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九)        首页      序言       作者近照      手稿

 
《淇河之歌》---作者: 贾振君

笔狼(小说)

民间故事之——笔狼
贾振君

      杏花村最近出了一件蹊跷事儿,一位村民在耕地时犁出了一只狼,这件事儿很快在小城传得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其实这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真实情况是这样的。白胜在自己的承包田里耕地,每年都要损坏几个犁尖,白胜急了,发誓要把那块地深翻一遍,挖尽田里的大小石头,在深翻土地中,他发现了一条石龙(石头形成的线路),且曲曲连连朝地当中的一个坟莹爬去,白胜就撵着这条龙一路追去,临了坟头,石龙总算止住了脚步,白胜本来要收兵,头却又碰到一个硬东西,他很不情愿地挖下去,挖着挖着,竟现出一些古怪的石器,查了查,共四样儿。他弄不懂是什么,就停下来了,他到村里教黄药师来看看。黄药师是村里学问最高的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能难住他的问题,可是黄药师瞧了瞧也直摇头。白胜说算了,挖出来扔了吧。黄药师说,别,万一要是主贵东西怎么办,这样吧,我到城里一趟,请一个高手过来。黄药师说的高手叫马钰,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当马钰看到这些石器时,露出了一脸的惊愕,他问这是谁家的坟?黄药师说,是王家的。马钰只说了一句话:狼,狼,笔狼!就离开了。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也不敢乱说,因为高手说是什么狼,杏花村也就这么传开了。但黄药师毕竟是有学问的人,受到马钰的启发,加上自己多年的悟性,他认为应该纠正村民的口误,这个狼应是狼毫的狼,因马钰明明说了一个笔狼嘛。


      这王家是世代的农民,祖辈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布袋,到了王允这一代,勉强上了一个初中,唯独爱好写字,在小村里也算一个秀才了,每逢过年或者谁家婚丧嫁娶要写对联,他都会热心地帮忙。王允练字非常刻苦,走到哪练到哪,看见什么字写什么字,每天再忙,回家后也要坚持用毛笔写完一盆水,他家门口有块光滑的捶布石,在上面练毛笔字颇得劲儿,他一蹲就是半天,寒暑不易,水滴石穿,书法长进很快。人出名了,请他题字写市招的就多起来,他的墨迹很快也就充斥了小城的大街小巷。但王允也有苦恼的时候,因为有些字无论怎么练总不得要领,克服不了败笔。把这样的牌匾置于大庭广众之下,总觉得有点儿大煞风雅。比如“某某饭店”中的“饭”字右面的横撇一笔,写出来总是干瘪瘪的,没有一点儿生气,临过无数名帖也不尽人意。


     有天晚上,王允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位白胡老头送给他一张弓,那是一张被拉开的劲弓,蓄势待发,饱满有力。他赶紧爬起来,凭印象把那张弓画下来,他左看右看,仔细揣摩,突然发现这张弓多像那一撇,而且用到“饭”字右面的横撇上,弧度恰到好处,不宽不窄,不长不短,简直就是量身定做,他欣喜若狂。


      随着改革开放,旅游观光兴盛起来,小城新建了一处“鹿鸣风景区”,仅山门就斥资三、四百万元,为了充分显示景区的文化品位,要在全县推举一位书法成就最高者亲笔题写景区名称,因王允名声大噪,终拔得头筹,景区管理处给了王允十天的时间,由于山门巍峨高大,每个字就达三、四平方米,必须事先搭好脚手架,王允才能站在上面写,王允对施工队说,你们只管搭架,到时候我自会来写。景区管理处到王允家里催了几次,每次都见他在家拖地,嘴上说不迟不迟,就是不见行动。直到最后一天,王允才露面儿了,不过肩上多了一杆拖把,手里还拎着一只水桶,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王允要拿拖把当毛笔使。大家听说这天王允要来景区题写山门名称,为一睹王允书法艺术的风采,早早都聚集到了门口。王允登上脚手架后,先把拖把浸泡在墨桶里,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抽出拖把,笔走龙蛇,一气哈成,“鹿鸣风景区”五个大字跃然石上,圆润隽永,气韵生动,章法老成,无可挑剔,脚手架下掌声雷动。任务完成的很漂亮,脚手架很快被拆走,只待第二天举行落成典礼了。就在王允即将离开的一瞬间,观众却发现了问题,而且是一个天大的缺憾。原来“鸣”字中间的一点儿竟被漏掉了,这样一来,成了“鹿呜风景区”,意义大打折扣,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则问题。景区管理处只好命令施工队重新搭一次脚手架,但必定要影响到既定的落成典礼,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王允说,有一个办法不知行不行,只见他拿拖把在墨桶里蘸了蘸,又把笔尖在桶沿儿膏了膏,突然嗖的向上投去,说时迟,那时快,拖把如一支标枪直射天空,待众人缓过神来再抬头望,“呜”字中间已多了一点儿,这一点儿竟成了鸟儿的眼睛,这一点儿,不大不小,不偏不斜,富有灵性,只把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受家庭的熏陶,王允的儿子王曦在书法上极具天赋,但他与父亲不同的是,并不着意一味地苦练,更注重对书法的感悟,他的房间挂满了名人的作品,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总是凝神敛气,用心领会。他主攻硬笔书法,对行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全省举行的中青年书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评委誉为“字妖”。散文、诗歌小品也屡见报端,在小城有文化名人之称。


      到了王允的孙子王献这一辈儿就不行了,王献既无遗传优势,又不刻苦,对书法没有任何兴趣。尽管王允对他奢谈书法对修身立世如何之重要,他总不以为然,说都什么年代了,甚至嫌爷爷有点儿迂腐,唯独迷恋电脑,王允感到很失望,任他胡闹下去,以后就不再管他了。

      王允年轻时也曾听人说过关于他家坟地的传言,但他全不信,他心里非常清楚,离开了自己多年的勤奋苦练哪能行?人老了就有点儿迷信,他几次想找马钰问问那句含糊不清的话到底是啥意思,可是马钰已经老的不像样子了,这一次,他总算逮着了,在马钰的病床上,正当马钰准备给他说清时,马钰一阵咳嗽,一口气没有上来就咽气了。


      网络迅速成为了主流媒体,如滚滚的江水,势不可挡,冲击着一切传统文化形式。王曦已感到了一种危机,他对父亲说,看来我也该改弦易辙了,他还说,最近网上一位叫笔狼的作家在全国一夜走红,这家伙的评论非常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若鲁迅再世。王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一个月后,王允去世了。


      又过了一个月,王曦跪在父亲的坟头上,哭着告慰父亲:我才知道,笔狼就是你的孙子王献呀……


2008年8月24日上午07:21:03秒      于朝歌凤凰宅

 
 

[明朝士大夫案上的两部书]<---本篇--->[杆草王

 

[ 返回主页]    个人博客:凤凰宅主jijianshenji@163.com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由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机关电话:0392-722604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网站联系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