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诗经》之《桑中》篇中描述的桑中,即朝歌城北的桑园。至今在淇滨区的上峪乡仍有桑园村,可见当时的朝歌,植桑养蚕已成大众产业。
中国古代,男耕女织,采桑养蚕是女性重要的生产活动。“季春梅始落,工女事蚕作。采桑淇澳间,还戏上宫阁”(《乐府诗集》)。淇河岸边,春意阑珊。野外的桑林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宽阔的桑叶茂盛葱郁。年轻的采桑女玉手纤纤,身姿婀娜,自然劳作,欢娱嬉戏。一种青春之美、动态之美跃然入画,引发了一个又一个或浪漫缠绵或正义悲情的爱情故事。
《汉乐府》的《陌上桑》,记述的是一位美丽的少妇罗敷在田头采桑,由于其年轻貌美,清秀典雅,过往行人无不为之倾倒。发生在桑林中流传最广的,要数秋胡戏妻的故事。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鲁国人秋胡,娶妻五日,离家游宦,身致高位,五年乃归。将至家,见一美妇人采桑于路旁,便下车调戏,遭到采桑女的断然拒绝。回家后,与妻相见,发现原来就是那采桑女。其妻鄙夷丈夫的为人,竟投河而死。
在宋代,曾被拜为太师的文彦博也留有一首反映当时淇河流域桑植业发达的五言诗:“佳人名莫愁,采桑南陌头。困来淇河畔,应过上宫游。贮叶青丝笼,攀条紫桂钩。使君徒见问,五马亦迟留。”幽幽的桑林,滋养了一方水土,也孕育了许多佳人文士,成就了为后人观赏称道的“桑林”文学。
除此之外,人们寄情于桑林,还在于桑林中甜美的桑椹及其具有的保健功能。2000多年前,桑椹就已是宫廷的御用补品,既能作水果食用,又可做中药材。所以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视桑椹为防病保健之佳品。
如今,在很多城市的郊区,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桑园,成为城里人旅游休闲的新去处。红红紫紫的桑椹,浪漫温馨的桑园,将为现代人的生活增添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