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作者:周鸣祥

 

 

 

 

 

 

 

 

我眼中的王胜炜博士

         

我眼中的王胜炜博士

         

父母在云梦山经营桃园山庄,以餐饮、购物为主。留美博士王胜炜购买了云梦度假村的租用权,以住宿、度假为主。桃园山庄和云梦度假村同在一个经营区域,我们便成了相依相偎的好伙伴。

我曾与王胜炜博士谋过两次面,但没有过深的了解。我打开网络,搜索到了她的一些资料:

王胜炜是一位学者、作家、企业家、媒体人物和政治活跃者。她出生于台湾,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并于1976年取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学物理博士。19771978年,她荣获德国亚历山大·亨堡博土后奖学金赴德国慕尼黑大学从师于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葛哈特·厄陀教授。后来在加州理工学院和史丹福直线加速器中心从事多年研究后,任劳伦斯·柏克莱国家研究室研究员。2006年创建中美友谊交流协会之前,她也曾在加利福尼亚州从事了15年的房地产建筑开发工作。在2004年台湾大选之前,她从未参与过政治。她用研究物理的方法,撰写了肯尼迪——阴谋——揭露报告,并以它来论证陈水扁的轻微枪伤是预先设计好的。20045月,她向美国国会做了简报说明她的发现,电视台也因此采访了她。这个调查报告使她成为美籍华裔的媒体名人。为了争取两岸和平,她决定专心致力于中国的和平统一。从2005年起,她曾为和统会著写英文月报传真给美国国会参众议员共12期,宣扬海峡两岸统一和促进中美关系。她于2007615日,618日,1130日和123日接受电视节目八方论坛主持人史东专访。她也于2008227日纽约时间晚上910点接受美国“嘉尔妮·海思博士广播时间”的两位主持人越洋现场专访。她的英文译著《“一国两制”在台湾》,由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于2006年在美国出版。她较早的文章:《朋友,答案就在风中》刊登于200621日的ELM杂志。她较近的文章《为了谁,战地钟声又将敲响?》和《鼓浪屿的蓝色多瑙河》发表于200751日和512日的《美国纪事报》。她的第二本英文著作:《中国的上升:是机会还是威胁?》,于 200710月在美国由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获得了世界专家的赞誉并已于20084月再版……

    我惊诧,我们的身边来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我能走近她吗!?我能和她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吗!?……

