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
  岳武佐先生文集                                    代序:闫玉生         编辑:郑厚德
  主页 代序 为帝辛正名 淇史钩沉 扯淡碑 朝歌杂谈 纪念文章  





朝歌扯淡碑
扯淡碑——崇祯皇帝的墓碑(上)

 

纪念扯淡碑蹿红网络一周年

           扯淡碑——崇祯皇帝的墓碑(上)

――兼论崇祯吊死煤山之真伪

  

前言

    扯淡碑蹿红网络一周年了。有人不完全统计,网络文章约二十二万多篇,围观者可达数百万人之多。

    有人为了宣传扯淡碑,还专门做了一个扯淡碑宣传板面。可惜,这幅板面做错了,歪曲了扯淡碑。距碑边二厘米的阴线不见了,弓面形不见了,不同的刻法不见了,碑阳上的三种字体变成了一种。

    大家可以将原碑与作者要宣传的碑的照片对照一下。

  

    区别很明显。宣传板面完全是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思制作的,他重点要突出“扯淡”二字,将碑上的其他形式因素都抹煞了。这怎么能准确地宣传扯淡碑呢?

 

    网上对扯淡碑虽然提出各式各样的看法,但是,对扯淡碑是崇祯皇帝的墓碑的观点,倒基本上是一致的否定。持“扯淡碑是崇祯皇帝的墓碑”的观点者,手中的武器就是扯淡碑,否定者恰恰就不讲扯淡碑。有多少人详看了扯淡碑碑文呢?不得而知。不说再早,2011年我放在网上的文章,三年来,点击者仅五百人次。一年前,真正详看者能有几人呢?有人或许点击过多次,有人可能点击而不看,或不详看。有人根本不知道扯淡碑是什么,似乎认为碑是为“扯淡”立的碑。昙花一现,热闹一阵。学风如是,文风如是,世风如是。泰极仙翁若有在天之灵,他会失望的。

    为了进一步阐明持论者的观点,也为了让反对者更好地驳斥,所以,在纪念扯淡碑蹿红网络一周年之际,重述如下。

一、介绍扯淡碑

    扯淡碑的正确称呼,应该是泰极仙翁碑,或叫泰极仙翁墓碑。这样,一方面,有了一个正确的叫法,同时可减少许多误解。因为多年来大家都这么叫,积习难改,只好还这么叫它扯淡碑吧。

 

     扯淡碑,石质,圆首,残高1.78米,宽0.86米,厚0.18米。为圆首,两面刻字。

    碑阳面有阴线标出:上面一个弓面形,下面一个长方形。

    下面一个长方形上,正中是“泰极仙翁脱骨处”七个隶体大字〈处字已断掉〉。泰字两侧是“扯淡”二字,也是隶书,与泰字在一条线上,比泰字个头略小,所以显得略低。“扯”字下面竖写“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己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 三十二字。“淡”字下面竖写“生不言寿莫老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 三十二字。这就构成了一块完整的方形墓碑。

    弓面形上是行草横写“再不来了”。

    碑阴在圆首处,又专门竖刻“碑阴”二字标出,表明有阴有阳。碑阴没有阴线环绕,也没标岀弓靣形。正中竖刻“为善最乐”。右侧竖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侧竖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单独看,也是一块完整的碑。

    扯淡碑缺少立碑时间。

    扯淡是什么意思?扯淡碑上的扯淡应该如何解释?今天人们理解的扯淡,与三百年前明清时期人们说的扯淡,含义一样吗?

    1979年修订版《辞源》对扯淡作出如下解释:说无意义的话。明·毕魏《三报恩》传奇《闺叹》:“一发扯淡,那里说起。”引申为无聊,没意思。明·纪振伦《三桂联芳纪征途》:“思量做这官儿,真个叫做扯淡。一连饿了三日,不尝半口汤饭。”

    扯淡碑上的扯淡,就是说无意义的话。不是今天有人所说的“胡说八道”,不是“难以启齿的粗话”,也不“低俗”。

    如果一定要把泰极仙翁墓碑称为扯淡碑,那么,它就是说无意义话的碑。

    在我看来,这个碑是一个具有特殊身分的人,充分运用古老、多元、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不敢”写真实姓名的情况下,用百余字,巧妙地将自己的姓名及世人知与不知的经历告诉了世人的神奇墓碑。扯淡碑实际上就是留名碑。他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方式,四次透露他的相同的特殊身份。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必为中华之唯一的。

