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一)        首页    前言   结语

 
《古稀之年忆往事》---作者:郑厚德

潜心科研(1980)

 

19802月底,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为刘少奇平反,选举胡耀邦为中央书记处总书记。纪登奎被免除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至此我的另一条 “罪状”烟消云散。

当时的形势有利我伏下身来,从事我所熟悉的科研工作。

这年,我仍与郭振华同志一起主持小麦品种利用和区域试验课题研究工作。大约是后半年,又增加一位傅秋学同志。

小麦是大宗粮食中生长期最长的作物,从十月上旬播种到笠年六月上旬收获,长达八个月之久,二百四十多天,收获后要脱粒、考种、计算产量、评价、总结又需一个多月,上季完了又该准备下一年试验方案、种子、土地备耕、规划。搞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工作,一年四季繁忙,很少有空暇时间。好在干部参加劳动时间减少,“臭老九”不臭了,每天夹着记载本下地,倒也悠闲自在。

我执笔撰写了《安阳地区小麦品种及其系谱》,是河南省《河南省小麦品种志》的一部分,参加人员有郭循谦、王华瑞、李美英、徐春华。参加培育小麦新品种“安阳十四”,两年后获安阳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随李灿同志到安阳市、汤阴县调查小麦生产情况,撰写了《19791980年水肥地小麦生产的经验教训》,指出小麦减产原因,提出进一步搞好水肥地小麦生产的建议。

引进“宝丰7228”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以后多年中,为安阳地区小麦丰收立下大功。我还把这个品引入到济源老家试种,得到乡亲们认可,一直种了十几年还舍不得更换。

和淇县气象站工程师韩福祥同志一起,共同整理了《19651979年淇县农业气象资料》,供试验研究总结中参考。

多年来我很少照顾家庭,一切家务全由兴荣承担,又要上班又要照看三个上学的孩子,难为了她。近在尺咫我却未尽义务,心头泛起深深内疚。星期天恢复休息了,当时没有公交车,我又没有自行车,周末多步行回淇县城,难得的暂短相聚,孩子们都很高兴。 

年底了,由岳父联系,花去了几年积蓄,才在浚县购了一辆红旗牌自行车。我从浚县骑回淇县,孩子们抢着骑,套上花座垫,轮子上装饰着五彩毛毛虫,天天擦油上光,犹如添置了宝马私家车。

 

 

[上篇]<---1980--->[下篇]  

 


      作者简介:郑厚德,网名老农”,原籍河南济源县人,生于1938年。 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椎广工作。在间作套种、小麦良种培育、科研管理、良种区域试验、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等方面,有所建树。 是淇县电脑应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曾任 淇县科委高级农艺师,第四届鹤壁市农学会理事、第四、五届淇县政协常委。

     退休后,策划并建立了《淇县之窗》网站,自封为站长、主持人。“古稀之年忆往事”,是他个人博客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