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云梦山去,对我来说实在不能算作旅游了。少则一周一次,多则一周两次三次,有时,一天就要几个来回。再好的美味,吃得多了,总会腻歪。云梦山就是再美,也容不得你这样来看她呀。
苏东坡曾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季羡林先生很不以为然。他觉得苏轼这首诗并没有把庐山的精神给写出来。他认为绿才是庐山的灵魂,没有绿就没有庐山。对于东坡翁没有能抓住庐山的特点,没有能认识庐山真面目,很是遗憾。在庐山含鄱口远眺时,他信口写一七绝:“近浓远淡绿重重,峰横岭斜青濛濛,识得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底是身在此山,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还是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看来东坡翁与季先生看法是不一样的。其实,他们两个并无对错之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罢了。苏东坡看的是“宏观世界”,当然最好还是远望为好。季先生看的是“微观世界”,当然还是近观为好。
云梦山,因为我们太熟悉的缘故,反而可能有些东西越来越看不清楚。所以,我倒是有一种感觉,“不识云梦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比如,昨天下午,我陪一位领导游走云梦山三十六计文化步道,就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本来这条步道,我是走过多次的。从龙泉井上去,到云梦草原,我也走过。从南天门过来,到古军校,我也走过。三十六计,我还专门拍过照片,但还是闹了笑话。
所谓三十六计步道,就是把古代传下来的三十六计,用文字和图像的办法,刻在石上,不多远一计,让游客在走的过程中,不但如入文化长廊的感觉,还在品文化的过程中,并不产生爬山的单调和气短。
前面的二十多计,我们并无刻意去记,所以,大家在回忆时,只能说出十来个。后面,我们约定大家有意记一下。但真正过去后,还是不能全部背出来。其实,这些已经成为成语的词汇,我们平时并不陌生,但是到了嘴边,脑子还是会形成一时的空白。
过了“反客为主”,就到了“美人计”。大家就在想,在三十六计中,有几个是三个字的呢?有说是一个,有说是两个,我说应该是三个。一面说,就有了“空城计”,又有了“反间计”。下一个会是什么呢?没想到又接连出现了“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原来,后面几个竟全是三个字的。
回来翻一下书才知道,三十六计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六个一组,共六组三十六计。后面那六个从“美人计”到“走为上”都是败战计了。
从这一次之后,我想有些东西肯定不会再忘了。原来之所以我们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没有记住,一是身边的知识不珍贵,觉得总有时间学习。二是粗枝大叶,没有认真去对待。三是就是学过一些,也是不求甚解。
过了三十六计步道,我们的垂直高度也升高了大约二三百米。身上汗也有了,气也有点发喘。但是,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心情顿时开阔多了。
晚上,就在草原上蒙古包里吃饭。山上的夜色很美,但山风很大。云梦山眼看要进入“梦”中了,我们只好“走为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