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朝歌文苑》网
     

 
采风 - 家风故事 《一本词典的故事》

家风故事 《一本词典的故事》

 
作者:吴秀清  加入时间:2016-11-17 19:54:49
    土黄色的封底封面,没有任何的图案装饰,只简单的印刷着几个正楷字《英汉小词典》。五六厘米的厚度,硬皮的包装稍稍增加了它的分量。然而这本看起来单薄、破旧的书,却是我们的传家宝。
    单从来历上讲,它就赋予了非凡的使命。上世纪80年代,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是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唯一出路。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端上铁饭碗,成为我们这些农家子弟的梦想。姐姐的初中在文革中度过,尽管在班里成绩优秀,但凭她这样的的文化功底考上大学很难。第一年参加完高考后,姐姐哭着回家了。她在床上躺了三天三夜后,憋出一句话:“我要复习!”在那除了课本连复习资料都难见到的年代,复习谈何容易?又恰逢那年英语要计入高考成绩,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呀!要强的姐姐没有退却。她的初中班主任知道后,来到我家,从怀中掏出一本崭新的词典,送给姐姐。至于说了些什么样安慰与鼓励的话,我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姐姐把这本词典郑重的包上书皮,小心翼翼地放在了书包里。我不知道这本词典有多大的魔力,反正第二年姐姐顺利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姐姐大学毕业那年,我上了初中。教我英语的是刚刚初中毕业的校长的女儿,据说不知在哪儿进修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就成了我们的老师。一天晚上,姐姐把那本半旧的词典递给我,庄重的说:“我不能帮你更多,这本词典助你一臂之力。但一定要把英语学好,要不你考不上大学!”那时贪玩的我还没有顾上做大学梦,但姐姐那严肃的表情让我知道了英语学好的重要性。词典拿在手中,分量不算轻,堪比姐姐的重托一般。从此,除了课堂上学习、课下收听广播外,翻看那本词典成为我学习英语的最好方式,它也正如我的闺蜜一般。几年后,我以英语全班第一的成绩顺利进入大学校门,而那本词典被翻阅的更旧了。
    我上大学那年,弟弟也考上了淇县一中。腼腆内心的性格成为这个男孩学好英语的拦路虎。我又把这本丑陋的词典送给了我弟弟,并讲述了它的来历。弟弟也似乎感受到了它的魔力,四年后也顺利的敲开了大学的校门,那本词典又伴随他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或许它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吧,那本词典我再也没有看到,渐渐地它也消逝都在我的记忆里。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转眼间到了2007年5月,我有幸到河南师范大学参加一个业务培训。傍晚的大学校园甚是热闹,更有趣是即将离校的大四学生把自己没用的物品摆在路旁进行出售,我也想在这些五花八门的东东中淘得一些宝贝。忽然我眼前一亮,一本硬皮包装的词典映入眼帘,还是那个土黄颜色,还是那个版本,还是那样简装。它静静的躺在花花绿绿、包装精美的杂志中,是那样扎眼,那样丑陋,那样不协调。而我却像看见久别重逢的旧友一般,拿在手中细细抚摸着,端详着。词典是八九成新,很干净,看来主人没太多的使用。大概那同学看出我对它的钟爱,就说便宜点卖给我。我给他讲了我与这本词典的渊源,他就很仗义的收了我五元钱。我又提出一个要求,想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刚上初中的儿子,请他为我题上字。那同学毫不犹豫的提笔写上:“业精于勤荒于嬉,志存高远方成器”。这样这本词典就又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含义。儿子十二岁生日那天,我把这本词典送给了她,并娓娓讲述了我与这本书的奇缘。也许儿子也拥有了这本书的魔力,一直以来英语成为他最有自信的科目。
    如今这本词典不知儿子是否在用,因为它的词汇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大学生的需求。但我坚信,这本词典与我一家人的缘分不会断,与我们一家人的情感不会减。它不再是一本小小的词典,而是乐于好学、勤奋上进的家风的体现。我还想把这本词典送给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就这样传承下去。


 

 
     


《朝歌文苑》网 由淇县作家协会主办     主持人:陈青梅    电话 13783928068    电子邮箱: qxzxzgwy@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淇县之窗》   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   公安备案41062202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