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山与八卦城》---作者: 燕昭安

 

 

《鬼谷子》全译(文白对照)1-3

 

 

捭阖第一

 

(捭,打开;阖,闭合。所谓“捭阖’,从游说的角度看,“捭” —- 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并引发对方说出意见;“阖”—保持沉默,让对方先说出他的意见。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去进行游说,诱导对方,求同存异;也可以采取不同手段去了解人才,使用人才。)

 

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考察古代的历史就可以知道,那些圣人之所以成为普通民众的先知先觉的引导者,是因为他们能够观察世界上万事万物的阴阳变化,揭示万物的规律,给它们命名。能够洞晓万事万物的生成、发展、灭亡的道理,了解万物的始终,领悟人们的心理,发现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其关键所在。所以,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事,从古至今,都是遵循这样的规律。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事务是变化无穷的,各有不同的归宿。有的阴,有的阳,有的柔,有的刚,有的开放;有的闭合;有的松弛,有的紧张。因此,圣人在处理世间事物时,总是发现事物规律,把握事物关键,周密地考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权衡权谋的优劣和才能的强弱,比较技艺的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世人中有贤良者有和不肖之士,有聪明的、愚蠢的,勇敢者和怯懦者,有仁人君子,有苟且小人等等,千差万别千模百样。应该针对不同的人品素质区别对待,采取不同措施。有的可以放手使用,有的要拒绝不用;有的提拔,有的斥退;有的可以轻贱,有的可以推崇。要顺应人们的自然品行区别对待他们。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当要重用某人时,要周详地判断他有没有才能,为人是真诚还是虚假,根据他的嗜好来发现他的志向、思想。试探性地驳斥他的言论,反复阐明自己的见解,从而探寻对方的真实情况,了解到他的志向主张。

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如果对方闭口不说,要设法使他开口,以了解他追求什么利益。然后,或者开口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想法,或者表示沉默,以进一步试探对方。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想法,是用赞同的方法使双方思想相合;向对方表示沉默,是用反对的方法来试探对方的诚意。对方赞同或者不赞同,一定要审查清楚他的计谋,考察双方意见同异的根源。意见乖离或者相合,有一个根本点要守住,即首先抓住对方的思想。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如果想开启发动,以周详为贵,不可草率;如果想闭合不动,以隐秘为贵,不可泄露。周详与隐秘的可贵,在于它的微妙,并且与自然之道相契合。开启发动,是为了探测对方的虚实真假;闭合不动,是为了争取对方的真诚合作。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首先全部了解他对事物重要与否的判断,再确定处理标准,并对他的意见进行思考谋划。如果对方的意见不符合实际,就要针对情况自己另行独立考虑。所以说,通过开启发动之后,或者开导他帮他完善决策,或者让他吐露决策以便我们汲取;通过闭合观察之后,了解到对方有诚意便争取启用他,了解到对方无诚意便去之不用。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开启和闭合是与自然之道相符合的方法。天地通过开启和闭合,使阴阳二气发生变化,使四季交替运行,万物化育生长。游说中的纵横变化,对道理的反复阐述,都必定通过开启与闭合的途径。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

开启与闭合,是自然之道的最重要的变化,也是游説之辞的主要变化。一定要预先周详地研究开合变化的方法。口是心的门户,心是精神的主宰。人们的志向、欲望、思想。智谋等,都通过口这座门户说出来。所以,要用开启和闭合的变化来控制思想的表达。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使用捭术,就是让对方开口,让对方说话,这就是阳道。使用阖术,就是让对方闭口,让对方沉默,这就是阴道。懂得了阴道和阳道的交替使用,就能够懂得“终”和“始”的意义了。我们把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扬名、宠爱、财利、得欲等归类为阳,把它称作人生初始的追求;我们把死亡、忧患、贫贱、困苦、受辱、抛弃、失利、失意、有害、受刑、被罚等等归类为阴,把它称作人生忌讳。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各种言论属于阳一类的,都叫做始,它从正面宣传利益好处,从而使事情有一个好的开端;各种言论属于阴一类的,都叫做终,它从反面宣传危害坏处,从而结束不适当的谋略。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开启和闭合的方法,要从阴阳两个反面试探。跟性情阳刚、积极进取的人说话,内容要高远积极;跟性情阴柔、消极退守的人说话,内容要微小切近。用低下的言论来适应志向微小的人,以高昂的言论来适应志向远大的人。根据这个方法游说,没有什么地方不能出入,没有什么对象不可说服。可以游说普通人,可以游说大夫,可以游说诸侯各国,可以游说天下。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远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

