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
  岳武佐先生文集                                    代序:闫玉生         编辑:郑厚德
  主页 代序 为帝辛正名 淇史钩沉 扯淡碑 朝歌杂谈 纪念文章  





朝歌扯淡碑
扯淡碑——崇祯皇帝的墓碑(下)

 

纪念扯淡碑蹿红网络一周年

           扯淡碑——崇祯皇帝的墓碑(下)

――兼论崇祯吊死煤山之真伪

六、对网络的回应

    有人指责我们是“主观臆断”。

    扯淡碑的作者运用中国的文字学、《周易》文化、五行文化、习俗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传递信息。中国的文字学、《周易》文化、五行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在许多方面都表现了它的正确牲,科学性。我们在泰卦中见到了“后”,在《说卦传》中找到了“帝”,这是“主观臆断”吗?泰极仙翁用中华传统文化传递信息,我们用中华传统文化接受这些信息,这叫无缝对接,怎么能叫“主观臆断”呢?

    即便你说它不科学,泰极仙翁用不科学传,我们用同样的不科学接。信息相同,传接一致,最后的结论还是一致的,不会有错。又怎么能叫“主观臆断”呢?

     有人认为崇祯吊死煤山已成铁案,扯淡碑不可能是崇祯皇帝的墓碑。

         “对于二十四史这类历来都被视为最为权威的正史的史学著作,毛泽东读后,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1964年春,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吏》一词中更是这样直言不讳地形容他在读史之中的感受: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一个、一个字,这就是毛泽东对这些正统史书的评价。 毛泽东是怎样把小说当历史读的?》作者:李墨秋〉

       我们见过《明史》,而且对它提出了一定的质疑。《明史》上的一些内容,恰恰是我们观点的论据。如果有人不讲扯淡碑,罗列史料再多,有何意义呢?

    扯淡碑是真实的实在。我们之所以提出“扯淡碑是崇祯皇帝的墓碑”的观点,是因为我们破解了扯淡碑。一个新的观点,都是建立在一个新的支撑点上。我们观点的支撑点是建立在扯淡碑上。只有拔掉这个支撑点,即驳倒了我们对扯淡碑的破解,才能使我们的观点倒掉。“可能”或“不可能”,首先要谈扯淡碑。抛开扯淡碑的指责,难以令人信服。所以,我们认为“不可能”的说法,缺少了“以理服人”的力量。

    有人说没有考古证明。

    考古挖掘不是个人行为。私人既没能力,也无权力挖掘古墓,更无权力使谁挖。难道草民无权考古挖掘,连说话也不能吗?况且,墓碑本身还不够真实吗?

    有人指责说:原本极其严肃和科学的考古,若被商业利益、学术名利、官员政绩所操控,很容易沦为市场玩物和政绩工具。……胡说八道的专家和不负责任的考古,极大地亵渎了文物保护和考古科学, 助长了市场假冒伪劣之风,甚至成为政绩造假、市场造假的重要推手。

   这真是行家之灼见,对此我们却全然不知。我们仅仅是根据自己的爱好,为家乡做点事,毫无报酬的辛勤的劳动付出。我的最大收获,就是泰极仙翁“送给”我一剂推迟老年痴呆的良药,我享用了二十年,至今尚未痴呆而已。 

结语

 

    通过破解扯淡碑碑文,我们看到了一位具有皇帝身分的人,“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

    通过云梦山的一些诗文,我们看到了清初一位具有皇帝身分的人,在水帘洞中修真。

    扯淡碑与云梦山的一些诗文,二者遥相呼应印证,证明了事情的真实性。

        淇县有宋建江爷爷宋〈振生〉氏版的扯淡碑故事。

    通过孙徵兰写仙翁的诗,我们看到了仙翁的思想变化,同时看到了孙徵兰对仙翁的尊敬与忠祯。

    通过孙徵兰写仙翁的诗,我们发现一个具有皇帝身分的神秘人物,在衡门村老龙庐中居住。

    透过印月峰遗址和孙徵兰的诗,我们看到一位可与国君比肩的神秘人物——“英风不受乱禽哀”。

    淇县有自称是崇祯后裔的王洞朱改王。

    河北省有与淇县遥相呼应的崇祯避难行宫。

    崇祯避难行宫中的一幅楹联,透出了一个秘密——“他地”,也有崇祯避难行宫;一个人物——崇祯;揭开了一段秘史——崇祯由李祥成拼杀四门,逃离了京城,隐居淇县,终於淇县。

    听话听音,刨树刨根。我们要运用逻辑,通过我们的判断力,透过现象看本质。

    崇祯避难行宫中有“落驾亭”、“卧龙亭”,崇祯没到过平山,“落”什么“驾”?“卧”什么“龙”?这与泰极仙翁无关吗?

