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天,寒流刚过,气温回升。还不到上午九点,温度就已达到10度左右了,阳光也格外明媚,让人们的心情好了许多。
在屋里闷了两天,又阴又冷,情绪坏到了极点,真想出去走走。今天正是个好时候,就决定上云梦山。
在淇县有两个景区很有意思。古灵山泉丰水秀,是夏天的好去处。云梦山山高地阔,是亲阳取暖的好地方。秋冬时节,登临云梦山颠,无边的大草原包围着你,云可手触,风可亲吻,那种感觉真的如入天界一般。
为了防凉,去的时候,我特意加了一条秋裤和一身毛衣,还带了一个棉袄。但是一到山上,这些就全成了累赘。山上比下边的温度还高一些。秋裤不好意思脱去,棉袄是根本用不上了。
当然,冬游云梦的首选之地是云梦大草原了。
云梦大草原,海拔590多米,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围绕大草原形成一个十里断崖,而断崖下面就是茫茫无边的华北大平原。从环崖步道上往下看,阡陌纵横,梯田如砥,犹如油画,十分壮观。所以这里又有十里画廊之称。
我一边沿步道一会缓上一会慢下,一边抚栏遥望山下的美景,心情格外舒畅。大概行两三公里,就到了草原的最高点了。有一个牌子告诉我,山下便是著名的牧野古战场了。
西汉时有一本叫《尔雅》的书,在注解“牧”字和“野”字的一般含义时说:“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意思是说,在邑落(相当于今天的城市或城镇)的周围叫郊区,那里是人们耕种的地方;郊的外围叫牧,是放牧的地方;牧的外围叫野,是野兽出没的地方。有的人不理解“牧野”专用词的性质,所以依据《尔雅》错误地认为,周武王与殷纣王之间的决战,是在殷都朝歌(当时的称呼是商邑,即今天的淇县)郊外的牧和野展开的。正确的解释是,牧本身是一个邑落,所谓牧野,是指这个邑落外面宽阔的原野。
周武王伐纣时的牧野大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古代战争。它不但决定了一个延续555年的殷商王朝的灭亡,一个近800年的大周王朝的诞生,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借鉴。抛开政治的,军事的大话题不论,单是成语或掌故就有长长的一串。比如小心翼翼、天作之合、黄钺白旄、白鱼入舟、赤鸟流屋、叩马阻谏、不食周粟、爱屋及乌、助纣为虐、百夫致师、前徒倒戈、血流漂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等等。
想着这些历史上的旧事,再看看如今的朝歌城,早已是高楼林立,车流不息,一派崭新的都市风情了。
我知道当时的殷朝都城也算是个国际大都市了,不知道与现在的淇县城相比,是不是小巫见大巫。也许纣都之繁华,拿一个县城来作类比显得有点可笑。
思绪从朝歌回来,向西眺望,连绵起伏的峰峦上是茂密的白草,中间夹以各种野花杂卉,让人一下子就回到纯粹的自然里去了。据传说,这广袤的草原就是战国时期隐居在此的鬼谷子教学习武的处所。鬼谷子不仅是一个战略家,也是一个实战家。他为了让自己的学生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就在这里教学生排兵布阵。没有大批将士可供调用怎么办?他就撒豆为兵,斩草为马,在云梦山上多次举行规模宏大的多兵种联合军事演习。不然,孙膑,庞涓一走出云梦就能指挥千军万马就成了妄谈。
冬天的云梦山一种是属于阳光的,一种是属于冰雪的。阳光在云梦山上无处不在。有的打着旋,有的闪着鳞光,有的晕成五彩,有的调皮地在草尖上跳动,有的在树林子里捉迷藏。如果到下雪的日子,云梦山红装素裹,格外俏丽。山头上的雪如盖,山坳里的雪如棉,草原上的雪如毯,悬崖上的雪如挂,真的是冰雪打造的神话世界。
而这个时候,龙泉井里的水还在冒着热气,水离井口也就是一伸手深,盛上来一碗,水竟是温的,喝下去还祛病养胃呢。
阳光的云梦之冬我是来过了。冰雪的云梦之冬,我在盼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