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作者:周鸣祥

 

 

 

 

 

 

 

 

问 心

  
 
 

  

    我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的生命为谁而存在!?

我于197011月出生于淇县西岗乡郝街村,在我的记忆里,家庭成分论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富农的帽子总让我感觉低人一等,父母为了养育我们姊妹四个,吃尽了苦,做透了难。好在父亲坚韧不拔、胸怀坦荡、乐观向上,又有着一定的文学素养,让我们感受着清贫却非常快乐的童年。改革开放,土地生金,人们的思想萌生出一串串美好的梦想,家里的责任田也奇迹般地一年比一年好。父亲当过村剧团的编导,领着村里人搞过建筑,还从不停止的搞着文学创作。再后来,他有贵人相助,县文化局局长柳永恒破格将其从农村选拔到淇县旅游事业的开发上来,那年是1984年,父亲40岁,在以后的20多年里,他和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云梦山、古灵山、摘星台、桃园等景区的开发建设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人们称他和他的同志是淇县旅游事业的奠基人。

父亲给我的影响很深刻。他的人格、精神、尊严和智慧,熏陶着我,影响着我,浸染着我,成功时让我冷静,失败时给我勇气,困惑时让我继续探寻,在人生的道路上,他还让我一次次扪心自问:我是谁?我做了些什么?我的生命为谁而存在……

我的人生经历也颇有戏剧性。今年我已步入不惑之年的门槛,我总结了一下,这四十年是沉甸甸的四十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二十岁以前是求学阶段,二十岁至三十岁是成长阶段,三十岁至三十五岁出现了人生的小辉煌,三十五岁至今是完善提高阶段。至于以后,我想,天生我才必有用,努力进取,顺势发展吧!

二十岁以前,我度过了最宝贵的求学阶段。从小学到高中,应该说自己还算一个佼佼者,常年担任班长,担任过高中的团支部书记,作文《我的老师》获过全县初中作文比赛第一名,乒乓球比赛获过全乡社会组第一名,书法作品获过全市三等奖,和好友一块创办过春燕文学社和龙翔文学社并担任社长。我给人的印象是少年老成,勤奋懂事,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所以老师对我格外关爱,西岗小学的孙天英、王清江老师,西岗联中的冯爱梅、纪焕志老师,高中时期的岳凡佐、王朝森老师等都在我脑海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特别是1987年,承蒙县政协秘书王树龙和一中校长梁中元厚爱,我转到了淇县的最高学府淇县一中,让我有了全新的感受,在我眼中,这里的文明是多么的耀眼,这里的氛围是多么的和谐,这里的一切是多么的具有灵性。我立下志向,将来的人生一定要走进这样的文明与和谐。高考的日子里,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玩笑,急性阑尾炎让我在医院孤独的度过。许多老师、同学安慰我来年重考,我说,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我还是在实践中学习吧!

十八岁那年的秋天,高中毕业的我跟随父亲在云梦山管理处做一些杂活,导游员、施工员、办公室文秘人员等等都干过,那时,云梦山的开发建设刚刚起步,实际上整个景区还是一片荒山和残垣断壁,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却很乐观的寻找我的未来和理想,每一块山石,每一棵小草,每一位游客,每一个景点都在我的眼里心中那么亲切和熟悉。

二十岁那年的初春,我顶着料峭的寒风在给小麦浇灌返青水,母亲不知从哪得到一个消息:县电视台要招聘播音员和记者,非要让我去试试。上天给了我一个机遇,没想到这次应聘竟然成功了,当时的王中喜局长、刘增玉副局长非常器重我,在生活、工作上给了很大的方便。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我开始了我热爱的记者生涯。那些日子里,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在社会、实践和书本中汲取着营养。我常想,一个人应该是社会里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事业上的成功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我的起点太低,一切需要从零起步,所以我不敢虚度光阴。在广电局,我先后在办公室、电台、电视台、广告部、新闻部、专题部工作过,不管哪个岗位,我凭心而论都是非常认真地走着。这段时间里,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与1996年顺利毕业。特别是从事记者、编辑的日子里,灵感如泉水喷涌,获奖作品接踵而来,22岁那年,通讯《飘荡在乡村的奉献歌》获全省好新闻三等奖,随后,通讯《大潮上的跳跃》、小评论《弄虚作假也是腐败现象》等相继在全省获奖。1998年,通讯《泥墨飘香》荣获全国第二届大地之光征文三等奖,我荣幸地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颁奖典礼,聆听了国内新闻界专家、学者的教诲,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9年,我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新闻专题部副主任。   

