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朝歌文苑》网
     

 
采风 - 神奇的油城

神奇的油城

 
作者:吴秀清  加入时间:2016-9-21 12:49:17
“薛伯庄的苹果油城的梨,大水头的柿子甜似蜜”,对油城的了解,我也仅限于这句顺口溜。一个星期天,我应县作协之约到北阳镇油城村采风,成就了我的油城之行。
 
时值初春,乍暖还寒,疾风肆虐狂呼,我却兴致勃勃,游兴不减。行驶了几公里盘山公路,县派油城村第一书记高渐华用手一指说:“快看,那就是油城的山门!”顺手望去,在十几道山岭之上有一个小小的缺口,一条黑线横架在缺口之上,形成一个门洞。这景象犹如在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上撕去了一块,可这个缺口随着山路盘旋,还未等你缓过神来就转瞬即逝。山路越来越高,九曲十八弯后,来到了久已入心的山口,停歇下来。
 
高书记说这就是有名的老君岭,海拔有八百多米,因闻名遐迩的老君庙而得名。我们拾级而上,老君庙与新落成的观音殿遥相呼应。两座庙宇由人工架起的水泥桥相通,这座桥就是我在山下看到的那条黑线。老君庙闻名的原因一是它是现存的唯一一座庙中庙。外庙是解放后新修的庙宇,砖木结构,庙顶精致的石刻,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壮观。内庙是老庙,四壁由整齐的石块砌成,庙顶由整块的石板搭建,那斑驳的庙沿、那古老的石刻似乎都在诉说这庙宇久远的历史。据考证,内庙建于明代万历二年,距今有近500年的历史,这庙可真算得上是文物了。老君庙闻名的原因之二是它的灵性。据说,抗日战争时期一次战斗中,八路军弹尽粮绝,被日军围困在了老君岭,走投无路的八路军九十九人躲进了只有几平方的老君庙。对面日军的机枪射过来,弹哑了,炮打过来,火灭了。大概日军也感受了某种神力,只好悄悄地撤退了。后人传言大概是日军作恶多端,八路军的正义之气被太上老君知道了,就用神灵庇护了他们。尽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据可查,但对老君庙的灵验老百姓却深信不疑。
 
站在老君岭向西望去,整个油城村被大山团团围住,村子就在盆地之中,这个小盆地犹如一口平底的油铛。据说,油城村从前一直叫油铛村,后来有人认为力大无比、能够陆地行舟的奡(同“傲”),如果不是进了油铛也不至于丧命,他犯了油铛这个忌讳,就把油铛改名为油城。
 
拜访完老君庙,我们一行人徒步向南走去。这里的路不再有人工修建的痕迹,全是土石路,正应了鲁迅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峰回路转,随处可见不知名的山峰,有的巍然屹立如壮士,有的连绵起伏如巨龙。等再走近了,壮士不见了,却见一座城堡矗立在眼前;巨龙不见了,却见一首军舰在宽阔的海面遨游。我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概就是描绘的此番情境吧。路边被开采出的山石随意的堆放着,千姿百态,造型奇异。尽管它不如太湖石通灵剔透,但它或形奇、或纹美、或古朴、或飘逸,自然天成,超凡脱俗之美并不比太湖石逊色。    
 
向南继续前行,右前方一座巍峨的青山上又屹然耸立着一座小山,这小山四壁光滑,在太阳的照耀下泛着银光,犹如在一个褐色的底座上镶嵌着一座银色的奖杯。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天骄岭”了,站在山顶极目远眺,铁路公路、田野村庄尽收眼底。高书记告诉我们说:“若到晚上向淇县县城张望,灯火辉煌,美不胜收!”。
 
