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春秋》---作者: 燕昭安

 

第二十二回 智圣鬼谷 云梦军庠授名徒

 

 

    朝歌城西南30里的云梦山,是鬼谷子文化研究的圣地。云梦山是智圣鬼谷子曾经隐居的地方,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古军校,战国时期风云天下的纵横家、军事家、外交家苏秦、张仪就是在云梦山随鬼谷子学艺,传说中孙膑、庞涓、尉缭、毛遂等等都是从朝歌云梦山这所“古军庠”走向纵横捭阖的历史大舞台。

 

鬼谷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是中国文化中最神奇的人物之一,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外交、政治谋略之祖师,是踏遍青山绿水的民间高人,是密切关注现实政治的一代“隐士”,是中华“智圣”。

云梦山,在朝歌城西南三十里,太行山的东麓,海拔590米,战国时代纵横家鼻祖鬼谷子曾在此隐居聚徒讲学,培养出的学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均为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成为当时七国争雄的复杂政治军事斗争中呼风唤雨的人物,可谓“鬼谷三卷隐匡天下,兵家七国才出一门”。

云梦山奇峰对峙,层峦叠嶂,云蒸霞蔚,泉涌涧飞,险奇秀幽,山下就是华北大平原,入山则山路崎岖,千转百回,当初鬼谷子王禅选址此地创办军校,可谓慧眼独具。

云梦山风景名胜区分为三大部分:

主景区以鬼谷祠、上圣庙为主,还有舍身台、《鬼谷子》十三篇巨型摩崖石刻、军坛、将坛、映瑞门、转运井、水帘洞、孙膑洞、苏秦洞、张仪洞、茅濛洞、毛遂洞、庞涓洞、云梦飞瀑、龙泉井、青龙背、九龙聚首、三星殿、云峰寺、云梦天桥、三十六计步梯等等景点,是游览云梦山必到的地方;

主景区西有五里鬼谷,顺山谷蜿蜒而西,幽静而神秘,有一线飞瀑、魔壁、天书崖、孙膑墓、天坑、孙膑庙、五里井、宋代石窟等等景点;

主景区东有南北桃园、八卦城、鬼谷子大殿、南天门、无极老母殿、蒙古包、跑马场、环崖步道、云梦大草原、孙庞对弈雕塑、鬼谷子草亭、太阳洞、月亮洞、剑秀峰、仿生坡等等。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淇县志》载“水帘洞……世传鬼谷子修道处”,明嘉靖四十六年(1567)云梦山摩崖题记刻有:“……同游苍峪至云梦山,谒玉帝,历三清、鬼谷祠,复观水帘洞……齐鲁燕赵三晋之民,慕其威灵,跻跻跄跄,伏首于祠下者日以万计”,说明当时鬼谷祠的影响即远及山东、河北、山西。明万历癸未年(1583)洛阳通判窦文在水帘洞口题刻“鬼谷先生隐处”,明代御史孙征兰题刻“天开道眼,山透玄心”,清顺治七年何士琦《云梦山游记》文中有“乃鬼谷先生仙栖之处”。山上各代石刻达二百多处,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云梦山,在朝歌,流传许多关于鬼谷子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差不多都能在云梦山上找到相对应的景物可以依附。据明清县志记载,从古代这里就是人们游山玩水、朝圣进香的胜地,影响远达河北、山东、山西,人气之旺常常“日以万计”。

 

鬼谷子的故事很吸引人。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有关鬼谷子的民间传说故事是最多的。孔子也有许多故事,但大都是通过文字流传而非民间传说。鬼谷子的传说故事多,大概是因为鬼谷子的智谋,人们总是喜欢聪明人的故事,可以开启人的智慧,激发人的灵性,人们喜欢阿凡提、一休、济公以及包公断案的故事,都是这个道理。

除了朝歌云梦山外,全国有鬼谷子遗迹的地方还有很多,《鬼谷子全书》记载的就有18处。凡是有鬼谷子文化遗址的地方,大都流传着许多被人们喜闻乐道的鬼谷子传说故事。仅在淇县一带搜集到的有关鬼谷子的传说故事就有五十多篇。

