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代史六辨》 作者:殷作斌

 

 

《殷代史六辨》

 
 

 

 

 

第一节 微子评价与真实的牧野战况密切相关 

 
 

第一节  微子评价与真实的牧野战况密切相关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箕子、比干,微子位列三仁之首。在帝辛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传统史学界,一直是这么认为的。近代,现代,由于郭沫若的努力、毛泽东的推进,众多史家对晚殷史料的挖掘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真实的帝辛,有功有过的末代殷天子正悄悄地走进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殷之三仁,特别是位列三仁之首的微子的处境则日趋尴尬。因为在一些学者的眼中,微子、箕子、比干是帝辛的政治反对派,在帝辛遭万人唾骂的时代,三仁被历代史家称赞是理所当然的。后来,随着帝辛历史地位的变化,三仁的历史地位也在悄悄地走向传统认识的反面。好像帝辛、三仁,特别是帝辛、微子总是水火不容似的,要么还帝辛的真实历史地位,打倒微子;要么还原到传统,仍然踩倒帝辛,称赞微子。现在我们提倡客观、公正地评价帝辛,当然也就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三仁,特别是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微子。诚然,帝辛和三仁是一对矛盾他们政治观点不同治国理念不同但这对矛盾也有同一性即是他们在维护商族的统治地位这一点上还是一致的。像当年毛泽东和现在淇县的岳武佐先生那样,将帝辛看成是老百姓都很拥护的大英雄,将微子看成是助周反殷的“汉奸”、“里通外国分子”的人,毕竟是少数。本文试图在客观公正地评价帝辛的同时也客观公正地评价微子

近代、现代贬低微子的学者,主要有下列四个论据,其实这四个论据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否定微子的论据之一:微子是软骨头,卑躬屈膝地向周人投降。 

否定微子的论据之二:微子是帝辛的政治反对派。 

否定微子的论据之三:微子出走奔周,与周人订了倒纣的“里应外合”的共头山之盟。

否定微子的论据之四:微子派胶鬲充当殷使候周师。胶鬲于鲔水探知周师将于甲子日到殷都的消息,遂回报微子,做好里应外合的准备,终于使武王在牧野战场,兵不血刃,就伐殷得手。 

纵观否定微子的这四个论据,其成立的支柱,就是牧野之战是微子和武王事先串通好的行动,所以武王才兵不血刃,就伐殷得手。因此,凡是主张微子为里通外国分子的人必然会否认牧野之战的残酷性。从毛泽东认为古籍上记载血流漂杵是夸张,实际是微子与周人勾结,在牧野实际上没打什么大仗的“兵不血刃说”,到淇县岳武佐先生提出的本就不该称为牧野之战的“军事政变说”,概无例外。特别是岳先生的说法最为典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牧野之战’、‘牧野大战’、‘武王伐纣’,只不过是一个卑鄙的内外勾结的军亊政変,是微子和武王给帝辛设下的一个陷井,一个圈套而己。”无论从亊情的经过还是从周公的话语,都说明,三千年前发生在殷都朝歌南郊牧之野的军亊亊件,是一场军亊政変。这既不能叫武王伐纣,也不能叫牧野之战,更不能叫牧野大战,只能叫牧野军亊政変。它是一场内外勾结,经过长期精心准备的军亊政変。岳先生甚至认为“实际上奴隶兵倒戈(并)不存在”1。我们认为岳先生这种以想象来诠释历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牧野之战果真是“兵不血刃”或根本没有打什么仗的军事政变吗?请继续阅读下节的分析。

 

注释

1】淇县岳武佐:《为帝辛正名---为殷纣王之冤鸣不平》,文载《淇县之窗》网站(http://www.qxzc.net/gr/ywz1/)。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殷代史六辨》经作者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