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之窗》( 作者文集之一)        首页    前言   结语

 
《古稀之年忆往事》---作者:郑厚德

政协常委(1990)

 

母亲陈庆莲晚年积劳成疾,患肺心病,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多方医治成效甚微。1990年4月24日, 因心力衰竭而去世,享年77周岁。母亲这一代人,大概是近代中国妇女中最不幸的一代,除了饱受战争、饥荒、流离失所之外,读书没有她们的份儿,梳圆头缠小脚却赶上最后一批。纺花织布作针线,样样都得精通,推磨推碾作家务,还得种地。生儿育女含辛茹苦,尊老相夫用尽毕生精力。当孩子长大生活开始好转该享福的时候,却撒手人寰,驾鹤西游。操劳一世没有享几年福,使我悲痛欲绝。一年后,母亲和父亲才合葬在 故乡济源坡头北岭前的祖坟中。

在淇县政协四届一次会议上,我无党无派,被选为淇县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委员。

本年,刘主任与我和农业局技术员经常下乡,观察农情和作物长势。发现小麦病虫害特别严重,麦穗蚜、锈病、白粉病、叶枯病一齐发生, 抓紧发动农民防治病虫害,还到淇县电视台讲防治技术。但是为时太晚,无法阻止病虫害的流行,造成大面积减产。我和刘振群撰写了一篇《小麦病虫害大流行探源》,在分析原因的同时,提出今后防治对策。淇县农民过去根本没有麦田打药习惯,自本年开始,才将防治麦田病虫害作为小麦丰产必需措施。

撰写了《吨粮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和《吨粮田技术工作总结》, 到处下乡宣讲,有时晚上进村,宣讲并回答农民提问,回家时已深更半夜了。这一年还起草了《县委县政府关于‘科技兴农’的实施意见》。

有《我市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和《1990年小麦病虫大流行探源》两篇论文,获鹤壁市“优秀论文奖”。

这年从偃师县二里头引进了小麦新品种“矮早781”,它抗病早熟、秆矮抗倒伏,在桥盟乡吴寨村和西岗乡豆街村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增产显著,繁殖推广后成为淇县晚茬地持续多年 的当家品种,多达五万亩

这年,传枪从郑州工学院毕业,年底分配到淇县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上篇]<---本篇--->[下篇] 

 


      作者简介:郑厚德,网名老农”,原籍河南济源县人,生于1938年。 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椎广工作。在间作套种、小麦良种培育、科研管理、良种区域试验、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等方面,有所建树。 是淇县电脑应用和信息网络建设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曾任 淇县科委高级农艺师,第四届鹤壁市农学会理事、第四、五届淇县政协常委。

     退休后,策划并建立了《淇县之窗》网站,自封为站长、主持人。“古稀之年忆往事”,是他个人博客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