从小的方面入手,可以小的不能再小;从大的方面方面着眼,可以大的不能再大。增加或损害,离开或接近,背离或返回,都用阴阳开合之道来控制。阳活动前进,阴静止隐藏;阳活动外出,阴隐藏入内。阳反复运动,转化为阴;阴发展到极点,转化为阳。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凭阳气活动的人,要用道德相互促进感化;凭阴气静止的人,要用可见的行动相互帮助成功。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用德行去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接近阳,要尽力气去办事。阴阳相互追求,相互结合,必须通过开启与闭合的途径。这便是天地间的阴阳之道,也是游说别人的方法。它是办好事情的先决条件,也是方正、圆融等各种手段变化的途径。

(本篇分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讲圣人是大道的体现者,是群众的引导者,他们最能掌握阴阳开阖之道。第二个层次讲圣人利用开阖之道来了解人才,使用人才。第三至第五个层次讲任何运用开阖之道进行游说:第三层讲实行开阖之术,必须周详而隐秘,及时取舍;第四层讲确定游说的内容,必须符合开阖之道;第五层讲采取开阖手段,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

反应第二

 

(反,反复,反面;应,反应,应和。 反应术:通过正面或反面地反复观察、了解、辩说,准确地掌握对方的反应,包括心理、语言等反面的反应,以便紧紧抓住对方,并准确地制定自己的基本策略。)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自古到今,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是同大道共同生存的。可以用大道返过去观察以往,翻过来验证将来;返过去了解古代,翻过来了解将来;返过去了解别人,翻过来了解自己。事物动静虚实的道理,如果跟现在和将要发生的事情不合,便返回去研究古代的历史,从而寻求出正确的答案。事情往往通过研究古代而验证现在,这是圣人的教导,我们不能不认真地考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别人在讲话,这是动;我沉默不说,这是静。要顺着对方的话,了解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对方语言中有不合真实的情况,便反复询求,对方一定会应和,把真实情况说出来。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

语言常常使用象征比喻的方法来表达内容,事物一定有可供类比的先例。有了象征和类比,就可以观察对方下一步的想法和言行。所谓象,就是指言辞中事物的外在形貌。比,是指言辞中的隐含意图。根据无形的道理来探求有声的言辞。

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纲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

启发诱导的话如果合符事理,便可使对方回答,从而了解到他的实在情况。这就像张开捕兽的网去捕捉野兽,只要在野兽出没的地方多设置一些网,伺察等候着,就一定能捕捉到野兽。方法适合事理,对方当然会自己说出一切,这便是一张钓人的网。自己经常拿着这个纲驱使对方入网。

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愚智,事皆不疑。

如果对方发言不合,不肯接近,便改变方法来对付。用形象的语言打动对方,投合他的内心想法,了解他的真情,从而控制住他。彼我双方,反复交谈;而且语言有象征反映的内容,又有可供比较的先例。因此,在反复交谈中可以判断出基本情况,确定基本的策略。然后,反反复复,周密审核,任何事情都可以从对方言辞中侦知。圣人诱导愚人和智者的方法不同,但都可以确定无疑地取得成功。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察)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古代善于从正反两面反复了解事物的人,往往采用鬼神不测的变化手段来了解真实情况。在手法变换中打动了对方,就可以明察对方的真情了。如果观察不详细周密,得到的情况便不清楚;得到的情况不清楚,决定的基本策略便不周详。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远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

