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作者:杨金国
     

 

 

刘耕夫和他组织的滑浚淇三县人民抗日自卫军

 


  刘耕夫1913年11月出生在河南省淇县臧口村的一个贫农家庭里,少时读过私塾,14岁到浚县西枋城读高小,在该校由于受共产党员吴丹坤校长的影响,思想进步,加上读些进步书籍,开始接受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后来因为与反动当局斗争,闹学潮,遭土匪抢劫被迫退学,无奈,1927年到淇县马湾村圣人庙当小学教员。1930年因表叔张培知相助,获得到浚县师范求学的机会,在此期间,认识了滑县桑村同学陈留玉(现名陈鑫)。1932年,由陈留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淇县良相村青年教师王舒苗到浚县师范后,组织教师成立“学教联合会”,为改善学生待遇及教员增薪而斗争,刘耕夫是积极参与者,1934年浚县师范毕业后,到浚县西枋城学校当教员,因反对反动校长杜佑农贪污被解聘。1935年,到浚县丁堤小学当教员,又因“红色”名声,被教育局督学刘茹芝以“思想不纯,资格不合”为由将刘耕夫解雇。1936年春天,王舒苗从天津回家,刘耕夫随王到察省去投抗日队伍。原计划投抗日同盟军共产党员吉鸿昌领导的队伍。到察省,因吉下野,只好到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三十八师教导队当学兵。“七七”事变以后,刘耕夫被分配到独立二十六旅三十六团当副班长,1937年12月,参加了八路军,历任抗日游击队长、大队长,滑浚淇三县人民抗日自卫军副司令,军分区统战科学,县大队副政治委员,团参谋长,总高级步校战术教授会教员,总后大同办事处战勤训练处长,总后原平基地兵站副站长,1982年于太原逝世,正师职。
    刘耕夫组织抗日武装是1938年春季开始的。1937年底,刘耕夫随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来到河南焦作市,经焦作扶轮小学地下党员韩秩五同志介绍到晋城华北军政干部学校受训,该校长是刘子超,教员有朱瑞、庄林、王振华等。受训以后,刘耕夫被分配到淇、浚、滑三县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因当时环境恶劣,1938年4月返太行山向刘子超校长汇报情况,刘当时已任太行南区游击司令,于是委任刘耕夫为晋东游击队长兼淇县抗日县政府武装科长,委任淇县地方进步士绅李一尘为县长,并派庄林等三人携带委任状及游击队公文一齐下山。到淇县后,适逢国民党一战区长官部和国民党派的县长张景源以及宋希儒(叛徒,1951年镇压)、白润生都到淇县,他们说国民党是正统,李一尘、刘耕夫和庄林是杂牌,不让成立县政府,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经庄林请示,我们让了步,县长让给了张景源。庄林回太行以后,上级派李惠岳同志和刘耕夫到淇浚滑活动。在滑县见到了滑县县委侯相谷,地委吴兰田,并共同研究了组织游击队问题。最后决定在淇浚滑卫河两岸比较富裕的地方成立抗日武装,约定以后工作与侯相谷同志联系。李惠岳回太行以后,刘耕夫按照刘子超交待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刘耕夫先后联络了他的老师董乐山,浚县名绅孙至诚,以及许多青年学生。为了训练抗日骨干,1938年6月,刘耕夫介绍靖润生、王祥符等去抗日训练班当教员,抗日训练班名誉上是国民党濮阳专员丁树本和滑县县长车光运组织起来的,实际上训练班被八路军所控制,为革命培养骨干。
    1938年6月底,王舒苗回到浚县,刘耕夫和王一起去见侯相谷,共同研究建立一支人民抗日自卫军。经侯相谷同意以后,刘耕夫、王舒苗、董乐山、孙至诚便召集他们的同乡、同学、亲戚、朋友、青年农民和青年学生组成抗日游击队。因为孙至诚是伪省府秘书长,曾当过军阀冯玉祥、刘振华的秘书,当过洛阳偃师县、河南林县、安徽桐城的县长等,社交广,影响大,号召有人听,所以让其当司令,刘耕夫任副司令,王舒苗任政治部主任,董乐山任参谋长。1938年7月初,在浚县新镇正式成立了“滑浚淇三县人民抗日自卫军”。自卫军建立了机构,刻了公章,在新镇大街刷写了自卫军联合抗日的大幅标语。抗日训练班的学员、教员也纷纷前来参加。抗日自卫军一时间搞得轰轰烈烈,很有起色。滑浚淇三县人民抗日自卫军成立不久,时值我八路军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政委黄克诚)六八八团(团长韦杰,政委唐天际)来豫北围歼王自全、史华生、扈全禄等地方土匪和地主武装。