二、探讨扯淡碑的形式

    任何作品都有内容和形式两部分组成,内容是通过形式表现的,形式是表达内容的。搞清楚扯淡碑的形式非常重要。

     碑为圆首,两面刻字。阳面有阴线标出:上面一个弓面形,下面一个长方形。

整个碑上有四种字体,三种刻法。

    “泰极仙翁脱骨处”和“扯淡”,这九个字是隶书。显得庄重肃穆,透出一种郑重威严之气。

    “碑阴”二字是馆阁体楷书,端庄秀丽。

    “翁,燕人,……老人立。”这六十四个字是颜体楷书。笔划艰涩,透出经历的磨难。其余均为行草,萧洒自如。透出生动自然的气息。

    ﹙我对书法极不内行,姑且让我这样为扯淡碑上的字命名分类。﹚

    刻法也有三种之多,有v字形底,有平凹形底,有勾边形即空心字。这在其他碑刻中是极为罕见的。

    从形式上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首先,它告诉了我们碑应该怎么读。

    碑有阴,有阳,有不同区域划分,有不同字体,有不同刻法。应先读阳面碑,再读阴面碑。后读弓面中字。

    所以整个碑应按如下顺序读:

    先读碑阳,“泰极仙翁脱骨处” “扯淡”, “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己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 ,生不言寿莫老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

    再读碑阴,“为善最乐”。“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再读碑阳弓面形上的“再不来了”。

    “碑阴”二字是指示性的,可以不读。

    其次,该碑缺少立碑时间,并非作者不懂,也非作者遗忘,而是作者不愿。因为作者与清朝势不两立,这从碑文中的“不敢”二字便可看出。甚至墓主人至死不承认清朝。如果写明朝年号,时代不允许。如果写清朝年号,这就等于承认了清朝。怎么办?干脆不写。

    一朝天子一朝臣。明朝的所有官员,只要愿意,都可投降清朝。唯有明朝有志之皇帝,他代表的是明朝,所以,无论如何不能承认清朝。

    第三、它至少回答了今天的两个问题,第一,墓主人不是五品以小官。第二,“扯淡”与“再不来了”不可连读。

    关于墓主人不是五品以小官。

    方首为碑,圆首为碣。自唐以来,墓道五品以上用碑,五品以下用碣。“然世多混用”。〈《辞源》语〉扯淡碑虽为圆首,但圆首下明确标出一个长方形,标出了一个隐形的方碑。这就排除了后人因为初看粗看碑为圆首而误以为碣,从而认为墓主人是五品以下的小官。

    这不仅解除了对泰极仙翁是位五品以下小官的误解,同时又造成了墓主人是五品以下小官的假象。这就是真真假假,有真有假。

    关于“扯淡”与“再不来了”不可连读。

    碑阳分弓面形和下面的长方形两部分,从字体上分,“扯淡”是隶体,“再不来了”是行草,从刻工上说,扯淡是平底,“再不来了”是空心字。从作者划定的区域看, “再不来了” “扯淡”被分隔在弓面形和下面的长方形的两个不同区域。无论是字体,还是刻法,还是区域,三个方面都互不相干,怎么能连读呢?

    另外

    如果说,整个墓碑上圆下方,这是象征天圆地方,像是一个天地未分之时的太极,那么,两面刻字这就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整块碑是太极,它生出天地阴阳两仪。

    “两仪生四象”,扯淡碑两面刻字,两面各是一块完好的碑。阳靣正中以“泰极仙翁脫骨处”将碑阳分成两部分,碑阴正中以“为善最乐”将碑阴分成两部分。全碑共分四大部分,象征四象。这就是“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阳面竖着刻了五行字,阴面竖着刻了三行字,合起来共八行。象征“四象生八卦”。

    墓主人简介共四行,六十四个字。象征八卦演叠成六十四卦。

    这似乎是在暗示我们,应从易经的角度解释碑文。   

    这是我的猜想,如果不对,敬请批评。

 

