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作者文集之八)                       《马湾春秋》序                     作者简介

 

 

《马湾春秋》---作者: 赵有勋

马湾村的海外赤子心

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上坟祭典我的先人,沿途再好的景色从未分散过我的心。今年牧童遥指杏花村之时,我又给我的父母上坟,却被我的母校焕然一新所吸引,更为它挂上的友琴爱心小学所纳闷。我们家乡乡俗身带烧纸是不许上别人家门的,不然的话我非问个究竟才去为二老上坟不可。

后获知友琴是我堂叔家礼之女,她和我同岁都属牛,都是“有” 字派,也许她是为献爱心将有改为友了。我不禁为她的赤子之心而兴奋。同时她童年时期的形象便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听我母亲说我和她同年同月生,可她没告诉我我是哥哥还是弟弟呀,而她却说过她妈生下她就没奶,她是靠她的奶水度过满月的。自此之后就远走高飞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我清楚地记得她象个洋娃娃回到家里,头发是黄色,穿的也是黄绸裙子,说话是洋里洋气的。因为她爸爸是我的堂叔,她母亲和我妈同是西岗村同一条街上的闺女,又都姓冯所以我对她家的情况非常了解,这次回家又见到家礼叔挂在孔子庙墙上的条幅,联想到我赵姓的海外的赤子对祖国对家乡所作的贡献,不留下点文字记载将来会遗憾的。

她奶名叫新药,有两个弟弟都是在台湾长大的。她认了个干娘是刘街的,是一母子二人贫困之家,而她干娘对她非常妤,像她外公、外婆那样的对她关照。自从她1948年随父到了台湾之后,她干娘常与她二婶保持礼尚往来,直到人民公社实行公共堂时期才终止了。她干娘临终前还念叨见不到她是一遗憾。

1948年我村随从国民党到台湾去的男性共有五人,都是我赵性,辈分职位最高的是赵玉芬的父亲赵宝田,是个宪兵团的团长。另有四人都是家字派,其间的家礼家智是我的堂叔,另两位一是家全,一是家骥。当时家骥是最年轻的一个,如今己是八旬高龄的老人了。他们虽有的住在台中,有的住在高雄,可他们亲如一家,逢年过节仍传承家乡的风俗聚会,畅谈思念故乡之情。

1978年,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吸引了海外有识之士的关注,是年家骥开创了从香港发信与家人联系之道,从此之后两岸的亲人讯息便开始沟通了。1979年赵宝田长女赵玉芬辞去在美国高薪的高科技工作回到祖国,从此以后我村在台湾的人回家探亲的日益增多。

回家次数最多在家住的时间最长的是家骥。其次是家礼和家智弟兄两个。他们的下一代都没回来,而友琴却给她干哥捎来5元钱的美金。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5元美金不怎么显眼,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却是个大礼份。那时家乡人的经济状况是十分贫穷的,对海外归来的人在经济上是有所想法这也是自然的,他们确实是较富有的,他们也确实为他们的亲人带来了些美金,可是他们的表现和家人的想象是有所差矩的,而亲情却加深了。

我村在海外的人开始归来仅给他们的亲人作了些贡献,后在两岸政治经济和平发展的形势下,他们的子弟来大陆经商的日益增多。首先是家骥的儿子在苏州,赵玉芬的弟弟在上海,家礼之子在深圳,家全之子在广州等地投资办厂。有房地产有电子企业等多种商业活动,为两岸的经济互利双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更关心家乡的公益事业。1998年由赵家骥牵头为村里修庙铺上柏油路带来美金2200元。2008年又是在家骥牵头带来人民币8000元为大肆修建孔府书院作出较大的贡献。友琴毫不视弱捐款20万元,在原马湾小学的楼前又盖起了一栋楼房,为此淇县人民政府命为“友琴爱心小学”。

2011年春

 

上篇<--- 本篇 --->下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机关电话:0392-722604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网站联系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