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勋文集》 作者:王革勋

 
  主页 淇洹集 淇洹吟咏录 学广集粹 战士历程 闲聊八面斋 西坡书签  
 

 

 

 

 

 
 
 

安阳城池演变略陈

 
 

 

安阳城池演变略陈

王革勋

二〇〇五年六月九日

(一)

四千多年前,夏朝开国之君大禹,将黄帝玄孙、帝喾之子、唐虞夏三朝重臣契,封于今安阳西北漳河流域的商地(商山、商水),大体位于漳洹之间,此为商朝祖先居住地(详址待考),下传十四世至成汤为帝。北大教授邹衡、郑大教授李民力主此说。否定契居陕西商州或河南商丘之说。

(二)

四千年左右,夏朝中期,第八位皇帝帝芒三十三年,将原居商丘的商候、契五代孙、汤六代祖王亥,迁往安阳改称殷候。王亥子上甲微继称殷候。既然封候国必有候国城邑。殷候都安阳144,直到夏代晚期第十三位皇帝帝甲七年,殷候又自安阳迁回商丘。殷候城址是否即北蒙城?有待于研究考证。此处的殷候的殷,是原有地名曰殷(安阳素无殷地之名)还是西周人后改为殷?均有待考究。

()

 现考古掘出“洹北商城”。唐际根博士界定为中期商城。有学者认为此商城系河亶甲徙相之都(徙相另一说在内黄)。“洹北商城”与邢台商城同为商代中期都城,早期商城为郑州和偃师。而殷墟属晚期商城,现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认为“洹北商城”即盘庚迁殷之城,说安阳殷都没城墙,这样就有了城墙嘛!但他说不清商代都城分期的道理。何况小屯周围不一定就无城墙,也可能有,尚未发掘出来,而洹北城墙确实存在,此城为谁人之都?有待考定。

(四)

殷都小屯,系盘庚由山东曲阜,迁来安阳之北蒙。历812254年。直至前1046年西周灭商。小屯商城属晚期商城。为何称殷?有两说:一说,盘庚迁北蒙改称殷朝,此地称殷;一说,殷衣同音,殷有贬义,西周为贬低商朝,后改商朝为殷朝。

(五)

 战国安阳城,在今城东南43里。魏名安阳邑,赵名宁新中邑,秦朝复名安阳邑,西汉初年为安阳县,后并入汤阴,又随汤阴并入邺县。此安阳城址,我认为在汤阴县任固乡故城村。此地位于古黄河之北,东汉淇水之北。明朝教育部长崔铣,以“淇北”注释安阳的位置。《彰德府志》还明确指出:秦安阳在内黄县楚旺镇西南30里。非故城莫属。张芝先生认为,此安阳城位于汤阴城东17里故贤集。其实故贤集是第二代汤阴城,与安阳城无关。安阳有人研究安阳无新中之名,称宁新中在新乡、焦作一带。殊不知,修武县古称宁邑,新乡市即宁邑新中乡,焦作市郊区有一个南北朝出现的安阳城。新乡、焦作一带的宁邑、新中乡,安阳城、简直不一个地方,怎能同赵国的宁新中邑硬拉扯在一起?

谈到战国安阳,不能不涉及到邺城。邺城为魏国名县令西门豹治邺的地方。此城位于今临漳县邺城镇三台村一带,城跨漳河南北,战国魏邺地含今河北临漳县及河南安阳北部。最早的邺城系齐桓公为魏文候所筑。东汉末年曹操当政,再筑邺城三台为魏王都,东晋末年为后赵、冉魏、前燕的都城,南北朝时期系东魏、北齐的都。合为六朝古都126年。安、邺相加“七朝古都”也。

(六)

西晋恢复安阳县。距汉初撤销400余年矣。此安阳城已不在安阳东南43里,而改为在今安阳西南三里屯、宗村一带,规模很小,长阔各一、二里,可能与北京宛平县城相似。人口不多。

(七)

南北朝末期北周年间,大将杨坚为灭北齐平乱,下令焚毁邺城,将邺城官府、居民一律南迁安阳,改安阳为新邺城,而西晋所筑安阳城容不下那么多人,杨坚建隋朝称帝后,又在今安阳桥南修筑规模较大的安阳城,为相州。

(八)

公元1006年,宋代增扩安阳城,包括隋朝城及今城。城周19里。金将安阳城改为彰德府。

 

(九)

1368年,明朝朱元璋修筑彰德府城,保留原安阳城的一半,913步。高两丈,厚两丈,外砖内土,立四门,东西南北分别为永和、大定、镇远、拱辰。内有91872胡同。民国30年代,安阳专员方策增辟新安门(小西门),此谓最后安阳城。

 

   

 
 

河南省《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qxzhd@126.com

 《王革勋文集》经作者王革勋先生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