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二)        首页  

 
《王守振文集》---作者: 王守振

雾里看茶

只知道信阳毛尖清香入脾,淡绿入眼,招待贵宾是一种骄傲,自己品尝是一种享受,赠送朋友是一种身份,但不知道信阳毛尖的出身,竟是那样的清静与高雅,蕴含着那么多的诗情和禅意!

仲春时节,穿过朦朦紫雾,拂去潇潇春雨,来到了大别山浉河港的毛尖原产地。据友人介绍,整个信阳大别山区所产的毛尖茶,都叫信阳毛尖,但最有代表性的是“五云、两潭、一寨、一山”,即集云山、车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和黑龙潭、白龙潭以及何家寨、震雷山所产的茶叶,其中知名度很高的几个品牌,生产加工场地都在浉河港,因为产地生态优良,技术考究,包装精致,色泽翠绿,口感纯正,因此毛尖茶叶供不应求。

沿着山坡的崎岖小径,跳过似在浅吟低唱的淙淙溪流,走进一个山顶茶园。满山满畈的茶林,全被修剪成半圆球形,浓郁葱茏,温润如黛,近前的沉浸在雾里,山顶的流连在云中。叶片包裹了一层水的薄膜,但也象一抹绿色的凝脂,那尖尖的如雀舌般的小芽尖,争睹着春色,张扬着春意,好像正盛情等待茶姑们的“指尖舞蹈”呢。

在茶山相邻的山坳间和山与山的连接处,还生长着一片片一层层的树林,茶农告诉我们那是板栗树。茶农们春天采集茶叶,秋天收获板栗,毛尖清香怡人,板栗香甜可口,都有很好的销路,当然也有不错的经济收入呢!徘徊在茶园小道上,还可看到溪流边散生的四季桂、五角枫,偶尔还会有一片片拔节茁长的毛竹映入眼帘,也有攀援在灌木丛上正开着黄花白花的金银花朵们在薄雾中异常亮眼。一阵微风吹来,湿漉漉的空气中飘来淡淡清香,宛若一同飘来了那首缠绵悱恻的《像雾像雨又像风》,慌得我们做上几次深呼吸,唯恐错过了时机,但空气中一直都是那样的清香弥漫,时闻时新。附近的栗树林里,又传来阵阵清丽的鸟鸣,在这雾雨迷蒙的青山小径上,让人如同闯入了仙境。

在这样的生态环境里生长的毛尖,想不让她高贵都难!可惜由于连续几天的阴雨,山上并没有茶农采茶,更没能让我们领略到“盈盈碧海上,身轻两袖香”的采茶场面,也没能听到山歌互对、此起彼伏的歌声。当然,也没能亲眼看到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炒青、精揉、甩条、拉烘等一道道严格考究的工序,算是一个缺憾,正如理想与现实总有一些差距、没有十全十美一切顺心如愿的人生一样。

在山腰处的一户农家,热情好客的茶农已忙活着给来客们泡前几天刚采摘加工好的毛尖了。倒茶的小姑娘朴实文静美丽,只见她在透明光洁的玻璃杯里放上一小撮外形细秀匀直、白毫遍布细嫩的茶叶,加入开水,轻微摇晃后,娴熟地将茶汤倒掉,谓之曰“洗茶”。再倒进去水时,此时的茶水已呈淡绿嫩绿,尔后又是翠绿清澈透亮的颜色了。捧起茶杯,在其端口已有氤氲的雾气向上升腾,顿时生发出几分温润、几分闲情、几分诗意。“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好像是中唐诗人、茶仙卢仝《七碗茶歌》的遗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俨然再现了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杯中小世界,山川花木情”也在大脑里一直盘桓,但不知出自哪里,可能正是嗜茶爱茗之人的感悟与共鸣吧!

呷一点含入口中,茗香已经醉到了心里

                             

2010517日凌晨于信阳)

 

[上篇]<---本篇--->[下篇]              [ 返回主页]

 


      作者简介:王守振 男,汉族,196410月出生,河南长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1985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7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卫生监督等工作, 200312月任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现为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河南省卫生厅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