穿过一个峡谷,越过一道山岭,登上了一座土山,一个惊喜扑眼而来:在一片宽阔的盆地中,一座圆柱形的大石峰拔地而起,有人说它像印章,有人说它像圆月,我觉得它更像一个巨大的蒙古包。它四周全是绝壁,光滑的如同打磨一般,只有一条异常狭窄的小路直通山顶,原来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孙家寨。孙家寨相传是明代孙老官为避难而安营扎寨的地方。孙老官本名孙徵兰,号睡仙,是明末清初的“转本御史”,即皇帝的“秘书长”。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出生在淇县南阳村,年少时聪明好学,被誉为“灵童”。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考中进士。到了崇祯王朝后期,随着李自成进京,清军入关,孙徴兰为躲避追捕潜入此处隐居,人们就称这座山头为孙家寨。据高书记讲,在孙家寨山顶东崖上有孙徵兰书刻“印月峰”三个正楷大字,丰肥劲健、气势磅礴,落款为“睡仙孙徴兰书”。孙徵兰是淇县人心中的忠义之士,这可从他的名号和他书写的山名上可以窥见。随着明朝灭亡,孙徴兰心情愈加郁闷,常以酒消愁,睡大觉,所以以“睡仙”自称。“印月峰”三字隐晦而含蓄地表明了他对明王朝的情感,一个发人深省的“印”字说明,明亮的月光不仅照在石壁上,更深深地印在了孙徵兰的心里。他没有直接写“明”,而是巧妙地用“印月”来体现“明”,再加上字题在东面,每天阳光普照,就隐去了“日”,用刻在东崖上的“月”还体现“明”,来反映他反清复明的思想。
 
大家被孙家寨的故事所吸引,决定翻过山谷,登上这座独峰,去亲身体验它的神奇。顺着自然形成的台阶慢慢下到山谷,又顺着一条崎岖的小道慢慢爬行,终于来到一个仅能容得一人的石门前。回首望去,一切皆在脚下。只感叹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登上山顶,顶部成拱形,较为平坦,面积约1000平米。视野如开阔的草原一般,山上植被茂密,齐腰深的野草、酸枣树随处可见。有人还居然发现了一大片干枯芦苇,难道这座如印章般独立的山峰上竟然有水?这未免太神奇了!除了植被,山上还到处是老门墩、水槽、石臼,连兵营遗址也清晰可见,这些遗存默默地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油城村,高书记领着我们捉迷藏似的,在古村落中间穿行,羊圈牛棚,石盘石磨,随处可见。桃树梨树满山满坡,好像在迎接宾客。朴实善良的村民和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纯净的空气滋润着肺腑醒神提气。提到油城特产,高书记滔滔不绝:油城梨果大整齐,香味浓郁,甘甜爽口,品质上乘。切开之后,果肉洁白不变颜色,在历史上曾为贡品。如今两三个人才能合抱的古梨树,漫山遍野,足足有上万棵,许多树龄已达千年。更为可喜的是,油城村民又引进了数千棵新的梨树品种,壮大了梨园家族。我们还了解到,随着游客逐渐增多,村民已把粉条、柿饼、梨干、干菜等土特产进行包装售卖,有的村民还正在装修农家宾馆,让游客能吃能住,更好地体验山村的独特之美!12点多了,我们在油城村委会就餐,边吃边聊中,了解了奡荡舟、二郎神追日、火焰山、仙家洞等油城村的传奇故事。
 
山中寒气来的早些,该告别了。我们满载收获,踏上归程。一路上,成畦成畦的油菜已泛出新绿,数不尽的梨树伸出苍劲的虬枝与我们作别,一群群山羊也为我们唱起了离歌。我不仅感念大山的婀娜多姿,惊叹印月峰的巧夺天工,赞美孙徵兰的忠心节义,更感叹朴实的油城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在油城这个古老的山村谱写着最美做动人的篇章!美丽油城,记着我们的约定,等你花开满坡,与你再会!
                                                                                                                                                                                                                                                                                                                                                                             


 

 
     


《朝歌文苑》网 由淇县作家协会主办     主持人:陈青梅    电话 13783928068    电子邮箱: qxzxzgwy@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淇县之窗》   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   公安备案41062202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