三、探讨扯淡碑的内容

    碑文是阐明碑的内容的。探讨扯淡碑的内容,从根本上说,就是寻找扯淡碑的主人,碑主的姓名。

    阳面碑文正文是“泰极仙翁脱骨处”。

    “泰极仙翁”这个位置本应是写墓主人姓名的地方,这里却以“泰极仙翁”取而代之,所以解开“泰极仙翁”是找到墓主人姓名的关键。

    那么,“泰极”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应该从词义上来看。

    我们查找各种辞书,从中找出关于“泰”和“极”的各种解释,然后进行排列组合。最后发现,如果以泰字为主解,只有当“泰”字作通达、平安解,“极”字当程度副词解时,“泰极”才能构成通达到极点,平安到极点的意思。其他搭配都不太通顺。

    那么,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通达平安到极点的人是谁呢?认真分析,这个人只能是皇帝。

    如果以极字为主解,“极”本是屋极之栋。所以,又引伸出极有顶点、最高地位之意。故旧时极也指君位。古时泰、太、大可以通假,这样“泰极”又可以解为大君位。对人来说,当然还是透出墓主人的皇帝身分。

    所以,无论以“泰”字为主解.还是以“极”字为主解,“泰极”都透出墓主人的皇帝身份。

    “泰极”又是《易》卦中的一个词语.我们再从《易》学的角度对“泰极”进行分析。

    泰是泰卦,泰极是指泰卦发展到了极点了。泰极而否。否也是卦名。泰卦与否卦代表的意思是相反的。《易经》上叫综卦,或错卦。上下卦都是同样的阴爻与阳爻,但颠倒了;泰为通畅,否为阻塞。

    泰极否来,泰极而否,泰极又暗含否卦的意思。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泰极是泰卦之颠,否卦之始,是泰否两个卦的界点,是泰卦发展成否卦了。

    那么,具体说,泰卦是什么意思?否卦是什么意思?泰极在这里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呢?

    泰卦的象辞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相辅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这里的“后”即国君。意思是说,高天与大地相互交合,阴阳二气沟通无碍,象征通泰;君王观此卦象和卦名,便构拟出天地交通之道,协理天地化生之事,以治理天下万民。

    否卦象辞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意思是,高天与大地不相交合,阴阳二气阻隔不通,象征闭塞;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便以节俭美德避开危难,不去追求荣耀,谋取利禄。

    在泰卦的象辞里,仅提出“后”一人应该如何如何,墓主人以泰卦自称,可见墓主人是一个以君王自居者。

    否卦中也只说君子应如何如何。如此来说,墓主人又是一位以否卦自喻者。可见墓主人又是一个以君子自居者。

    泰极反映出墓主人从-位“君王”変成了一位“君子”。

    墓主人以泰极自居,暗示人们:他曾经当过君王,但后来他下台了,这位君王変成了一位“君子”,正在俭德避难。

    泰极反映了墓主人的人生变化。

    “泰极”,无论从文字学的角度讲,还是从《易》学的角度讲,都透露出了墓主人的皇帝身分。从《易》学的角度看,还是位下台避难皇帝。

    “仙翁”,好解释,根据《辞源》的解释,仙翁、仙夫、仙公,仙人都是一个意思,1、指神话及宗教所称长生不老的人。2、神釆出众的人。

    泰极仙翁,即下台避难皇帝修道成仙。

    “脱骨”是脱胎换骨的简称。道教认为,修道者得道后,便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成仙骨。

“处”,是表示处所、地点。

    综合以上分析,“泰极仙翁脱骨处”,就是下台避难皇帝修道成仙,脱胎换骨于此。

    “扯淡”是说无意义的话。它是下文墓主人简介的标题。

    “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己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

 “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

     翁是墓主人泰极仙翁的自称。

    燕人即燕地人,或者说北京人。

    水木氏。水木氏看起来是个复姓,其实,中国古今都没有水木这个复姓。可见不能作为姓氏解。

水木属五行。

    水为坎,位在北方。北方,八卦配坎卦。《说卦传》曰:“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为沟渎,为隐伏”。