    祖师庙院内满栽花草。另有太湖石一架。环境优美,清静宜人。庙院之北,又筑八角楼一座,以备乘凉静坐。这是普通的庙吗?这是泰极仙翁的寓所。

    泰极仙翁死后,葬在庙院中。这与崇祯避难行宫的“他地特无地”无关吗?

    皇帝是真龙天子,衡门村有老龙庐。二者无关吗?

    崇祯与孙徵兰是君臣关系。当孙徵兰见到仙人时,便“我来洞代先开口”,当仙翁生气时,便表态“颠风狂月我全分”。这是什么关系?

    我们说泰极仙翁是崇祯,王洞便有朱改王称自己是崇祯的后代,二者无关吗?

    青龙观在乾隆年间进入守成时期。崇祯活到一百四十四岁时,正是乾隆十九年。难道崇祯的死与青龙观道院的守成是偶然巧合吗?

    等等,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难道這一切都是巧合吗?

    巧合就是偶然。关于偶然和必然的关系,恩格斯是这样说的:“被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種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偶然性背后总是隐蔽着必然,它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总由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李自成攻陷内城的同时,崇祯逃出了京城。由於种种原因,最后崇祯流落到了淇县,直至终老。世上无人知晓其还有后半生,过着隐居修道的生活,还是个活了“一十有二纪”的仙翁。作为一个皇帝,崇祯不仅出逃成功,且在清朝生活了百年,仅年龄也足以炫耀。寂寞而去,实不甘心。公开身分,后果难测。於是,便作扯淡碑以启后人,寄希望於后人,解开这个终极之谜。

    淇县是崇祯的最后归宿地,煤山吊死者必为崇祯之替身无疑。

 

后记

    我写这篇文章二十年。刚开始,仅有扯淡碑。后来,看到云梦山诗文。再后来发现一些遗迹,直至去年,才见到“独有印山松柏下,英风不受乱禽哀 ”的诗句。以后,或许不会有新资料了,不会再写了。

    本人生于淇县,长于淇县,热爱淇县,愿为淇县出点力。扯淡碑为淇县著名古迹,却是一个谜样的古迹。我原来想解开这个谜,想写写扯淡碑,只是苦于无从下手。后来有人提供观点,有人提供资料,自己也发现了一些东西,还有人热情支持鼓励,所以就坚持下来了。一坚持就是二十年。

    正是许多人的支持,鼓励,提供观点和材料,才使我将扯淡碑写到今天这个程度。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石同勋曾是多年的淇县文化局长,又是当地著名学者,又研究过扯淡碑,他把我的文章编入了《乡土教材》。《淇河晨报》为当地报纸,记者们曾对扯淡碑为崇祯皇帝墓碑的观点作过一定程的报导。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并非像有些人所漫骂的那样,什么“扯淡”,什么“扯淡考古”,什么“主观臆断”。

    《明史·流贼传》中有一个细节我想说一下。“十八日,贼攻益急。自成驻彰义门外,遣降贼太监杜勋缒入,见帝求禅位。帝怒,叱之。下诏亲征。”

    然而至明亡,也没见崇祯出宫“亲征”。

    明亡的先一天,李自成还向崇祯求禅位。然而,崇祯对李自成的求,并没有丝毫理采断然给以严厉拒绝。这说明什呢?

