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作者:杨金国
     

 

 

中共淇县县委和淇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的经过

 


  1943年春天,日本侵略军对豫北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国民党二十七军范汉杰部毫无抵抗能力,退至黄河以南。国民党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和四十军军长庞炳勋,在蒋介石曲线救国的唆使下,率部卖国投降,豫北很快变为日伪占领区。人民在兵灾、旱灾、涝灾、虫灾的交加之下,生活十分痛苦。我八路军为了收复豫北失地,扩大解放区,奉命进军豫北,组织过逆战役,并组建太行区七、八两地委,领导广大群众,坚持抗日斗争。当时,七地委辖林、磁、武安、汤阴、淇、汲、辉、新乡等县。

(一)

  是年五月,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交通科长刘哲民,因检查平汉地下交通线工作,到达林县任村。当时,太行军区正在组织讨伐伪军孙殿英和庞炳勋。他见到了参战的一二九师新一旅政治部敌工科副科长王舒苗,王因和刘哲民是老相识,建议刘留太行工作,并将刘的情况介绍给太行军区黄镇政委,由于太行军区急需豫北籍的干部在豫北开辟新区工作,所以刘哲民经组织决定,被留在太行军区。
1943年7月初,刘哲民跟随我一二九师新一旅一团南征,来开辟汲淇地区。一团团长方胜普带着一、四两个连和一个侦察小队,从林县合涧出发,夜里穿过日伪军封锁线,由汲淇交界处,进入淇县灵山口境内,驻扎在阴窝村、油城村一带的山顶上。当时,淇县国民党李埏县政府已投降日寇。因为怕被我军歼灭,带着保安团也在灵山口境内活动,并据守着老寨山高地。老寨山位于淇县山区中部,要想在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必须首先消灭老寨山上的敌人。我一团领导经过观察地形,马上决定进攻老寨山。有一天,团长方胜普在汲淇交界处的横岭上指挥,委托刘哲民起草战斗命令。当天晚间我部队向老寨山运动,一团四连担任主攻任务,一连预备警戒。午夜,我军两门迫击炮同时开火,射向老寨山,四连战士从老寨山北坡很快攻上山顶,抓了几个俘虏。占领了老寨山高地,发射了胜利的信号弹。后来,从俘虏口中得知,我军向老寨山运动时,顽县长李埏就非常害怕,当炮声一响,李埏吓得双腿打颤,马上率保安团由东南抄小路下山,向淇县城逃跑了,留下的守敌,经不起激烈的枪炮攻击,乖乖投降,所以老寨山被我军拱手而得。

(二)

  老寨山战斗结束以后,淇县灵山口境内的十几个自然村很快被我军解放。一团两个连驻进在大石岩村,政权筹建人员住在阴窝村。刘哲民积极进行社会调查,弄清了周围几个村的人口、户数及阶级状况,为政权建设选择有利地方。
    我军在老寨山赶跑李埏顽县政府影响很大,淇县西部南从大石岩北至庙口,沿山一带的敌伪人员都逃到山下去了,敌人势力暂时比较薄弱。一团四连不久就向汲县转移了,留下一团一连在淇县负责掩护抗日人民政权的建设。这时,一二九师民运部长陈孝也来到淇县,和一连连长段成秀、指导员张冀周共同协助刘哲民做群众工作,研究政权建设方案。
    当时,淇县山区由于国民党顽军长期敲诈勒索,加上连年灾荒,群众生活十分艰苦,所以开辟山区工作也相当困难。但是,刘哲民并不灰心,他和一团留下的通讯员李俊清、副班长张书林积极宣传群众,开展工作。他们三人和一连战士,从阴沟村,经过大石岩、凉水泉等村,最后转移到桃胡泉村。路上,他们一面宣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意义,一面从社会上物色人才,研究干部的配备。经过十来天的筹备工作,于1943年7月12日,在桃胡泉东南的打谷场上,召开了淇县抗日民主政权的成立大会。会上,一二九师民运部长宣布了晋冀豫七专署(同年10月6日,中央将区改为太行区)淇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刘哲民同志,经过群众民主选举,当选为县长。

