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朝歌文苑》网
     

 
散文 - 树上的童年

树上的童年

 
作者:苏麟  加入时间:2016-7-31 13:05:51

    小时候,上树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让很多人都羡慕的能力。

    当我还是上树年龄的时候,老家有很多树,房前屋后,坑边地头,到处都是柳树、桐树、榆树、柿树、桑树,还有一种当时叫做粗桃或者毛桃,后来才知道应该叫做枸树。那时候对树的印象很深,因为在那个不是很能吃饱的童年时期,树上总是有吃不完的美味,但是前提是你得会上树,所以村里那些“上树高手们”的身后,总是前呼后拥着许多孩子。

    刚一开春,看到柳树发出点点嫩黄的小芽,村里的孩子们也就早早地脱下了棉衣,被笨重的棉衣棉裤包裹了一冬天的身体,也开始了“咔吧咔吧”的拔节,是该活动活动筋骨的季节了。那时候吃的东西都很少,更别说玩的了。在我印象中,小时候的玩具总是能随着季节的变化,就地取材,虽然很简单,但是玩起来那也是疯狂的不亦乐乎。

    春天随着柳树的发芽,村里的大街上、胡同里便响起了“嘀嘀哒哒”的柳笛声,那是一种用柳树枝做的能吹响的小玩具,可以说那是小时候的必备玩具。一开始的时候是拿小柳枝扭一扭,抽出里面的白色木质内心,只留外面那一圈青皮,两端用小刀割齐,一头把皮削的薄薄的,然后就可以拿来吹了。后来就又出现了“升级版”,拿些比较粗点的柳树枝或者杨树枝扭一扭,抽出里面的木质心不要扔掉,用里面的木质心和外面的青皮配合,吹出来的声音是高低变化,格外响亮。

    等到榆钱和槐花成熟的季节,上树这种本领用现在的话来说,那简直让不会上树的“羡慕嫉妒恨”,眼巴巴的看着人家蹭蹭蹭地爬上去,满口满口嚼着青的榆钱,白的槐花,嘴里直流口水啊。下面的人大喊大叫半天,树上的人才不紧不慢地折下一枝扔下来,树枝还没落地呢,下面的人挤成了一团,争相伸手去抢,就看谁的个子高,谁先抢到。

    等到树上的人吃的肚子滚圆了,才心满意足的从树上滑下来。这时候,树下的孩子们开始一起喊着不知道从哪学来的的口号:“上树吃蒸馍,下树挂裤裆”,然后在嬉戏打闹中奔向下一个目标。其实每年也都有谁谁家的孩子因为上树,从树上掉下来的事情发生,但是那依旧不能阻挡孩子们上树的热情。

    除了榆树、槐树这些村里到处都是树外,谁家如果有棵杏树、柿子树之类的果树,那到了果子将要成熟的时候,这家的孩子简直就是村里孩子们眼中最幸福的人了,在孩子们的眼中,那树上的果子的味道要比榆钱和槐花强上千倍、万倍。

    对于这些那时候很是“珍惜”的树,小时候的我们都知道,这种树是万万上不得的,因为一旦上去了被发现的话,逃跑的机会那就没有了,被逮到的后果自然是父母的一阵“狂风暴雨”。当然,不上树不等于吃不到嘴里,最好的办法是站在树下,拿起小石头,奋力向树上扔去,希望能撞下来一两颗酸酸的果子过过瘾。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还没有将“战果”弄到手,便被树的主人发现了,然后在主人的大声的斥骂中一哄而散。

    慢慢地,小树长成大树,小孩儿长成大人。不知不觉间,童年时候的村庄也已经慢慢地变了样子,当初那充满神秘和欢乐的池塘、河沟都已经被填平种上了庄稼。随着那些沟渠消失掉的,还有那每年都会结出甜甜的红色小果子的“粗桃树”。

    只有村头那两棵谁也说不清年龄的老槐树,每年都还会结出很多很多香甜的洋槐花。



 

 
     


《朝歌文苑》网 由淇县作家协会主办     主持人:陈青梅    电话 13783928068    电子邮箱: qxzxzgwy@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淇县之窗》   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   公安备案41062202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