鬼谷子民间传说基本上分四大类:

(一)鬼谷子出世的传说

鬼谷子出世传说有好几个版本,但基本上倾向于两种说法,一是说其母亲吃了神谷而怀孕,生的儿子因此叫鬼谷子;一是说其在一个叫鬼谷的地方出生,因此叫鬼谷子。而鬼谷子出生的前前后后,还有许多故事,都因传说地的历史背景、风土地貌民情不同而各不相同。

(二)鬼谷子智慧的传说

这方面的传说主要反映鬼谷子的神秘莫测和超人智慧。比如《鬼谷子识天书》,《墨泼天书崖》,《井中相会》,《巧立文峰塔》,《鬼谷子打柴》等等。

(三)鬼谷子授徒的传说

    鬼谷子传说中关于鬼谷子授徒的故事最多,多是斗智斗勇斗谋,情节巧妙,引人入胜,同时还表现了鬼谷子作为一个教育家的设身处地、因材施教、情景融汇、启发引导等教育理念。比如《巧造无烟柴》《百担有余》《三文钱堆满屋》《请师出屋》《快拿慢吃》《夜半驱鼠》等等。

(四)鬼谷子惩恶扬善的传说

惩恶扬善是中国传统故事的主题,而鬼谷子这方面的传说又加上了“智谋”这一元素,使其别具一格。比如《恶少变顽石》《水漫薛家湾》《鬼谷子相傻二》《观音为何倒坐》《棺中金匾》等等。

云梦山作为现代旅游的大规模开发,始于1984年。当时成立了“重修云梦山赞助委员会”,以社会集资的形式,由政府出面规划、管理,结束了云梦山管理上的无序状态,使山上的面貌迅速发生了变化。

1993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校长王厚卿中将来到云梦山,他对鬼谷子对云梦山有着浓厚的兴趣,当场提词:

    军校之母

    武学之师

他还推荐了国防大学的教官房立中先生,回去后不久就派房立中先生来云梦山考察。房立中是国内研究鬼谷子的权威,出版有《鬼谷子全书》等研究鬼谷子的图书将近十种。通过几个月的筹备,全国首届鬼谷子研讨会于1994916日在朝歌隆重召开。会上成立了以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上将为名誉主席,我国历史学、考古学界泰斗李学勤教授等为顾问,原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符浩为会长的鬼谷子学术研究会。自此,云梦山成为全国研究鬼谷子的中心和主要基地,云梦山围绕鬼谷子的旅游开发也进入到快速、健康发展的阶段。

 

    鬼谷子是一位世外高人,他的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充满了哲理和思辨。他的名字、身世,无不令人感到神秘莫测,他的行踪、思想,体现出一种仙风道骨。几千年来,历史上的鬼谷子始终是与宗教意义的鬼谷子同时存在,鬼谷子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位由真实人物转化为宗教人物和神话传说人物的典型代表。

    

在很多古书中,鬼谷子的形象都是洒脱飘逸、洞府真仙的形象。东晋时期郭璞在游仙诗中写道:“青溪千余韧,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把鬼谷子与道教联系在一起。此后很多书籍和文艺作品基本上以此为基调。有的地方将鬼谷子与佛教释迦牟尼、观世音并列,作为佛教圣神而顶礼膜拜,将佛教的慈悲与鬼谷子的智慧结合起来,为众生祈福,解百姓苦难。在民间,鬼谷子被称作王禅老祖,是风水先生的祖师,还是烧炭窑的祖师、鞋匠的祖师、做豆腐坊的祖师、眼镜店的祖师。

淇县云梦山有清顺治何士琦撰写的《云濛山游记》碑刻,也是把鬼谷子描绘成案写黄庭、神气清幻、光彩焕发、服气吐纳的道家形象:“横岭坊下,红尘隔断”,“石径坦修,约可百丈。望南而下,俯瞰深谷,琪花瑶草,夹路喷奇;八盘久弯,曲曲幽异。俄而,天风四起,凉吹衣袂,心爽神开,余亦仙仙欲飞也!”