    首先,李自成受时代影响,胸无大志,就是想当皇帝。同时也证明,李自成对崇祯本人并无太大仇恨。这就是当李自成得知崇祯吊死煤山,连看都不看,便毫不犹豫地命令用门板抬到东华外,没有验明正身的原因。死了就死了,反正我当皇帝了。

    其次,告诉人们,统治阶级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即便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也要硬拼到底。眼看皇城就要不守了,崇祯在农民军面前仍然是毫不示弱,毫不退让。这就是崇祯出逃的思基础,必须千方百计保住统治。即便死,也不能丢。

    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中国两千年,孔孟思想统治中国两千年。当他们的统治被推翻之后,他们还要千方百计夺回来。他们的统治思想,他们的文化思想,影响中国不会一代两代就灭绝,会影响到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一有风吹草动,反动统治者就要千方百计夺回自己的天堂。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苏联的宫廷政变就是最生动的例子。所以,毛泽东提出要在灵魂深处闹革命,不能让反动阶级、反动思想卷土重来。重来了,人民必吃二茬苦,受二茬罪。

    崇祯最终没能找到复辟机会,只能无耐地留下扯淡碑。

    扯淡碑是崇祯皇帝的墓碑”的观点对与不对,并非一个人说了算,要看扯淡碑碑文,要看符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希望有兴趣者通过破解扯淡碑碑文进行评判。我们一直说,我们是抛砖引玉。我们想要引出的是摆事实,讲道理,探讨问题,以理服人的玉。不是引骂,也不是引武断否定。

    扯淡碑是一笔财富,扯淡碑是一段历史。我们认为扯淡碑关乎到中国一位皇帝的归宿,一段历史的真伪,极为重要。有人就认为扯淡碑不就是“扯淡”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前称之扯淡碑,今又称之碑扯淡。

    扯淡碑的价值怎么样,任由人们评说吧!

    今后,扯淡碑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听天由命吧!

 

附:一

我们是如何找墓主人的名字的

    这里我主要谈一淡我们是如何通过碑文找到墓主人的。

    第一,   第一人称

    写碑文用第三人称者多,用第一人称极少。但特别真实可靠。谁也不会在自己的墓碑上“扯淡”,一定是真实可靠。这就堵住了虚假。

    第二,充分运用其职位优势,充分运用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优势。

    碑的正文是“泰极仙翁脱骨处”。无疑“泰极仙翁”就是墓主人。老而不死曰仙,仙翁是道教对得道成仙人的称呼。

    那么,泰极就是墓主人了。

    碑文说:“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按照通常的写法应是:翁,燕人,姓甚名谁。但这里用水木氏将姓甚名谁取代了,可见水木氏与墓主人的姓名有关。

    中国人起名字都很有讲究,那么,在写名字的地方用“泰极”、“水木氏”取而代之,又透露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在墓碑写名字的地方用了一个“泰极”,它透露出的是什么信息呢?

对泰极的破解,我们没有走弯路。开始就从易卦角度、汉字角度解。特别是请教了夏纬麟先生之后,夏先生又从卦辞角度解,他直接就讲:墓主人是位以国君自居者。

    从汉字文化的角度解,无论以泰字为主解,还是以极字为主解,“泰极”都能透出帝王国君的意思。

    “泰极”又是周易文化中的一个词语,从周易文化的角度解,“泰极”又能透出墓主人是下台皇帝的意思。

    这还不行,作者怕后人解不开或解错了,又在墓主人简介处应该写姓名的地方用了一个“水木氏”,让你继续解。那么,“水木氏”又透露出怎样的信息呢?

    原来就有水木为沐的说法,王振淮又创造了水木为朱的说法,又说可以用谐方法解:随即隐没姓氏。真的,这些都是猜想。

    水木属五行,五行与易卦有关,我们便从周易文化和五行文化的结合上看能不能找到人?结果我们找到一个“潜伏的帝”。

    作者还怕你解不出,又运用民俗文化,写了一段他的生活:“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让你继续解。

    “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按照中国的民俗文化,夏先生直接就说,其中暗含“万岁”之意。“万岁”就是皇帝了。

    下面又用了一次对话,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介绍泰极仙翁的年龄。从而打破了“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的旧贯例,也有人考其纪了,自己也言寿了。这段对话的真实性如何,我们很难判断。至少它告诉了我们,翁不是万岁了。

    作者在六十四个字的碑文中,用“泰极仙翁”, “水木氏”, “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 透露自己的身分。更可贵的是三次透露身分,透出的信息完兰相同,就是下台皇帝。这就是作者的本领。

    下台皇帝“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人们自然知道他是谁。

    另外,还应注意,谁敢大胆直言我的 “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当时《明史》编出来了吗?发行了吗?仙翁见到了吗?这一切都是问号。关于甲申记,我曾向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咨询是否是一部书?古籍部的同志回电话说没有这部书。可见甲申记是仙翁并未看到的史书。那么,连姓名都不敢透露的他,为什么敢大胆断言“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呢?他对甲申为何如此在意,念念不忘?这些,我觉得也值得深思。

