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七)                                            作者简介

 

 

《爱民评论007》---作者: 徐爱民

比干庙幽思
     河南省卫辉市城北7.5公里有庙曰比干庙。此地庙宇轩昂,古柏参天,碑林琅琅,香火鼎盛,好一派古刹气象。天封墓、没心菜、开心柏以及相传是孔子真迹的剑刻,都给这座古庙披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由于比干的后代被周王朝赐姓林,比干又被誉为“谏臣极则”,此地既是林氏的宗庙,又是人们凭吊忠臣比干的圣地。循着毛主席“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的思路,笔者在千百年来对比干的同声赞誉之外,思绪中冒出了三个“问号”。
“问号”之一:是谁让比干的英名显赫?答案很简单,是殷纣王。千百年来,殷纣王一直都被作为一代荒淫暴虐的君王来唾骂。比干正是因为向殷纣王进谏而被剖心的,因而在很多人看来比干就应该代表正义的力量。然而,历史在很多时候并非清浊分明的泾渭,而是处于黑白相杂的灰色调中。殷纣王并不是个昏君,《论语》中曾经如此论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周作为一个诸侯国,想推翻一个强大的殷商王朝,需要一定的“政治鼓动”来制造“舆论”,对殷纣王的各种不切实际甚至不着边际的攻击也就应运而生了。
“问号”之二:比干为何能得到周王朝的褒奖?据《尚书·武成篇》记载,“武王克殷,封比干墓”。按照一般人看法,周武王灭商以后,感到比干是一位了不起的臣下,应当予以褒奖,就在比干葬地汲县为比干封了墓。但在笔者看来,与其说是周王朝感到比干是一位敢于直言犯上的忠臣才如此对待他,倒不如说周王朝出于对比干这位殷王朝反对派的感激。谁都知道,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崩溃的。比干在殷王朝的朝堂上数落殷纣王的不是,与周在外围的宣传相互策应,起到了从内部分化瓦解殷商王朝的作用,有意无意地为周王朝兴起助了一臂之力。
“问号”之三:为何历代封建帝王都要推崇比干?在比干庙,不乏历代封建帝王的“墨宝”,例如最早的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再如气势恢宏的唐太宗《贞观碑》,就连在八国联军的进攻面前落荒而逃的清朝光绪皇帝,也都没有忘记在途中路经比干庙题词对比干大家赞誉。其实,他们这样做完全是一种做秀,都是为了说明自己与“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的决裂,同时也想表现出来自己对“自古死忠之臣莫甚于比干”的无限崇敬,以便来蛊惑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回答以上三个“问号”,还可以从毛主席的论断中找答案。毛主席认为:“纣王是很有才干的,后头那些坏活都是周朝人讲的,就是不要听。他这个国家为什么分裂?就是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反对派。而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通外国。给纣王翻案的就讲这个道理。”
“古来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呀,需要我们笑谈的不仅有帝王将相,还有忠臣良将、才子圣人。出了充满离奇传说和神圣光环的比干庙,三个“问号”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也让我牢牢地植根世俗社会而不至于在历史的烟云中走失。





 
 
帖子附图:

 

上篇<--- 本篇 --->下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由河南省淇县科技文化局、淇县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     机关电话:0392-7226048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网站联系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