抗日自卫军积极配合作战。在滑县赶跑了扈全禄3000多人,扈匪逃到太行山被六八八团全歼。扈部队长申混,在大势所趋之下,被迫弃暗投明,带300余人及武器弹药投了抗日自卫军。自卫军实力不断扩大。后来抗日自卫军又收容了淇县地主武装张玉舟和浚县人称“老大王”的一部分散兵,迅速发展到千余人。队伍愈来愈多,但阶级成分愈来愈复杂,有真心实意积极抗日的进步人士,也有追名逐利思想落后的不纯分子,部队作风也起了变化,抽烟喝酒,打牌赌博比比皆是,给带兵增加了很大工作量,但刘耕夫、王舒苗为了联合抗日,做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思想转化工作,改造人、改造部队。
随着队伍的逐渐扩大,增加武器弹药成了困难。刘耕夫想方设法搞武器。他们一方面以扈全禄、张玉舟、老大王的散兵带着的武器为基础,在卫河上截击日寇军用船只,缴获武器;另一方面司令部成立交际处,由交际副官郭玉峰专门负责从富户和群众中明访暗查收集武器弹药,当时自卫军的政策非常严明,办事一视同仁,刘耕夫的岳父周歧昌是个大地主,家里有钢枪七支,不愿全交,后来被自卫军交际处全部给没收。
    随着自卫军的不断发展,部队经费也不断增大,光靠上级拨给是不行的。刘耕夫、王舒苗一面派人缴获敌人的粮食,一面派人征收富户捐来维持部队生活。当时富户捐的征收是按具体情况而定的,有办法的地主多收,资产少的富农少收,司令部交际副官郭玉峰曾向他的老师孔庆贤一次征收十石小麦和一支短枪的富户捐。
    抗日自卫军活动范围愈来愈广,他们不但与日寇斗争,还抽出人力做宣传工作。他们曾多次在卫河上袭击日寇运输船,缴获大量枪支弹药、粮食布匹;还组织宣传队到枋城、郭村、码头等农村唱歌演说,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群众,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打倒日本侵略者,不当亡国奴。并广泛发动群众,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支援抗日队伍。在抗日自卫军蓬勃发展的时候,刘耕夫突然发现孙至诚劣根未变,他暗中捣鬼,企图将自卫军拉走,送给他的朋友——濮阳专员丁树本作人情。于是,就和王舒苗商量对策。因当时自卫军已接受滑县县委领导,所以刘耕夫、王舒苗立即向侯相谷同志反映此情况。经多方考虑,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第一,派中共党员张平甫到自卫军任青年干事,带上入党志愿书,发展新党员,抓部队骨干;第二,为了防止孙至诚勾结丁树本强行吞并自卫军,决定立即投靠我八路军六八八团,并委托刘耕夫负责联系。刘在浚县找到了六八八团联络参谋李松林,说明原因,表示愿意接受该团领导,改名为六八八团豫北抗日游击二支队。李参谋慷慨激昂地说:只要是抗日队伍,我们都接受。
    刘耕夫回部队后与王舒苗商量,准备先发制人,一起去找孙至诚,公开提出部队想投靠八路军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孙坚决反对,执意要投靠丁树本,并暗中与丁联系,丁派一个团四路纵队到新镇大街示威,企图收编游击队。土匪头子扈全禄、扈全胜兄弟俩也突然骑马出现在新镇大街上,耀武扬威,招摇过市。刘耕夫、王舒苗等共产党人觉得情况紧急,马上派刘耕夫去找六八八团汇报情况。六八八团副团长谭健当机立断,遂派二营长冯志湘前往相助,冯营长带着二营三百余人连夜赶至新镇,掩护游击队。当时,丁树本知道他虽有一个团的兵力,是根本抵不过八路军正规部队一个营的,所以未敢黩武,孙至诚无奈,只好同意和平协商将部队分家。经过商定:愿投丁树本的就走,愿投八路军的就留下准备北上抗日打游击,最后,原土匪扈部申混的一伙人投了丁树本,剩下的几百人由刘耕夫带领成立了“豫北抗日游击二支队”,刘任支队长,李天军任副支队长,单独活动。
    冯志湘带二营离开新镇以后,不久,六八八团派联络参谋李松林到游击二支队任政委,还派了几个政工干部协助工作。由于日寇要集中兵力进攻浚县新镇一带,二支队就向北转移跟随六八八团打游击。部队从新镇北上,经过铜山、裴营等村到大赉店,又西进到淇县形盆、马圪垱、大李庄一带,五天以后,二支队又单独回到浚县裴营村,此时,由于浚县国民党县长马寒涛煽动,当地几十个村的红枪会人山人海包围了二支队,夺去了所有的枪支弹药。刘耕夫、王舒苗找熟人出面交涉,红枪会几个会首根本不听。因为二支队队员穿着各色各样的便衣,红枪会认为是杂牌军,扬言要用红缨枪全部挑死。在这关键的时刻,副队长李天军骑马在浚县王下务村找到了政委李松林汇报了情况。李政委带了几个战士骑马急驰赶到裴营,将手枪朝桌上一摔,向王舒苗、刘耕夫大发脾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红枪会几个会首看八路军服装整齐,威风凛凛而二支队与这些正规军有密切联系,吓得直说好话,跪地求饶,不仅归还了二支队全部枪支弹药,而且还多赔了两支钢枪。又立即派人杀猪宰羊,招待二支队吃喝。四、五天以后,二支队和红枪会交成了朋友。后来,六八八团派骑兵到裴营联络,把部队带到内黄井店、沙区活动。从此,二支队就跟随六八八团转战在华北大平原上。
