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渠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赵家渠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河南省《朝歌文汇第一卷》 今天是:
    朝歌文汇 (一卷) 2009-2021    
说古论今 - 赵家渠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赵家渠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曾经水流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
作者:晨报记者 靳丽娜  加入时间:2015-4-8 20:20:17  淇河晨报  

  赵家渠发源于淇县西部山区灵山街道办事处小春花自然村,流经淇县灵山街道办事处、桥盟街道办事处,在朝歌街道办事处石桥村东汇入思德河,全长21公里,流域面积61平方公里。

  赵家渠之名始于战国时期

  据曾任淇县县志办副主任的常永海介绍,据历史资料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兴盛时曾派四支队伍到各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其中一支队伍来到了朝歌,为给当地居民减少水患,对朝歌城北的一条河进行整治,并对其河道予以修葺,而后将其命名为赵家渠。

  “因为修渠的工程量大,很多修渠工人就得在河边吃住,久而久之沿河形成了一个名为赵家渠的村落,也就是现在桥盟街道办事处赵沟村。”常永海说,在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中,对于赵家渠的灌溉作用记录甚少,沿途灌溉引流设施也较少,赵家渠大多时候被作为一条防洪河流,新中国成立后还特别在淇县城北方向修筑了堤防,以防雨季时河道泄洪殃及地势较低的村落。

  源头泉眼已无水

  4月1日,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来到赵家渠的源头小春花村探访。由于河道干涸,泉眼已无迹可寻,只是听当地的村民介绍,以前河道里泉眼很多,会源源不断地向外冒水,但这已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只有到了雨季,才会有泉水涌出。

  赵家渠源头不远处有一水沟,附近村民称之为流水沟,而流水沟的尽头有一个山洞因常年流水而被称为流水洞。据当地村民王献明说,赵家渠源头处当数流水洞中的那个泉眼大,出水量多,现在已无出水。

  “年轻的时候我经常在河里洗衣服。”小春花村75岁的村民毛兴英说,由于此处地势较陡,水流湍急,所以河中鱼虾较少,加上河流沿岸田地地势较高,河水无法用于灌溉。

  淇县水利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赵家渠上游建设了总库容达389万立方米的红卫水库,如今大部分时期,红卫水库存水量不足2万立方米。随着红卫水库溢流的次数越来越少,所以很多时候水库下游的赵家渠河道都是干涸的。

  曾经的赵家渠鱼虾成群

  今年85岁的常永海是土生土长的赵沟村人,绕村南而过的赵家渠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这条河水质清澈,河水有丈把深,一到夏天村子里的很多人就会到河里洗澡、嬉戏。”常永海说,当时河里还有鲶鱼、鲫鱼、三枪鱼和小白条,村民们经常到河里抓鱼捉虾。同为赵沟村人的常存俊说,他小时候很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站到河中间的晾台上,感受河水从脚腕处徐徐流过的清凉。

  “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赵家渠水位下降得厉害,河里渐渐没有鱼虾存活了,河边的柳树也越来越少了。”常永海说,二十多年前,赵家渠成了一条季节性河流,只有在雨季雨量充沛的时候,河道里才会有水流过。但近些年,赵家渠已彻底干涸,无水可流。

  如今的赵家渠

  成了污水沟

  如今的赵家渠,已然成了一条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的污水沟。

  4月1日,记者来到淇县朝歌文化广场旁边的赵家渠查看,只见被层层树木枝桠遮掩的河道内,不断有发白的污水流过。记者从附近村民口中了解到,如今的赵家渠,已经成为一些企业和村庄排放污水的污水沟。

  记者从淇县水利局了解到,赵家渠从古至今一直作为一条十分重要的泄洪渠道使用,由西北向东南跨县域流过,这条河道曾经为西部山区泄洪,为中部地区输送水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后仍将继续作为重要的泄洪渠道。因其河道易渗水,开发成景观河道的可能性较小。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准备对河道进行疏通治理,等待水源充沛时,广大居民有希望重新见到清水流淌的赵家渠。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