“去天尺五,金碧腾辉,俨然上帝宫焉,余卒祀事,曳杖欲出,见一羽流,案写黄庭,神气清幻,光彩焕发,心大异曰:此非天台,刘晨何以在此?童子对曰:此非刘晨,乃吾师玉环子也,服气吐纳,盖有年矣。”

“然而暮山已紫,孤鹤归巢,群鹿辞溪,玉环相送,余也告别。行不数武,回首望之,但见云气飘飘,扶掖而去。”

台湾鬼谷子学术研究会会长、台湾禅机山仙佛寺住持混元禅师(张益瑞),2001年冬开始在云梦山桃园创建八卦城。

八卦城坐落在云梦山南北桃园之间,占地72万平方米,总投资八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投资近两亿元。八卦城是全世界研究鬼谷子文化的圣地,是中华文化的大熔炉,它将鬼谷子思想与天地自然、山水景观、人文建筑、艺术哲学完美地结合一起,向世人宣示了海峡两岸同胞心连心、手牵手,共同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祈求世界和平的心愿。

八卦城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片荒芜的山地,山腰处有一座王禅祖师庙,共七间毛石垒砌的平顶房屋,十分破旧简陋。

混元禅师在台湾弘扬鬼谷子思想多年,从南投县禅机山仙佛寺起步,迅速发展到台北、台中、高雄、屏东等地近五十个道场,以鬼谷子的精神“大爱及天地无我”之心,宣传教化“信守、知恩、感恩、报恩、续缘、惜缘、系缘”的基本理念。还创办了电视台、出版社、文化研究院、风水研究院、建筑研究院等等,十多年内连续举办“跨世纪祈求世界和平大会”、“世界华人联合祭祖大会”等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每次都有三至五万人参加;还到美、加、日、韩、新、越等国家华人中讲述鬼谷子文化,影响很大。

混元禅师自1997年始,每年率众弟子到云梦山朝拜鬼谷子。199942日,时任县文物旅游局长的燕昭安带混元禅师参访了桃园的王禅庙。混元禅师看到此处地形,遂萌生了在此地创建八卦城的宏愿,要修建国家级别、世界级别的鬼谷子文化圣地。此后,混元禅师先后带团三十多次来云梦山,邀请燕昭安等人三次到台湾,经过艰苦曲折地争取和不懈地努力,终于促成这一旷世伟业。

按照规划,云梦山八卦城的建筑主要分三部分:八卦城堡、南天门、鬼谷子学术研究会大会堂。

200329日,王禅(鬼谷子)大殿竣工。大殿长33米,宽29米,高27米。唐宋建筑风格,淡绿色墙体,墨绿色琉璃瓦,古朴大方,器宇轩昂,装饰考究,浑然天成。大殿内有鬼谷子坐像,青铜铸造,通高达11米,重达28吨,由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家设计,广东采桥有限公司制作。仰视坐像,感到鬼谷子先师目光慈祥,给你智慧,给你自信和力量。在他的目光注视下,有一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的感觉。坐像背后,是高16米宽23米的米黄色大理石墙,上雕刻由混元禅师手写的鬼谷子天德经全文,每个字20公分见方,共4000余字,行楷字体,笔透石背,浑然天成,功力深厚。大殿两侧和前面内墙,各有一幅大型花岗岩高浮雕,每幅长约22米,宽约8米,雕刻天界神仙、飞天等人物共有60多个,每个人物高36米。配以山峰、彩云、神鸟、凤凰,雕工精细,场面豪华热闹,是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珍品。两侧墙上还有四个铜铸雕像,分别是风神、雨神、雷神、电神,每个高4米,形象夸张,面目狰狞。

200455日,雄伟的南天门竣工。南天门通高51米,宽29米,长约80米,与八卦城遥遥相对,其琉璃瓦顶直插云霄,气势宏伟,大气磅礴,内涵丰富,堪称海内建筑奇观。南天门背面,紧靠号称“十里断崖”的太行山悬崖,所以从朝歌城望去,正好耸立于高山之颠。晴好天气,无论在三十五里外的京广铁路列车上,还是开车在京珠高速上,或者乘坐石武高铁,都可以清晰地看见南天门的雄姿。

 

云梦山现在是国内著名旅游景区,其名气越来越大,其影响越来越广。但是对于云梦山这个名字,人们还是有些困惑:为什么山上许多石刻写的是“云濛山”呢?云梦山与云濛山,究竟哪个对哪个错呢?

