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天气。初春的北京,虽是阳光高照,但天空却瑞雪飘飞。洋洋洒洒的雪花,在太阳光的映射下,竟隐隐约约的不时出现彩色的幻影。“雪飞当梦蝶,风度几惊人”、“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让人惊讶、给人欣喜,是不小心踏入了童话世界还是视觉出了问题?也正是历经了这样一个天气,才知道了什么是太阳雪,那就是在晴天的时候出着太阳下着雪。气象学知识告诉我们,高空的云层受冷空气影响形成降雪,同时高空的云层又不足以遮住太阳,于是出现了阳光明媚雪花飘飞的独特气象景观。
就在一个这样的天气里,我们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空气虽然甘洌但不刺骨,颇有一种啜饮冰镇柠檬水般的感觉。脚下白雪皑皑,昔日的台阶亦分不出层次,往日的斜坡更如洁白的羊毛地毯,一步一步往上走,真怕踏脏了这块颀长的“毛毯”!我们小心翼翼,步履蹒跚。每前进一个台阶,都是一次景致的变幻,每爬上一个斜坡,都是对自己体能和意志力的一次检验。举目远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伟人的诗句不约而同地涌向脑际。登上城楼,走上烽火台,透过城垛向外观望,群山环叠,白雪茫茫,丛生的灌木象披着一层银沙,悬崖绝壁又如裸露的刚健有力的燕山肌肤,既透出山体的雄浑,又给人遐想无限。而那绵延巍峨的长城,恰似逶迤盘卧崇山峻岭之巅的银龙,城垛是她的鳞片,烽火台则是一个又一个昂起的龙头!
千百年来,长城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成了全世界华人心中共享的龙!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据历史记载,从春秋战国时起,楚国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和其他敌对国对边境的骚扰,率先修建了保护自己疆域的长城。此后,燕、赵、秦等国也纷纷效仿,在边境修筑城墙。这些设施在抵御异族抢掠和各诸侯国间的连年征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前221年,秦国在战国七雄的合纵连横中原逐鹿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秦始皇为了巩固疆土,便命大将北伐匈奴,然后在与匈奴接壤处修筑城墙,还把各个原诸侯国遗留下来的城墙进行连接,绵延万里,这便形成了彪炳中国史册的“万里长城”。
此后2700多年封建统治的漫长岁月里,历朝历代都曾对长城进行修缮、加固和扩建,其中明代的二百多年中,一直未曾间断过修筑长城,防御工程技术的发展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现在登上的长城,就是横亘于北国的明朝建筑。及至清代,大臣们向朝廷禀报修补长城事项时,康熙皇帝答曰:“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挡,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本固,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可惜,清王朝也没能走出历经崛起、兴盛、衰弱后走向覆灭的怪圈。虽然因素众多,但其重要原因,是康熙的后人们没能牢记“修得民心而边境自固”的遗训导致“无形的长城”崩溃使然,是闭关锁国导致国力衰弱被世界列强垂涎瓜分使然,是政治腐败科技落后民心尽失使然。可以想象,即使康熙当年修补加固了长城,在冷兵器时代能够拒敌于城墙之下,但骄横淫逸的政权和盲目自大的政府,逐渐失却民心,也失却了在国际上的帝国地位。没有了“无形的长城”的固守,又怎能阻止得了从浩瀚大海急速弛来的坚船利炮的攻击呢?!
肃立长城,虽然太阳雪仍然洋洋洒洒,但思绪已是缤纷杂芜。如今雄关犹在,彷佛烽火硝烟仍在激荡,金戈铁马,鼓角争鸣,旌旗猎猎,刀光剑影,太多的英烈悲壮,太多的志士忠肠,一起演化成民族大义和中华史诗,深深地激荡和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于是,在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历史的回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战乱频仍的边关和人们对和平和睦和谐的向往以及对民族英雄、戍边名将的期盼!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让人热血沸腾,铁肩担道义,责任重于山!
“万里长城永不到,千里黄河水滔滔……”,唱出了民族的豪气,张扬着华夏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群体刚性!
“长城他雄风万古扬。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看那一身身绿军装……”,“一身身的绿军装”,既是有形的长城,更是无形的长城!在你我心里,在炎黄子孙的行动上,她护卫着华夏儿女的伟业,铸造着人民共和国的辉煌!
庚寅年初春于北京·友谊宾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