    2009年夏天,王胜炜博士组织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青年教师在云梦度假村举办夏令营英语培训班,当时我和县上业内知名人士燕昭安、冯成世、翟彦芳、王咏梅等前往助兴。那是一个晚上,我们在桃园山庄吃饭,席间气氛十分热烈,大家用英语汉语愉快地交流着,王胜炜博士十分谦和地回答着我们的提问,并对当今中国在世界的位置进行着精辟的阐述,同时她还谈到了日本、英国的教育以及美国治安的混乱,一点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反倒像一位多年未见的知心朋友。我趁机向王博士敬酒,王博士酒量不大,但她立即端起了酒杯,有神的眼睛含着笑意,不停地说着:thank  you thank  you 。从她的谈话看,尽管她已50岁有余,但精力十分旺盛,反映十分敏捷,思路十分清晰,语言表达十分到位,逻辑性也十分强。或许是她知识渊博的缘故,也或许是她常年在国际上演讲的缘故,他的讲解十分有气势,且有理有据有节。饭后,我们在云梦度假村举办联欢,一位美国姑娘表演了笛子独奏《好一朵茉莉花》,一位新加坡男孩演唱了《外婆的澎湖湾》,我们的同志表演了舞蹈、合唱。在大家的掌声中,王博士也不断地和大家一块表演着节目,分享着山顶草原的快乐。在这500多米高的山顶,不同国家的朋友交流着文化,沟通着心灵,演奏着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和谐乐章,多么美妙啊!我想,王博士真不愧是中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不管走到哪,她都身体力行,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2010年的一个春日,我和父亲驱车到新郑机场接王博士回淇。她的这次淇县之行主要是了解一下中原文化。在回淇的路上,她用英语向远在香港的丈夫报着平安,同时汇报着中原人民的热情。一路上,她还不放过任何了解中原文化的时间,一点点地向我们了解着中原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以及中国乡村的变化、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情况。第二天,我们在鹤壁湘江翡翠城设家宴款待她,她看到风景如画的鹤壁十分兴奋,看到我们都住上了鹤壁的房子,十分感慨祖国的伟大。在家里,她从里到外认真地看着,认为房子的结构很合理,地暖供应的很好,小区的设计很大气,建筑风格很新颖,在香港也住不上这样的小区和房子。当天下午,我们陪同王博士到淇河观光,冬天的寒意虽然还没有散尽却掩饰不住淇河的美丽:生机盎然的冬青,含苞待吐的柳絮,正在解冻的河面,悠闲散步的情侣。王博士饶有兴趣地了解着淇河汤汤流淌的历史,了解着鹤壁综合功能服务区的规    划,了解着鹤壁人民的“一河五园”建设,她说:“这是一条诗河、文化河、母亲河。这是一条造福鹤壁人民伟大的河、灵性的河。”我们在淇河边合影留念,记录了这美好的一瞬。但愿淇河能深深留在王博士的脑海。第三天,王博士感冒了,我们将她送到淇县人民医院,她感冒得很厉害,但她表现的很坚强、很平静,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形象,她使我想到了病中的周恩来总理:痛苦自己承担,向世人展示的总是美好和坚强。办理住院手续时,医生要求写明身份,她想了想一再嘱托要写成“无业”、“料理家务”等字样。我肃然起敬,一个著名的科学家、一个著名作家、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个著名的国际学者,对待自己却是如此简单。我们还了解到,王胜炜博士也有着艰难的人生历程,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成才。在美国留学期间,她将全部精力投身到科学研究中,以至于成家后没有时间要孩子,现在她拿出一部分资金捐助着一些贫困儿童,做着博爱的事业。对待孩子她又是多么的无私啊!

    2010年秋天,王博士再次来到云梦度假村,几次交往,我们已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次行程只有三天时间,她为我父母带来了钙片、衣服等礼物,为我带来了台湾的腊肉、果脯、香烟,还特地将她的译著《中国的上升:是机遇还是挑战》、《“一国两制”在台湾》作为礼物赠送给我。一个在国际上来回奔波的人生活中考虑的是如何的细啊!在谈到云梦度假村时,她计算着如何节约每一度电,如何节约每一滴水,如何节约每一滴粮食,如何发挥综合效应为客人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她还奖罚分明,对员工的管理一是一,二是二,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她已有足够的理由来度过自己的余生,但她仍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点也不浪费。第二天清晨,我的父亲陪她在桃花源中散步,王博士显得如此年轻,像一个孩子一样处处流露着惊喜,她一会儿看看这枝桃,一会儿看看那朵花,一会又蹲下身来看看间作套种的红薯、花生。不住地赞叹:“难得啊!这样的环境难得啊!空气如此纯净、清新,这是我梦中的家园。”站在桃花源尽头的长城垛上,看着山下的沧海桑田,天地造化,她用朴实而又最精确的语言描绘着这里的美丽:“我们的祖国富强了,我们的人民幸福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多么细腻而又伟大的感情啊!当天晚上,王博士邀我们到鹤壁电影院观看正在热映的《唐山大地震》,电影中折射出的国情、民情、亲情、友情、爱情荡气回肠,她在和我们谈论这部电影时深有感触,谈到了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还谈到台湾大地震以及国外的大地震。她还说:“地震带给我们的是灾难,但灾难中的坚持、坚强和大爱使任何国家不敢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几次接触,我和王胜炜博士成了真正的朋友,她渊博的知识、谦和的态度,她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她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努力,都让我佩服和敬畏。年轻时她把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科学研究,以至于膝下没有子女。如今她有理由安享晚年,但她却仍在做着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仍在很多领域进行着不懈地探索和努力,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备注:20108月于淇县县委组织部。) 

        

 

 

 

《问心》作者:周鸣祥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13839206993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