 

 云梦山现存最早的碑刻元大德三年(1299)《重修道院记》刻的是“云梦山”而非“云濛山”, 所以,云梦山开发以来,无论对内对外、撰写文章、宣传推介,都用“云梦山”这个名字。随着三次全国性鬼谷子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开发力度的加大,景区品味的提高,云梦山这个名字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深入人心。

然而,毕竟山上还有众多的“云濛山”刻在那里。当面对人们质疑的诘问时,仅仅用元大德三年这一块碑来应对,总感觉有些单薄,甚至有“孤证”之虞。

一个偶然的新发现,终于打破了十几年的尴尬,蒙在云梦山名字之上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

那是2006325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和一位画家朋友到云梦草原八卦城去拜谒鬼谷子先师。当路过小峰门时,意外地发现一块刻在石壁上的摩崖碑,这块摩崖,字刻得比较浅,又处在小峰门风口,风蚀得非常厉害,字迹模糊不清。过去我来看过多次,只能辨认出部分内容,知道是明代的,记述将军庙的。这次,正好太阳的这个角度、这个亮度,使我清清楚楚看到了原来一直看不清的内容,而正是这块“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岁庚闰八月吉日立”的《重修小峰门庙碣记》,碑文开篇即为“云梦山上,水簾洞前,上有玉皇上帝,中天之主……”,清清楚楚地刻着“云梦山”这个山名!

回来后,我立即让文管所的技术人员去把这块珍贵的摩崖拓成拓片,珍藏起来。然后重新找回许多资料,再度对云梦山的山名问题进行了细致系统的考证研究,使这个问题非常清晰地浮出了水面:

 明代正德年(公元1506)以前,山名叫“云梦山”。山上现存的200余块碑刻摩崖,明正德以前并刻有山名的只有两块,小峰门这一块和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的那一块,而这两块都是刻的“云梦山”。明嘉靖四十六年(公元1567)以后,山名被改称为“云濛山”,包括明万历(公元1573—1619)和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间的众多碑刻,山名都刻“云濛山”。

那么为什么要改成“濛”字呢?是因为明嘉靖年间,朝歌一带连年亢旱,而去云梦山上香祈雨,成为从官府到民众每年必需的活动,据说还很灵验:“岁遇亢旱,祷之辄应”。云梦山因此香火大盛,遍山的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碑刻,几乎全是记载祈雨活动,而嘉靖以前的碑刻是没有记录祈雨的。到了嘉靖四十六年,卫辉府的李先竹、刘一沐两位秀才,连续参加了三年的祷雨活动后,写下一篇《玉帝庙香会记.,因其祈雨的原因,把云梦山第一次写成了“云濛山”。这篇文章写得潇洒流畅、词藻华丽、文采飞扬,又刻在水帘洞口显要位置,一时人们争睹其文,品味其句,影响相当广泛。于是,后人再有碑刻者,皆以该文为圭臬,“云梦山”便变成了“云濛山”。

有的文章写“云梦山又称青岩山、苍峪山”,把青岩山、苍峪山与云梦山混为一谈,也是错误的。细致研究一下元明清留下的碑文和游记、诗文,就会发现,青岩山、苍峪山、云梦山很多时候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并且在游程中有先有后。凡于朝歌出发从东边上山者,先经青岩山再到云梦山;从卫辉出发经五里井上山,则要先过苍峪山再到云梦山。所以,青岩山应指沿大、小峰门向南的山峰,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方山;苍峪山是指云梦山向西南沿清溪(五里鬼谷)、苍河两侧的山;云梦山、云濛山从来就是特指鬼谷祠这一带。

下一回,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起源于朝歌的几百个姓氏。请看《姓氏起源  世界华人寻根地》。

 

 

[上篇]<---本篇--->[下篇]              [ 返回主页]

 


版权所有  转用请注明出处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zhaoan3666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