    豫北抗日游击二支队在跟随六八八团期间,参加过多次战斗:
    1938年11月,部队开到山东省高堂县境内,高堂县城距天津四百余里,城里住着许多日本侵略军。我六八八团得情报后,计划抽尖刀班,晚上进城,搞掉敌哨兵,消灭敌人骑兵团,然后袭击城内之敌。那天,抗日游击二支队的任务是守卫交通要道上的一座大桥,防止敌人逃窜。晚上,攻城开始,尖刀班摸进城内,杀掉敌人层层哨兵,在将要打开城门的时候,不幸被敌人发现,双方战斗激烈,我尖刀班,寡不抵众,撤出城外,我大部队同城内敌人展开炮战,我六八八团看到情况有变,不易取胜,于是就迅速而巧妙地抄小路撤走,而城内大批敌人,摸不清头脑,便倾巢出动,枪炮齐鸣,顺公路追赶,敌人追了数十里,折腾了好半天,未见我军人影,扫兴而归。
    后来,二支队随六八八团开到河北省威县,部队驻扎在香城固镇。香城固是一个南北两华里的大集镇,城周围有寨壕而没有寨墙,是一个易攻不易守的地方,日本侵略军发现我八路军以后,准备发动进攻,我六八八团得情报后积极准备:在险要处修了工事,在公路上设了障碍,大部队在公路旁设下埋伏,二支队在后方警戒守卫。有一天下午,日军第十军团四十联队安田步兵中队派八部军用汽车,载着三百多个敌人,气势汹汹地顺公路开到香城固附近,敌人发现公路上有石头、树木等障碍物,纷纷跳下汽车搬运。我军首长趁敌人下车之际,发射了攻击的信号弹,霎时间,枪炮齐发,战斗异常猛烈,日军不知所措,指挥失灵,被动挨打,乱作一团。我军当即摧毁敌军车5部,余下的残敌掉头鼠窜,我部队乘胜追击,全歼了来犯之敌,获炮2门。
    同年冬季,部队开到河北省□县林潘寨附近,据六八八团侦察,寨内住着王来贤的皇协军两千多人。王来贤在该地区是个恶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群众恨之入骨。二支队配合六八八团下决心消灭他,为民除害。通过具体部署,战斗在一个清早打响,我军趁敌不备,发起突然袭击,打进林潘寨,全歼了守寨之敌,活捉了王来贤的老婆,缴获了部分枪支弹药。但后来才发现,王来贤的司令部设在寨外的一个孤僻的大宅院里。于是,我军集中兵力包围敌人司令部,经过激烈战斗,敌人司令部所谓80个精兵被消灭,王来贤落荒而逃。
    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敌人数百名,缴获步枪千余支,战马60匹,当地群众拍手称赞,端水倒茶欢迎我八路军。
1939年初,抗日游击二支队随六八八团转移到太行山活动,由于当时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二支队不少人离队回家,到山西长治整训时,二支队只剩下200人。于是,六八八团党委决定,将二支队改编为该团一营二连,刘耕夫任连长、王舒苗调团政治处宣传股任股长,豫北抗日游击二支队宣告结束。
    刘耕夫组织的“滑浚淇三县人民抗日自卫军”虽然只存在几个月,但它活动广泛,从豫北到鲁西北、冀南都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影响很深,它唤起了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特别是卫河两岸的广大青年,为了抗日,拿起武器,奔赴抗日战场。这支民众抗日武装,不但直接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而且为后来发动群众,一致抗日,起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同时也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上篇<-- 本篇 -->下篇

 
     

《轨迹》作者:杨金国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0392-7221027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