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一)        首页    前言   结语

 
《古稀之年忆往事》---作者:郑厚德

走为上策(1981)


 

1981年:所写《安阳地区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结果及利用意见》,被收入本所论文集。

这一年,恢复了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全所有三十多位同事被评为“农艺师”,我也属其中之一。由于政治运动频频,多年未搞技术搞职称评定工作,从“技术员”到“农艺师”,竟然经历二十三年漫漫长路。

这一年先后多位同事调出农科所,后来均事业有成(走上副县级以上领导岗位的就有十几位;成为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副研究员等科技骨干有三十多位)

朋友们劝我:“人挪活,树挪死,你也该换个工作环境了”!

安阳地区农科所是我又爱又恨又舍不得离开的地方,这里毕竟是我乌发变白发耗尽青春年华之处。花开花落,月园月缺,十九年啊,若“以成败论英雄”,自己是个“失败者”。此前有三十多位同事离所高就,我也该由此划个句号。(事实证明:我七十多年的人生中,出力最大最劳累之处是在安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而得到荣誉和支持最多的地方则是在淇县。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可以摆满房间,在农科所就只有留下的口碑作证了。人心是秤,无论是亲者还是疏者,对我的肯定使我感到欣慰!)

走江湖者有句口头禅:“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想起来很可笑,直接诱因是工资两次未涨,还无理扣我每月2元靠级工资一年,共24元。这使我怀疑起“天道酬勤”这个古训。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时才决心告别这个地方。

岳父让我调往安阳,母亲盼我返回济源,因淇县县委书记张永兴、县长刘贯军表示欢迎,为弥补多年欠家庭和孩子们的爱,我就到淇县来了。

离所时,李成榜主任召集干部欢送我,表表惜别之情。十九年前我来农科所时带来铺盖卷一个,离开农科所时装上汽车的家当只有两件:一只木板箱装衣被;一个半截柜装书藉,两件家俱全是所内用自产木料为职工定制的。庞化远同志(后任安阳市农科所副所长)打趣说:“真是廉洁奉公,无产阶级!”。两袖清风,身无长物,这是在农科所为“官”数载的真实写照!

 

我离开后几年内,安阳地区农科所逐渐三分天下。一部分人到濮阳,成立濮阳市农科所;一部分搬安阳,成立安阳市农科所;留下试验农场和部分工人划归鹤壁市农科所了。还有一些同事也另谋高就。

 

隆冬季节,我到淇县报到了。先见县长刘贯军,他让我暂留在县政府,从事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还关心我的生活,说春节快到了,休息几天,回老家看看父母,春节后上班。这一年,我和夫人带着孩子回济源老家过年,这是我参加工作二十三年中最长的年假!

 

 

 

 

[上篇]<---1981--->[下篇]

 


      作者简介:郑厚德,网名老农”,原籍河南济源县人,生于1938年。 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椎广工作。在间作套种、小麦良种培育、科研管理、良种区域试验、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等方面,有所建树。 是淇县电脑应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曾任 淇县科委高级农艺师,第四届鹤壁市农学会理事、第四、五届淇县政协常委。

     退休后,策划并建立了《淇县之窗》网站,自封为站长、主持人。“古稀之年忆往事”,是他个人博客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