     木为青龙,木位在东方。东方,八卦配震卦。动物象征龙,震,动也。震卦的属性是活动,它象一条飞动的龙。《说卦传》曰:“帝出乎震”,“劳乎坎”。

    那么,水木氏又能透岀怎样的信息呢?水木氏暗示墓主人是一位帝王,但,是一位隐伏的帝王。

    此句的意思是:我泰极仙翁是燕人,是一位隐伏的帝王。

    “隐伏的帝王”和“下台避难皇帝”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

 “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

墓主人肯定自己的事迹全详载在史书之中。予是我。等作同样解。墓主人“不敢”道出姓名,同样“不敢”道出“事迹”。一个“不敢”道出了墓主人生活在清朝的全部心态。

     “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

“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这句话暗含翁是万岁之意。皇帝人称为万岁,所以,没有谁说皇帝多大岁数了,皇帝自己也不能说自己几岁了。(纪,是古时的纪年单位,一纪12年。12纪就是144年。)

    有人对仙翁说,你己经144岁了。仙翁听了之后。先是愕然,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卒,终于。终于回答说,对,是的。

    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实际上它深刻地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变化。原来是“莫考其纪”,现在竟然有人“考其纪”了。皇帝生不言寿,现在,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也不得不言寿了。这就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万岁”变成了普通人。与“泰极”的意思相一致。

    “四空门人清。”

    四空即四面皆空的省称,暗示失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过去天下的一切皆归皇帝,现在下台了,一切皆空。

门人:弟子。清,高洁。

“四空门人清”,即四面皆空、一无所有的道教门徒是清白高洁的。

     “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四个名词用如动词,即弹琴、下棋、写字、画画。这是墓主人在避难中、在“修真”期间生活的主要内容。

    “抱病老人立。”抱,持守。病,疾加也。又忧也,苦也,恨也,困也,辱也。这里不排除生病,但,因为崇祯明末甲申逃出燕京,躲在云梦山中,以修道为名,隐藏下来,至今还不敢讲自己的真实姓名,也不敢讲自己的亊迹。在这国破家亡,长期隐居在清朝的情况下,有多少辱、多少恨、多少困苦埋在心中。这里用一个“病”字泄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黙黙辞世,心中不甘。亮明身分,必遭灭顶之灾。无奈之下,为自己制作了这块“扯淡”碑,暗透自己的身分身世,死也抿目了。

    为了更好熟悉“扯淡”的內容,我们把碑文用现代汉语意译如下:

    我泰极仙翁是燕人,一位隐伏的皇帝。明末甲申年到云梦山修道。我的亊迹已详细载入史册,这里如同姓名一样不敢多说。我生来不讲自己的年龄,也没有人考证我的年龄。忽然有人对我说:你已经144岁了。我不能不回答,最终答曰:“是的。”我,一位一无所有的道教徒,是清白高洁的。我修道期间,整天与琴棋书画打交道,不与清人为伍。“抱病”老人立。

    短短64个字的简介,竟然以“扯淡”作题,太出人意料了。扯淡在明清是“说无意义的话”的意思。难道他泰极仙翁真的在“说无意义的话”吗?我们通过以上的破解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泰极仙翁是何等的小心谨慎,欲言又止,止而又言。何“扯淡”之有?完全是在心惊胆战中精选辞语,将真意深深隐藏。

    那么,他为什么要以扯淡作题呢?细细想来,可能有这几个原因。首先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扯淡开辟了一条退路。有人追查,可以用“说无意义的话”塘塞。其次,有自嘲的意味。一个皇帝连自己的姓名、历史也不敢明白说出,岂不悲哉!第三,可以吸引人。

    看碑阳隐形方碑,墓主人有双重身分:下台皇帝和道人。作者用“泰极仙翁”“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这三种方式来标明自己的双重身分。

    碑阳隐形方碑共七十三字,三次透露身分,用字四十个。再加上两个自称“翁”,一个立碑人“抱病老人立”,共占去四十七字。如果再去掉写墓地的“脱骨处”三个字,共五十字。写皇帝和道人生活的仅剩二十三个字,仅占碑文的三分之一,而暗示自己身分的字数却占去了三分之二。又用“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启发人们深思。更见留名心情之迫切。

    碑阴碑文。

    碑阴中心碑文是“为善最乐”。

    用楹联的形式写下“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一段文字。

    三光,指日月星,代指天。负,亏欠。不负三光透出了墓主人的天子身分。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照应了皇帝身分。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照应了道徒身分。

    一幅楹联照应了碑阳的皇帝与道教徒的双重身分,且作了自我评价。

    碑阴重点宣传了墓主人的道教思想——“为善最乐”。

    什么叫“为善最乐”呢?老子《道德经》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吴澄注曰,为,犹言救助之。善,善人也。整个这一节的意思是,恶人与善人结了很深的怨恨,你从中去调解,可能一时矛盾会化解,善人当然不会再记仇,但恶人一定不会忘记这一仇恨,必有余怨。暂时的矛盾缓和,不能保证以后恶人就不报复了。这怎么能救助善人呢?