(三)

  我县政府建立后,因为没有干部,所以政府机构是逐步充实的。为了安定人心,能站稳脚跟,慢慢开展工作,开始还物色了一些地方上有影响的上层人物充任各机构领导。不久,上级派连一山同志任财粮科长,程西海同志任民政科长,以后又建立了司法、总务各科。
    淇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又按照陈孝同志的指示,建立了中共淇县工作委员会,刘哲民任工委书记,王跃文、陈西海任委员。
    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和干部的增加,淇县抗日民主政府、淇县工委,根据山区特点,将淇县划为三个行政区:大石岩、赵庄、油城、对寺窑、纣王殿等村为一区,刘自浩任区委书记,开明士绅刘孟明任区长,区部设在大石岩村;黄洞、鱼泉、东掌、西掌等村为二区,区委书记由宣传部长王跃文兼任,区长由前嘴村地主知识分子王锡庆担任,区部设在黄洞村;北岭后、土门、和尚滩等村为三区,开始无干部,后来由部队派来一名干部任区长,但不久又调走了。所以,北岭后基本上为二区所辖。

(四)

  淇县县政府、工委成立以后,确定的主要任务是:肃清残敌,扩大解放区。但是,要巩固扩大解放区,不建立自己的武装是寸步难行的。当时,淇县山区虽然解放了,但是,山外地区还被强大的日本侵略军控制着。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以及地方土匪还在胡作非为,垂死挣扎。他们对解放区是个很大威胁,抗日民主政府深刻认识到,如果不及时建立自己的武装,政权就不能巩固,人民就无法生存,财产就没有保障。于是,在1943年7月下旬,建立了一个武装机构——淇县抗日民主政府公安队。刘哲民委派张书林同志任公安队班长,负责具体组织领导。公安队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保卫人民政府,看管犯人。有时也随大部队袭击敌人。公安队的兵源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发动当地群众参军抗日,一个是敌占区进步青年自觉跑到解放区参军。当时,首次从敌占区来解放区参军的有:淇县臧口村臧道贤,淇县城北马桂林等。公安队的武器弹药是从群众中收集的。是年8月初,公安队发展到二十来个队员。林南战役以后,上级派和烈同志到淇县任工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公安队在对敌斗争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后分为两个班,三十来个队员。
    在这同时,刘萍同志受地委代书记李一清派遣,到淇县任县委书记。但是,因敌人封锁,淇县与地委联系中断,所以刘萍同志的职务没有宣布,经陈孝同志介绍,暂时协助刘哲民工作。
    刘萍同志到淇县以后,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消除群众对党的疑虑,动员在外群众返乡。按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聘请地方上开明人士到我县、区各级政府里工作。
    1943年8月底,为了加强对敌斗争的力量,更好保卫解放区,淇县抗日民主政府又组建了县大队,刘哲民兼任县大队大队长,和烈任副队长。后来,原顽县长李埏的大队长徐老开成了地方上的实力派,他有二十多个人,十几条枪。为了共同抗日,我县大队将其收编,并任命徐老开为县大队副大队长。
    县大队成立不久,为了扩大影响,锻炼这支初建的人民武装,刘哲民同和烈研究,决定趁一团一连战士未离开,进行作战演习。那就是由和烈亲自指挥,攻打县西杨庄汉奸李埏的四支队。经过周密计划,充分准备,战斗在一天夜里打响。我县大队、公安队一起出动,战士们勇敢战斗,打败了守敌,俘敌三十余名,缴获步枪几十支,事后,我县政府在桃胡泉召开总结会,树立先进人物,表彰英勇战斗的指战员,并发给每个人奖金5元,以资奖励。
    后来,我县大队经常单独与日伪军作战,不断发展壮大,1943年底,人数达到60余人,武器、弹药也有了相当的数量。同时,各区成立了区干队,村村还建立了民兵组织。