运用象征和类比,变化莫测,对方一定有返回的言辞,然后收集反馈回的信息。想要听到对方的声音,自己反而要沉默;想要张开,反而先收拢;想要上升,反而先下降;想要夺取,反而先给予。想要使对方开诚相见,就用象征性的语言试探,并说出先例,从而诱导对方发言。

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相同的声音自然会彼此呼应,相同的事物必然归结为相同的道理。或者顺着这种道理,或者顺着那种道理,或者像侍奉君长一样,或者居高临下。这样分辨出真假,了解到相同及差异之处,观察到对方是忠诚还是欺诈。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

对方的动作、言语、口气,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去考察;对方的欢喜、愤怒,都可以用这些方法去发掘原因。通过反复的言辞试探,求得对方答复,来观察对方言辞中寄托着的真情。使用这种方法,自己要保持平静,才能听取对方的言辞。

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

考察对方所说的事情,探讨万事万物,分辨实力强弱。即使对方所说不是自己当前急于了解的事,也可以凭借微小的征兆推知同类的情况。要想了解别人,可以深入他的内部,从而衡量他的才能,猜中他的想法,就会像符节一样相合,不会发生失误,像螣蛇一样指向明确,像后羿射日一样百发百中。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若舌之取燔骨。

所以要了解外界的人和事,首先从了解自己开始。双方互相了解,志同道合,就好像比目鱼一样。自己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准确掌握对方的意图,就像有光线就会有阴影,就像用磁铁去吸鉄针,又像用舌头去吮烤熟的骨肉。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

他交接别人,方式很微妙,他发现情况,反应很迅速;他的方法,有时阴柔,有时阳刚,阴柔与阳刚相互结合;有时圆转,有时方正,方正与圆转相互搭配。情况还不清楚,就用圆转灵活之道来引导对方;如果情况已经清楚,就用方正直率的方法处理。

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前进,后退,向左,向右,都要坚守上述方法。自己先不确定,观察别人就不会准确,处理事情就不会巧妙,这便叫“忘情失道”。自己先有定见,再去了解别人,就会策略巧妙不漏痕迹,没人能看出其中诀窍,达到自然巧妙的境界,可以叫做“天神”。

(本篇分四层:第一层讲要运用“反覆”的方法,了解过去、现在、将来,了解自己和对方,观今鉴古,知己知彼。第二层讲要善于诱导对方发言,静听对方的发言,反复推敲,掌握真实情况,以确定自己的谋略。第三层讲反应之术要善于变化,特别是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变化,善于以柔克刚,从而达到“见微知类”、鬼神不测的境界。第四层讲要了解别人,首先必须了解自己,自己有了定见,才能正确而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进退自如。)

 

内楗第三

 

(“内,内心世界;“楗”,紧密结合,门栓,钥匙。“内楗”作为游说之术:向君主进献说辞,要深入到君主的内心世界,使双方的关系就像门栓和门、钥匙和锁一样紧密结合,亲密无间。)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

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微妙,有的血缘关系疏远,思想上却很亲密;有的血缘关系亲近,思想上却很疏远。有的人亲近靠拢,却不被任用;有的人离开朝廷,却被寻找征召。有的人每天都出现在面前,却不受欢迎;有的人只远远地听到名声,确很渴望想念。这都是由于相知的程度的不同所致,本源于平素中的交结。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货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亲密无间的关系,有的靠道德彼此结合,有的是志趣相投,有的使用金钱物质拉拢,有的靠进献美女来讨欢心。能够揣摩对方意图而相互结交,那么,想进就可以进,想出就可以出;想亲密就可以亲密,想疏远就可以疏远;想接近就可以接近,想离开就可以离开;想征召就可以征召,想思念就可以思念。就好像青蚨虫的母虫细心地保护它的幼虫,无论出人,都无间无隙,自由往来,没有谁可以阻止。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