    按照“为善”就是救助善人的解释,“为善最乐”就是救助善人是最快乐的事情。如此理解才更深刻更准确。

    什么叫善呢?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善人就是具有水一样优秀品质的人。

    墓主人为什么要在这里大讲“为善最乐”呢?为善最乐是道教的重要思想之外,我想,可能还有其深层含义。无疑,墓主人认为自己就是善人。孙徵兰、淇县人以及救助过墓主人的其他人,都是救助者,是救助者让墓主人躲过了灾难。“为善最乐”是墓主人对救助者的感谢、祝福和祝愿。

    这里墓主人介绍了自己的修道经验,即“虚灵自然”。“虚灵”就是使心灵虚寂,即没有私心杂念,不自私自利,不争名争利,不居功自傲,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一切法则的根源。一切要顺应自然,符合天道。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墓主人主张:我们应该顺应天道而抛弃人道。这是写墓主人修道的晚年主张。

    然而,对此有人却误解为,这是墓主人看破了红尘,悲观厌世。这简直是个笑话。

    总观扯淡碑的碑阴碑阳两块碑,作者四次暗示自己的身分。

    作为皇帝,做到了“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事迹己详载甲申记矣”。

    作为道人,“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获得成功。

    墓主人对自己的皇帝和道人的双重身分是如何看待的呢?我认为在感情上,更看重皇帝身分。所以,他把偏重介绍皇帝身分的内容放在了碑阳,碑阳为正面。虽然碑阳碑阴都同时交代两种身分,但碑阳更侧重写皇帝身分,碑阴侧重写道人身分。

    墓主人作为皇帝,是一个失败者;作为道人,是一个成功者、胜利者。从理智上说,墓主人在暮年或许更喜欢过道人生活。故墓主人继碑阴行草,又在碑阳弓面处横写行草“再不来了”四个字,以示与皇帝生活的决绝。同时也表现了墓主人的无耐与辛酸。时代変了,旧时不再,来世难追。

    有人把“再不来了”看作是墓主人“悲观厌世”,“绝望的悲鸣”。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传达是墓主人的喜悦与自豪,何悲鸣之有?

    一个有下台皇帝身分的人,“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那么,他是谁呢?无疑,他就是明末的崇祯皇帝。

上世纪末,王振淮先生提出扯淡碑是崇祯皇帝的墓碑的观点,我是第一个与之合作的论证者。其后,我独立坚持了十多年,且越来越认为该观点正确。

    扯淡碑是崇祯皇帝墓碑的观点,宣传的不多,赞同的人并不少。申先生写过文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自称濮阳人的网上读者曾专门给我打电话,表示赞同,且给我出谋画策,如何把问题深入一步。夏先生也专门写了文章给我,且慨叹道:这大概就是我们与崇祯的缘分吧!张先生见面就鼓励我把文章写到底。还有一些人,我就不举例了。

    关于墓主人是谁?多年来有多种不同说法。有人说是沐怀古,有人说是统治阶级的一员,有人说是明朝贵族。

    沐怀古,查无此人。

    统治阶级的一员,不错,这一员是谁呢?没有答案。

    明朝贵族,也不错,但明朝贵族是一个集合概念,不是一个人。不能用一个集合概念取代一个人。墓主人是谁,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凡建墓碑者,无一不是为了留名。哪怕其他什么也不写,也要在碑正中刻上“×××之墓”几个大字。难道扯淡碑的主人不是为了留名?绝对不是。他为什么不直接留名呢?“不敢”。我们必须将扯淡碑的主人落实到人,才算是找到了墓主人。“统治阶级的一员”,“明朝贵族”只是为寻找墓主人给出一个方向,实际上“统治阶级”“明朝贵族”,成员成千上万,墓主人泰极仙翁是其中的哪“一员”呢?

    扯淡碑是崇祯皇帝的墓碑就直接点明了,墓主人是崇祯,泰极仙翁是崇祯。

    这是就扯淡碑论主人,不迁涉别的。若不同意,就扯淡碑批驳。

上页 <---      --->    下页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