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勋文集》 作者:王革勋

 
  主页 淇洹集 淇洹吟咏录 学广集粹 战士历程 闲聊八面斋 西坡书签  
 

 

 

 

 

 
 
 

观《崔兰田音配象》

 
 

 

观《崔兰田音配象》

 

王革勋

OO五年十二月

 

(一)

音配象版始河南,高调扬播创纪元。

句句声腔滴滴泪,景仰大师崔兰田。

夏明、杨奇做了一件大好事。两位一个是文化艺术学校校长,一个是戏曲研究所副所长。他们精心策划,缜密组织,将豫剧大师崔兰田的经典唱腔制成音配象,开创了河南豫剧的历史先河,确乃功载千秋。我一生酷爱戏曲,悲剧《三上轿》,三十年代看过“万人迷”周正荣,四十年代又瞧“老少迷”张洪恩,也许年少,仅系听唱而已。这次看了崔兰田的音配象,居然热泪难禁,纵横满面入戏中,既为剧情深深打动,同时内心更加景仰悲剧大师的扎实戏功,无愧于以唱腔夺人的豫剧一流宗师。真是画龙点睛,一代精华:

儿女苦情桃花庵,义正词严秦香莲。

催人泪下三上轿,悲系家国二度梅。

国学丰厚陈三两,竭尽孝心卖苗郎。

喜剧一曲对花枪,重现大师崔兰田。

七出戏道尽了:人世间的富贵贫贱、脏官黎民、夫妻爱恨、社会善恶、世道清浊、心灵美丑之间的冲突,多少不平事如泣如诉,教育如何处世做人,颇有一番亲切的现实感,戏曲意识形态的巨大功能正在于此。

(二)

这次音配象为河南戏曲界第一家,是运用音配象传播豫剧艺术的开拓倡举。音配象的磨合成功,显示了兰田大师的艺深德厚、炉火纯青的人格魅力,也使崔派传人经受学习和锻炼,有利于承前启后,世代相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音配象本身,即是大师高徒艺术品位的美妙结合。

仔细听:原汁原味的大师风范,唱腔优美,戏文严谨,伴奏悦耳动听;

定神看:年轻靓丽的一代群芳,扮相清秀,演艺非凡,场景新鲜喜人。

两者融合,自然更为完美,相得益彰,锦上添花。特别是崔兰田的唱工,字正腔圆,朗朗顺口,细微如小溪荡水,宏壮似大河奔流,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尚绝妙的艺术欣赏。诸如玉珠般的唱词佳句:“九尽春回杏花开,鸿雁飞去紫燕来。”、“夫居高官妻弹唱”、“官官相卫不准状”、“张炳仁行霸道,仗他父亲在当朝”、“怪不得官司一面倒,原是贪官受贿了”、“胡人造反文武去斗,为何献出闺阁女流”、“在你父床前站一晚,应与生母一般同”,实是戏曲宝库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三)

对戏曲工作者和爱好戏曲的人来讲,《崔兰田音配象》还有其特殊启示: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在于长期磨砺的硬功夫真本领,只有它才能征服人。剧目之所以产生共鸣,给社会以教益,同入情入理醉人心弦密不可分。应该继承发扬崔兰田的毕生敬业精神,去开辟豫剧未来的新天地。一是吃苦练功,象崔兰田那样,养成厚重优美的唱腔,先声动人,以腔夺人,唱红九州,声腔不倒;二是编写有韵味的精品剧本,有知识内涵,有广泛趣味,深入浅出,规范押韵,好唱易懂,便于流传,此乃崔派剧目的一大特点;三是伴奏格律化,音乐好听,唱伴和谐而各有规程,并非弦随腔转丧失自主性。可以京剧伴奏为范,细加品味,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遗憾的是崔兰田的某些唱腔未能流传下来,如解放初期的《克敌荣归》、《九件衣》等,那正是她风华正茂的灿烂岁月。还有安阳市的豫剧多年行当不全,除五十年代的渠永杰外,长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红脸声腔,甚至男腔自流,向坤腔靠拢,这均有碍于豫剧的健康发展,应引起注意,加以改进。

一言一蔽之,音配象远远超出舞台演出的实际效果,为名人唱腔的艺术流传闯出了广阔的前景,愿成果多多。

 

   

 
 

河南省《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qxzhd@126.com

 《王革勋文集》经作者王革勋先生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