(五)

  1943年10月,汲县通讯员王增林,捎来太行七地委高扬书记的信,宣布撤销了中共淇县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共淇县县委,任命刘萍为县委书记,刘哲民、王跃文、程西海、和烈为县委委员。因当时干部缺乏,刘萍兼组织部长,王跃文兼宣传部长。
    淇县县委成立以后,配合县政府积极开展工作:
    第一,发动宣传群众,打破敌人封锁:由于日寇对我解放区的封锁,给山区群众和干部的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一度发生了粮食、医药危机。我县委、县政府和当地群众同甘共苦,救灾渡荒,在疟疾流行的时候,群众带着政府的伪钞,冒着生命危险到淇县城里购买“唐拾义”药丸,治好了同志们的疾病,因为我人民政府有了群众基础,所以敌人的封锁很快就被粉碎了。
    第二,征收公粮:为了维持部队进行抗日斗争和党政机关的最低开支,不得不向群众征收一定数量的公粮。1943年秋前三个月,采取了向地主征借的办法;秋后,县委、县政府一面以黄洞、西掌两村为重点,发动群众,全面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一面根据各方面需要和群众的实力,制定了征粮计划。征粮计划经过上级批准,组织全体干部付诸实施。在征粮工作中,为了维护广大群众利益,首先废除了国民党按地亩银两纳税的旧制度,执行合理负担政策,实行农业累进税。由于群众发动起来了,所以秋后在只有一万多人的贫穷山区中,一次就征收了公粮十几万斤。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它既解决了部队和党政机关的吃饭问题,又使群众从税收中得到了人民政权的实惠,更重要的是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避开日寇扫荡,掩护干部转移:1943年下半年,日寇曾两次大规模扫荡解放区,飞机大炮震耳欲聋,气焰十分嚣张,妄图将我初建的人民政权一举歼灭。淇县县委书记刘萍、县长刘哲民等同志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干部、群众向深山里安全转移隐蔽,使敌人成了瞎子。有一次敌人向临淇扫荡,上级指示掩护住在临淇学习班的二百余名冀鲁豫的重要干部。刘萍、刘哲民马上研究分工:决定刘哲民带领党政干部转移;刘萍带一个班的武装,掩护学习班的干部转移。最后,双方胜利完成任务,使敌人的扫荡以失败而告终。
    第四,采取果断措施,镇压通敌分子: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在淇县山区逐步深入人心,但也有极个别民族败类向日寇通风报信,企图消灭我抗日政权。1943年冬季,我部队在赵庄的山口处,抓到了一个向山下日寇送情报的坏蛋,情报信也被我战士查获,抗日民主政府立即将其逮捕,并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他的罪行,展示他的犯罪物证,判以死刑,立即执行。这样不仅打击了日寇和汉奸,而且也教育了广大抗日群众,大灭了敌人之志气,大长了人民政权之威风。
    第五,收查国民党档案资料,了解敌人内部情况:1943年冬季,我部队在油城村南的山洞里查出了国民党党部负责人杜希尧逃跑时隐藏的大量档案资料。其中有蒋介石的画像、著作及内部文件,还有杜的日记和他管辖的国民党党员名册等。从杜希尧的日记中,了解到蒋介石接见他的实况和他组织国民党开会时的名单、活动计划。同时也了解到了在我政权和军队中工作的徐老开等人的政治面貌。这些资料交七专署以后,对开展对敌斗争帮助很大。
    淇县县委、淇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是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它不仅首次在淇县开辟了解放区,从历史上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对淇县山区的残酷统治,而且迅速地组织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抗日斗争,同时,为后来我党在淇县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原载《淇县党史资料》)

 

上篇<-- 本篇 -->下篇

 
     

《轨迹》作者:杨金国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0392-7221027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