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
  岳武佐先生文集                                    代序:闫玉生         编辑:郑厚德
  主页 代序 为帝辛正名 淇史钩沉 扯淡碑 朝歌杂谈 纪念文章  




古人为我们讲述的“牧野之战”

 

古人为我们讲述的“牧野之战”

    一、前期酝酿

   文王“慈惠殷众,收卹无主。”(《晏子》)

   〈武王〉“使叔旦就胶鬲於次四内,而与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於四内,皆以一归。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开於共头山下。而与之盟曰: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於共头之下,皆以一归。”(《吕氏春秋·诚廉》)

   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於是载其国法出亡之周。武王大说,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徳,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臣岀奔周囯。”(《吕氏春秋·先识》)

   胜书说周公旦曰:“廷小人众,徐言则不闻,疾言则人知之。徐言乎?疾言乎?”周公旦曰:“徐言。”胜书曰:“有亊於此,而精言之而不明,勿言之而不成。精言乎?勿言乎?”周公旦曰:“勿言。”故胜书能以不言说,而周公能以不言听。此之谓不言之听,不言之谋,不闻之亊。殷虽恶周,不能疵矣。口吻不言,以精相告。纣虽多心,弗能知矣。目视於无形,耳听於无声,商闻虽众,弗能窥矣。同恶同好,志皆有欲。虽为天子,弗能离矣。(《吕氏春秋·精谕》)

   《史记·殷本纪》:“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於是遂率诸侯伐纣。”

   《史记·周本纪》:“太师疵、少师疆抱其乐器而奔周。於是武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武王使人侯殷,反报岐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武王曰:尚未也。又复往。反报曰:其乱加矣。” 武王曰:焉至?对曰:贤者出走矣。武王曰:尚未也。又往。反报曰:其乱甚矣。武王曰:焉至?对曰:百姓不敢诽怨矣。武王曰:“嘻!”遽告太公。《吕氏春秋·贵因》)

   及武王伐纣,樵夫牧竖探高鸟之巢,得玉玺。文曰:水徳将灭,木祚方盛。文皆大篆,纪殷之世历已尽,而姫圣之德方隆。是以三分天下而其二归周。(晋 王嘉《 拾遗记》)

   二、选择时机

   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有不忘羑里之醜,时未可也。武王亊之,夙夜不懈,亦不忘玉门之辱。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亊。时固不易得。(《吕氏春秋·首时》)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锘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公孙丑章句上)

    三、行军路上

 武王伐纣,魚辛谏曰:“岁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从。(《荀子·仿效》)

   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叔齐列传》)

   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靣而迎太岁。至汜而汎。至怀而坏。至共头而山隧。霍叔惧,曰:“出三日而五灾至,无乃不可乎?”周公曰:“刳比干而囚箕子,飞亷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遂选马而进。(《荀子·儒效》)

   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日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不死也。(《吕氏春秋·贵因》)

   武王伐纣至河上,雨甚疾。雷晦冥。(晋干宝《搜神记》卷八)

    “武王伐纣,过隧斩岸,过水折舟,过谷发梁,过山焚莱,示民无返志也。”(说苑·权谋十)

   《博物志》:武王伐殷舍於几,逢大雨焉。率舆三百乘,甲三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战於牧野。

   四、周人投入的兵力

   《墨子》:武王以择车百兩,虎贲之卒四百人,先庶国节窥找戎,与殷人战乎牧之野。

   孟子曰:“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已也,焉用战?”(《尽心章句》)

   《荀子·儒效篇》曰:“遂选马而进。朝食於戚,暮宿於百泉,厌旦於牧之野,鼓之而纣卒易向,遂乘殷人而进诛纣。盖杀者非周人,因殷人也。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

   《吕氏春秋·简选》:武王虎贲三千人,简车三百乘,以要甲子之亊於牧野而纣为禽。

   《吕氏春秋  古乐》: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师克之於牧野。(注:古制一师二千五百人,六师即一万五千人。)

   《韩非子·初见秦》曰:武王将素甲三千,战一夜而破纣之国,禽其身,据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伤。

   《史记 周本纪》: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史记 周本纪》: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博物志》:武王伐殷舍於几,逢大雨焉。率舆三百乘,甲三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战於牧野。

   可见“武王伐殷舍於几,逢大雨焉。”“日夜不休。”“卒病” ,“武王疾行不辍”。 最后, 武王不能将全部军队带入“战场”,不得不“择车”“ 选马而进”。“ 以锐师” 赶往殷郊。所以,甲子赶到牧野的周军并不多。

   应该说《墨子》说得可靠,因为他说得最早。《孟子》、《吕氏春秋》、《博物志》都是说“舆三百乘,甲三千”。 因为逢大雨,日夜不休,卒病,不得不“择车”“ 选马而进”。所以,周军到达牧野的军队最多是“舆三百乘,甲三千”。《史记》讲的可能是武王动员的总兵力。

    五、“战争”经过

王以二月癸亥夜阵,未毕而雨。(《国语·周语下》)

王果以甲武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吕氏春秋》)

   《墨子》曰:武王以择车百兩,虎贲之卒四百人,先庶国节窥找戎,与殷人战乎牧之野。(《墨子》)

    “鼓之不进,皆还其刃,顾以向纣也。”(贾谊《新书·保膊》)

   “鼓之而纣卒易向,遂乘殷人而进。诛纣。盖杀者非周人,因殷人也。”(《荀子》)

   “兵不血刃而克殷诛纣。”(《尉缭子·武议》)

   “至殷,因战,大克之。”(《吕氏春秋》)

   “武王伐纣,太公阴谋,食小儿以丹,令身纯赤。长大,教言‘殷亡’ 。殷民见儿赤身,以为天神。及言‘殷亡’ ,皆谓商灭。兵至牧野,晨举脂烛,姦谋惑民,权掩不备。周之所讳也。”(汉 王充 《论衡·恢国》)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咸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也答拜。(《史记·周本纪》)

   “战争”经过很简单:武王擂鼓进军,殷兵倒戈以战。武王凭借殷军打败帝辛佔领殷都,灭亡殷国,杀死帝辛。

   以上就是古人为我们勾勒出的“武王伐纣” 的粗线条。

 

上页 <---      --->    下页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