河流域属热带气候,至晋代冬季气温极冷,后温度再次回升。北宋靖康二年,金人在淇河两岸滥伐林木烧炭破坏淇竹,只是加剧了淇竹的消亡,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冷,金人大量烧炭也印证了当时天气的寒冷。虽然十三世纪初期到中期一段时间天气有转暖的迹象,但到十四世纪,冬季又是严寒。公元1329年与1353年,太湖再次结冰。黄河在公元1351年十一月时就有冰块漂流到山东,而现代的记载表明,河南与山东要到十二月份河中才出现冰块。明正德十六年(1521),虽然淇县令赵之屏为修复武公祠重新栽植淇竹,但因气候变迁的原因,淇园不可能再有当年淇竹风光。

  秋雨读《西游记》时注意到,全书共计一百回,有五十五回都写到了竹,全书共用了一百二十三个‘竹’字。第六十四回中专门写了拂云叟,特意写进了淇竹的身影。拂云叟的第四首诗是这样写的:

  淇澳园中乐圣王,渭川千亩任分扬。翠筠不染湘娥泪,班箨堪传汉史香。霜叶自来颜不改,烟梢从此色何藏?子猷去世知音少,亘古留名翰墨场。

  《红楼梦》里除了潇湘馆有竹子,整个大观园里也有竹子,全书有三十八回出现了竹,共用‘竹’字八十二个。潇湘馆里的竹子也有淇竹的身影,湘妃斑竹是由舜帝南巡将淇竹带过去的,钟山风雨中摇曳的烟翠绿竹也是移自淇奥。《红楼梦》第十七回还写到了‘淇水遗风’,典出《诗经》中的《淇奥》。

  晋代戴凯之撰《竹谱》中说:“植物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或茂沙水,或挺岩陆,条畅纷敷,青翠森肃。”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对竹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没有牡丹富丽,没有松柏伟岸,没有桃李娇艳,但竹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把财富奉献给人间。

  竹类在高等植物中是特殊的一族,非草非木。自《淇奥》之后,淇园、淇竹便享誉海内,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楹联书画不胜枚举。历朝历代吟诵淇奥的诗篇很多,其中宋代最多,唐代次之,清代第三,先秦第四,以后依次为:南朝、元、明、汉、金、五代、西晋、北朝。淇河诗文化中淇竹诗篇最多,哀伤文化的诗篇次之,廉政文化的第三,赞美文化的第四,以后依次为:人生感言、孝道、爱国、爱情、讽刺、思乡,其次还有自然灾害、历史回望等诗歌。

  竹为儒、道、佛所共赏,积淀着深厚的竹文化意韵。竹既有美的意象,又与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为历代儒家所吹捧。自魏晋以来,竹就成为风流名士理想的人格化身,敬竹、崇竹、引竹自况,蔚为风气。青竹是佛教教义的象征,所谓‘青青翠竹,尽为法身’。竹节与节之间的空心,使佛教概念空和心无的形象体现。观音菩萨现身于南海紫竹林中,听潮起潮落,悟苦空无我,修成耳根圆通,能寻声救苦,大慈大悲。青竹与道教也有缘分,上清派道教领袖陶宏景认为在园内北宇植竹可使子嗣兴旺。无论四君子,还是岁寒三友都少不了竹子,竹子成了高雅君子的象征,独具特色的华夏竹文化也就逐渐形成。追溯华夏竹文化的源头,竟是起自淇河岸边,《淇奥》开创了淇河文化中淇竹文化的历史先河,也开创了华夏竹文化的历史先河。

 

说几句春晚中的荆轲刺秦王与竹文化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