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二)        首页  

 
《王守振文集》---作者: 王守振

医患沟通促和谐


      近些年来,医患纠纷呈增多之势。究其原因,除了跟社会大环境、医院小环境和法制不健全等多种因素相关外,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的卫生事业,是人民的卫生事业。多少医护人员,在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的照耀下,前赴后继,忠实履行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多少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和精心护理下,很快痊愈并康复出院。一些医患之间因此而成为朋友,因此而结下友谊。患者及时地享受着白衣天使的诊疗服务,医院也成了人们修复健 康的温馨港湾。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种良好的医患关系被侵染了“病毒”,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病变”。有些患者家属甚至砸毁病区用品,殴打医护人员,围堵医院大门,冲击政府机关,严重影响社会秩序,败坏了圣洁的医院形象,引起人们深深的忧虑。

      医疗纠纷的产生,尽管原因复杂,但因医患沟通的缺失相当突出。客观地讲,确实有些医护人员工作忙碌,忽略了与患者的沟通机会;有的说话简单,缺乏沟通技巧;有的学究气太浓,满口专业术语,让患者及家属一头雾水;也有的表情冷漠,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和爱心。所以,减少医患纠纷,也要特别注重医患沟通艺术,时时处处对患者及家属体现人文关怀,把患者当亲人,把患者亲属当亲戚。同时还要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引导患者及家属明白生命医学是高技术、高难度、高风险的科学,相当一部分的疑难杂症,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有些疾病本身就是不治之症,应当尊重科学,尊重医生的劳动,当明白患者,做守法公民。作为医院管理者,要规范医疗行为,畅通医患沟通的渠道,使医患双方感情产生共鸣,治疗形成互动。果如此,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医患关系,将为期不远!

      令人欣喜的是,前不久的各大媒体上,先后介绍了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张菊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牛希华的事迹。张菊新从医38年,医治患者数以万计,有时一天从早到晚竞做八台手术,多次累倒在手术台上,但从未出现一起医疗纠纷。这得益于张菊新的高尚医德和勤奋敬业精神。她常说:“当医生的,一定得理解病人的心情。”“病人面对疾病忍受了很大痛苦,医生一个好脸就会给他们带来阳光,再安慰两句话,病人的痛苦就减轻了一大半。” “病友病友,病人就是我的朋友。真正把病人当成了朋友,哪还会有纠纷呀?” 牛希华在烧伤治疗领域一干就是31年,亲手将一个又一个或面目全非、皮开肉绽,或肢体粘连,焦头烂额,甚至不时散发出腥臊难闻恶臭味的患者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面对人们的赞美,她说“是众多病人的信任造就了医生,所以,我更要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患者,把心多放在病人身上,让他们抱着期望来,带着满意去。” “在病人面前我们医务工作者就是一面镜子。有些重度烧伤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和他们交流时笑得和蔼一点,把病情解释得清楚一点,回答疑问时耐心一点,病人有什么困难自己力所能及帮助一点,这些对我们个人而言,只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而已,而对病人来说,换回的可能就是健康乃至生命。”
     诚者斯言,倘若每个医生和护士都这样对待患者,医患还如何产生纠纷?!

倘能如此,医患纠纷则可少矣!

 

印象曹天<---医患沟通促和谐--->重拳出击打医闹             [ 返回主页]

 


      作者简介:王守振 男,汉族,196410月出生,河南长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1985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7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疾病控制、爱国卫生、卫生监督等工作, 200312月任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现为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河南省卫生厅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