     “四空”也值得注意:原来我们认为四空应是四大皆空的简称。四大,中国古人有四大,道教有四大,佛教有四大,应该指哪个四大呢?道教的?古人的?无法确定。

在中国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今天下台了,自己成了四下空空,一无所有的道教徒而已。可谓四下皆空或四面皆空。如此解释更合情理。

    碑阳隐形方碑共七十三字,三次透露身分信息。只要能破解出一个,便可与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结合找到墓主人。它既不赘事迹,也不多言修真生活,两次提甲申,一次提四空,可见碑阳的中心,就是通过各种信息,暗示墓主人的身分姓名。

    碑阴也有一句揭示墓主人身分的话,“不负三光”。三光指日月星,日月星可代指天。“不负三光”即不负天,这就令人联想到天子。

    所以,我认为全碑四处释放墓主人身分:皇帝、下台皇帝、隐伏皇帝、万岁、天子的信息,加上一句十分明确的话,“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便可知墓主人就是崇祯。更有“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四空门人”,“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还有两个“甲申”,这大约也能为猜出墓主人身分增加几分清析度。

    可见立扯淡碑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留名学。我们就是这样判定墓主人是崇祯。

    扯淡碑已成功制作出几百年了,对后人来说是如何解读这个碑的问题。我们就是这样解读碑文的,就是这样确定扯淡碑主人的。尽管在网上没人支持我们的观点,但,我至今对扯淡碑是崇祯皇帝的墓碑的观点不动摇。如果说我们解读的不对,我等待着批评,等待着有人对我的论据、论证进行令人信服的批驳,等待着有人对扯淡碑作出与我不同的、更系统、更全面、更有说服力、更正确的解读。

 

    附二

河北省平山县“崇祯避难行宫”简介

    河北省平山县天桂山风景区有崇祯避难行宫。据平山县志和天桂山当地传说,明朝末年,崇祯在义军纷起,李自成进逼北京的情况下,深感大势己去,便拨巨资,令心腹太监林清德出京修避难行宫。林清德选中了天桂山。

    从顺治五年(1648年)开始,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大功告成。前后经历了四十多年。因为明朝灭亡了,故更名为青龙观道院。道院东西南北皆设山门,东门叫朝圣门,南门叫朱雀门,朱雀门建在高50米,长约200米的大石堤上,工程十分浩大。里边埋了许多金银。故有大椿(堤)塌了大椿修之说。北门叫玉宫门。西门二门上有一幅联曰:“他地特无地,元天别有天。”     

    真武殿是青龙观道院的大型主体建筑。座落在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基石上刻有“云集台”三字。殿内供真武铜像,上方悬一块“玄天真武北极大帝”的匾额,廊柱上一幅联曰:“出三宫别六院修成玉体,入武当归正道练就金身。”真武殿下云集台中空,曾供有崇祯遗像。传言崇祯是由天上的真武下凡转生的,真武铜像就是崇祯的星像。

    真武殿两侧,各有一所庙,东边是王承恩的庙,西这是李祥成的庙。据平山同志介绍,“相传,崇祯皇帝在位时卜卦,江山将落于李姓之手,因此,对大将李祥成倍加疏远。可是当李自成攻进北京时,武将中只有李拼杀四门,保护御驾。不幸被李闯王所擒,闯王见其忠勇,劝他投降,李祥成提出厚葬老王、诛杀叛臣等条件自杀身亡。林清德感其忠烈,设庙祀之。”﹙见《天桂山》13页﹚

    青龙观道院从内涵上讲,各座殿堂既有道观之称,又有皇宫之名。如真武殿又名钦安殿,两侧设朝房、御花园、西部意建朝阳院,又建有落驾亭、卧龙亭等。

    当年青龙观“显赫一时,富甲一方”,前后山数庄山民俱为青龙观佃户。土地达4000多亩,年收租达400石。在通往北京的路上,还有不少钱庄和店铺。

    青龙观道院从顺治、康熙年间的大兴土木到乾隆年间的守成,其后200年里,则由于长期失修,几经萧条。

上页 <---      --->    下页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