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一)        首页    前言   结语

 
《古稀之年忆往事》---作者:郑厚德

职称晋升(1988)

 

从1986年始,我国实施了星火科技计划,地方各级科技部门也非常忙碌,每年申报星火项目,组织项目实施,科技人员下乡,这些工作都属于科技管理, 主任通常交给我负责。组织项目检查,成果评定,与全县各部门的科技人员打交道,结识不少朋友。

淇县星火科技项目中有一个化工项目,用新工艺碳酸氢铵和食盐生产纯碱,原是高村乡和尚庙村陈勇他们搞的,科委王世和 及郭亚文是搞工业和化工的,参予了这项工作。当时市场上纯碱奇缺,各地纷纷来淇县要求技术转让,每转让一家收技术转让费1.5万元 ,科委从中提点成。郭亚文忙不过来时,领导让我出面谈判,签订合同。这项转让分成使科委有点进项, 年终奖金每人约1000元,外单位羡慕不己。

评定技术职称是当时人人期盼的大事。我从195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是农业技术员,直到1981年在安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恢复技术职称评定时才定为农艺师。学历问题卡得很严,自已明白今后升迁的最大障碍是学历问题, 来淇县后就参加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农艺师提高班函授学习,除函授学习外,还两次到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培训,八门功课优秀,拿到大专文凭。

天不负有心人, 经过县市初评顺利过关,1988年65日河南省职改办 终于下文通知,确认淇县的我和乔延武一起被评定为高级农艺师。物价放开了,工资却并未与职称挂钩, 我把工资关系由县政府转到科委,工资改革时按行政人员定的工资,也算涨了些,识足者常乐,足矣。

这年引进了小麦新品种“冀麦5418”, 高产抗病抗倒伏,在桥盟乡吴寨村和陈清堂同志搞两年品种比较试验,并繁殖试种,深受农民欢迎 ,全县推广有两万多亩。下乡宣传,大力推广玉米良种“新黄单851”,该品种是我同窗好友、新乡市农科所玉米研究室主任刘学汉培育的,品质好产量高, 竖叶型耐密植,在以后数年内成为为淇县当家品种,种植面积达十万亩以上,对本县秋粮丰收起了重要作用。 经试验和调查,对浚县同行提出每亩万株的栽培技术持不同看法,改正为5000株,最多6000株。

春季和秋季,科委都办科普展览,我负责版面设计,王建萍、杨志萍、王金英都成了行家。关荣溪开车下乡或赶庙会,将宣传材料和版面抬上抬下,忙中取乐。

儿子传枪高中毕业了。到郑州工学院化工专业学习。

这年101日,二女儿晓歌出嫁,去北京旅游结婚。女婿宋树超是淇县北阳乡骑河黄庄人,濮阳师范毕业,中学教师。11月初8日, 大女儿家的儿子王文扬出生。

   

 

  

 

[上篇]<---本篇--->[下篇] 

 


      作者简介:郑厚德,网名老农”,原籍河南济源县人,生于1938年。 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椎广工作。在间作套种、小麦良种培育、科研管理、良种区域试验、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等方面,有所建树。 是淇县电脑应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曾任 淇县科委高级农艺师,第四届鹤壁市农学会理事、第四、五届淇县政协常委。

     退休后,策划并建立了《淇县之窗》网站,自封为站长、主持人。“古稀之年忆往事”,是他个人博客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