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九)        首页      序言       作者近照      手稿

 
《淇河之歌》---作者: 贾振君

淇鲫鱼

 

      淇鲫鱼,即淇河鲫鱼。淇河亦称淇水,河水清澈见底,美丽而又富饶,虽是一条小河,但在我国文明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多次咏及淇水。 淇鲫鱼也像淇河一样驰名遐迩。古诗曰:“以其食鱼,唯淇之鲫。”明代万历年间还被列为贡品,今日来淇县旅游观光者有“不到云梦非好汉,不吃淇鲫真遗憾。”一说。
      淇鲫鱼是淇河多种鲫中最好的一种,是淇县历史上的名贵特产。它生长在淇河下游的淇县庙口乡青岩绝至高村镇石河岸段,水域长约28公里,重点段在贺家村附近。
      淇鲫鱼是一种罕见“三倍体”珍贵鱼类,外形具有体态丰满,脊宽背厚(4.8—5.5厘米),体短(最长只有25厘米)的特点,所以又称双脊鲫。因生活环境不同,体色分为金黄、青灰、银白三种。该鱼骨细小,肉肥厚,细嫩刺少,含肉率73%,含蛋白质19.16%(比黄河鲤鱼高1.16%),含脂肪1%。炖熟后,腥味小,肉嫩色鲜,腮甜可食,汤呈乳白色,有粘性,不易变质,食之可口,营养丰富,回味无穷。
      淇鲫鱼繁殖率高,但适应性极差。1962年淇河内这种鱼还很多,由于淇河水质的变化,到1984年河内仅剩少量杂交种类,纯种已濒临绝种,为拯救此优良品种,重振淇河资源优势,淇县于1985年建立了“ 淇鲫鱼繁殖基地”,鱼池面积达40余亩,组织技术人员引淇河水入池,从淇河中捕捞淇鲫鱼放入池内繁殖、提纯、复壮,该项目已列入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
      近年来,该基地与中国水产研究所及河南省师范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发,对淇鲫鱼生活习性、繁殖规律、易地生长、提纯复壮等项目进行研究,经甘肃、上海等地饲养,初步获得成功。目前养殖水面已扩大到200余亩,形成年产鲜鱼3万斤的生产规模,从而使淇鲫鱼绝处逢生,也使淇河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出来。

 

 

[缠丝蛋]<---本篇--->[大水头柿子甜似蜜

 

[ 返回主页]    个人博客:凤凰宅主jijianshenji@163.com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由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机关电话:0392-722604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网站联系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