2000年,新闻专题部分设,我担起了专题部主任的重任。当时县级台成立专题部几乎是一个笑话,很多同仁都认为不具备成立条件。而我却不认这个邪,事都是人干的,奇迹都是人创造的,世界上很多想象不到的事不都出现了吗!?2000年至2006年的那段时间里,我全身心投身到专题部的各项工作中,培训人才、增加设备、筹划节目、运作资金等等,并提出了“放手发展大练兵,强化学习上水平,研究节目出精品,敢于实践夺第一”的思路来统一人的思想。寒来署往,风霜雨雪,我和同事克服重重困难,开设了《朝歌纵横》、《科技600秒》、《法制方圆》、《淇水书苑》、《朝歌之旅》、《党建经纬》、《政协天地》等专题节目,并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当时我们专题部一共12个人,每周4期专题节目,每年还要运作10多万元的资金,那些日子不知道是怎样走过来的。但艰苦环境中的磨砺,却成了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小辉煌,《太行情节》获全国“红星杯”电教作品评比优秀奖,电视片《力的较量》(后改编为《万年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云梦山中党旗红》获全省电教作品特等奖,电视散文《走近云梦草原》获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累计算来,市级以上获奖作品共计30多篇,最多的一次,全市广电系统共有七件作品在全省获奖,我们占了五件,一时在鹤壁新闻界产生了轰动,我们的作品还被市台观摩学习。影响出来了,卫辉电视台、林州电视台、浚县电视台、获嘉电视台等兄弟台相继到专题部参观学习,他们称赞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小台出了这么多精品,小台的运作这么成功。2002年春天,承蒙局领导厚爱和同志们信任,我走上了局领导岗位,任县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专题部主任职务。当然,成长的路上我不能忘记新闻界的前辈和老师,省委组织部电教中心的张碧波老师、周朝选老师,鹤壁电视台的刘好修老师、白立公老师、郜勇老师、陈鸿老师、张勤安老师、侯丛喜老师、崔哲民老师、潘慧河老师,淇县的李树长老师、张贺勋老师、马海庆老师、张中州老师、宋德洋老师等等,都给了我特别的关爱与关注。我更不能忘记合作共处的同志,冯振亚、常靖、王金萍、平桂君、侯  亮、张凤云、石淑萍、何金星、宋建江等等,如今他们都已独挡一面,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63月,淇县县委成立党员教育干部管理信息中心,隶属组织部管理。实际上这块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党员电教,二是远程教育。由于我在专题片上作出了一些成绩,平时也给组织部门做了一些电教片,20063月我奉命到组织部任职。当时的李香芳部长、姬新保副部长、孙世存副部长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领导教诲我聆听于耳,牢记在心。工作中我也体会到,以前在广电局搞的是纯业务,现在有很多宏观上的东西需要去协调和处理,对我的思维、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完善和提高。同时,我也坚信,在这个熔炉里锻造,我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组工干部。在六年的时间里,我在这个领域探索着、追求着,从不懈怠。我的理解是,党员电教虽然没有其他媒体那样包罗万象,但他是万花丛中的一朵奇葩。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虽然没有其他教育方式那样直接,但他是新时期与世界接轨的一种崭新的网络教学。我除了承担部领导交办的临时中心工作外,一直琢磨着这两项工作。在电教片摄制上,我本着围绕中心工作、围绕社会进步、围绕经济发展的原则选定主题,《靳月英》、《龙头舞动富万家》、《共建美好家园》、《鬼谷子与云梦山》、《古灵山》、《京城朝歌人》、《一个支书与两个村庄的传奇》、《大山深处》、《深山红烛》、《呵护明天的太阳》等都是在这样的原则下产生的。我们的很多节目在全省都是一次性通过评审,走在了附近市县的前列,受到了中组部部务委员、组织局局长傅思和,省委组织部副厅级巡视员、电教处处长宋克牧,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文彪(现鹤壁市副市长)、胡红军、郭中印的好评。市委组织部历届电教中心主任石建勋、齐文同、李廷文等也多次指导节目制作,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远程教育上,我们狠抓站点建设、资源整合以及学用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信息文化中心建设。狠抓点击率、参学率、网络畅通率,确保站点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我们的“五型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我们的信息文化中心建设在全市名列前茅,我们的有线电视与远程教育并网入户做法受到了省市远程办的高度评价。2009年春天,全省召开远程教育工作会议,当时的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叶冬松亲自批示,要在会上交流我们整合资源、拓展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搭建平台的做法,据了解,县级书面交流材料就我们淇县一家。2009年夏天,当时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海涛在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工作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要站在时代最前沿,走在时代最前列,要探索新时期的远程教育学用机制,扩展人们的思维,净化人们的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建功立业。2012年春天,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闫浩对我们提出要求:借助“三屏合一”,搞好远程教育。要在学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在群众致富项目的产业链上下功夫,在为党员干部群众搞好服务上下功夫,把远程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志明和我们一道理出的远程教育“三四五”工作法,在全市远程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光阴荏苒,六年时间一晃即逝,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感觉自己有着很大的收获,我有幸聆听了上级领导的谆谆教诲,领略了他们宽广的胸襟和圣洁的灵魂;有幸和同志们朝夕相处,互帮互助,情同手足;有幸和很多优秀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成了朋友;有幸对基层组织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幸对干部工作、人才工作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我是幸运的,时代给了我一双腾飞的翅膀,我用这双翅膀在时代的天空下翱翔、圆梦。

一路走来,一路磨砺。人生能有几次搏,成功失败都是歌。身边人一路走来的艰辛,自己一路走来的不易,使我心潮澎湃。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面对漫漫人生长路,我不止一次的叩问心灵:未来的日子我将怎样度过!?人生的意义是奉献还是索取!?……

(备注:20128月于淇县县委组织部。)

        

 

 

 

《问心》作者:周鸣祥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13839206993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