所谓“内”,就是使进献说辞能够深入对方的内心;所谓“楗”,就是使自己的谋略与对方相合。想去游说就必须暗中揣度对方的心意,出谋划策时要顺应君主的意愿。暗中考虑自己的决策是否符合时宜,公开讲清此决策的得失优劣,以迎合君心。决策必须既合时宜,又合君意。

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

必须让君主觉得我们进献的决策既跟形势又合他意。否则,若其中有不合君意之处,这决策就难以付诸实践。因此,就要重新揣摩形势需要,以便于推行实施出发,去改变决策。让君主接受经过这样变更后的决策,就像用钥匙开锁那样一举即得了。谈历史事件时,要用“顺辞”,充分肯定君主的所作所为;但讨论未来的事,要用“变言”,讲些有变通余地的话。

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运用自如地改变决策的人必须审知地理形势,明于天道,又有改变固有顺序、善于应变的能力,并能合于阴阳变化规律,从而能够管理民众。考察了解需要处理的事物,掌握君主的意愿志向。若我们的决策不合君意,那说明某些心意、某些情况我们没有了解清楚。若表面上同意我们的决策但实际上并不实行,就说明君主表面上与我们亲近但实际上却很疏远。如果决策不合君主的意图,圣人也难于将决策付诸实践。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

所以,表面关系疏远而思想亲密的,一定是暗中思想相合;表面关系亲近而思想疏远的,一定是彼此志向不合。靠拢君主反而不被任用的,一定是谋略不恰当;离开君主反而被征召的,一定是所谋划的事在后来应验了。每天出现在君主目前却不受欢迎,一定是建议措施不合君意;远远听到声誉便想念的,一定是谋略相合,期待他前来决断大事。所以说,凡是不了解同类情况便想做事,就一定会遭到拒绝;凡是不了解内心想法便进行游说,就一定会被人非难。只有了解到真情,才能制定并实现自己的谋略。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出,可以入,可以相合,可以离开。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

所以,圣人立身处事,遵循这种规律来预先了解情况,从而跟各种人和事物相互紧密结合。通过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等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采取《诗经》、《尚书》中的语句,使之跟自己的想法相同,或者增添些内容,或者减少些内容,再仔细衡量一下君主的思想和我们的决策之间的差距大小,以决定是离去还是留下。如果想要合作,便从进取方面努力,以求思想相互吻合;如果想要离开,就采取消极的办法,尽量退避。

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

无论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退避,都一定要通晓道术,这样才能揣测计划未来的事情,发现疑难之处才可以迅速决断。运用策略时不可失误,不断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要善于管理人民,建立秩序,增加财富,使国家富强,这叫做“楗而内合”,即谋略与思想相吻合。

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楗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若碰上君主在位不理朝政,臣下胡作非为不明事理,那么进献谋略就会遭到拒绝,自己就要反身而退。若遇到自视甚高、刚愎自用的君主,就先奉迎他,为他歌功颂德,博取他的欢心后再逐步说动他;若觉得某位君主不堪依附而欲离他而去,要心存戒备与之结交,要依据所面临的环境形势来灵活决定策略,不露声色,急流勇退是最好的办法。 

(“内揵”是说向君主进献说辞,首先要深入了解真实的情况和君主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使双方紧密结合,关系亲密无间。全篇分四层:第一层分析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复杂微妙,血缘关系与实际关系往往相反。第二层讲掌握对方的真实情况与真实心理,是游说成功或失败的关键。第三层讲要明“道术”,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灵活地运用“内揵”之术。第四层是讲“揵”(揵所谋),即如何跟君主结交的问题。) 

 

 

 

[上篇]<---本篇--->[下篇]              [ 返回主页]

 
 

版权所有  转用请注明出处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zhaoan3666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