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

 

 

同在蓝天下

 

(根据作品需要,作者以记者身份换位出现。)

 

 读了王守振(淇县副县长)先生的《冬日云梦》、《走进云梦大草原》等几篇文章,对云梦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一个夏日,我和家人到云梦山徒步旅游考察。

 从“子孙岭”停车场下车,步行到“映瑞池”、“水帘洞”、“古军校”、“仙水泉”、“青龙背”。接着顺“三十六计步道”穿峡谷向上一公里,有一座鬼谷子书亭,放眼四看,顿觉开朗,展现出的便是“山顶大草原”。那无边无际碧绿的草,那从脚下伸向远方的山崖步道,那巨幅石刻的鬼谷兵书、那观看碑文的群群队队,那扶栏崖站远眺朝歌古都的好友双双、那石洞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月亮洞口壁万仞,草地尽头云千叠的绝句,让我陶醉于一幅幅诗画中。沿着“手扒窝”山口,经“聚仙台”、进“太阳洞”,穿“古栈道”,蹬“映月峰”,望“金子塔”,犹如太空环绕,胜似人间天堂,再接着草原赛马,异域风光,又是一番赞叹!“王先生所言不虚也。”下午四点就近投宿“桃园山庄”。

 晚饭是围在山庄石桌上进餐的。山韭菜炒笨鸡蛋,君达梗拌粉条,现摘现炒的嫩豆角、原滋原味的山野菜,伴着凉爽的阵阵山风……我尽情的享受着桃园夏日的黄昏。……都说山上有金子,我何不拾两箩筐?

 我请来了山庄的主人,他姓周,是景区管理处原负责人。让他给我讲些日常见闻,我也收集些资料填补空白。听说我是省城编辑,他很高兴地说:“桃园一本书,书中藏金屋,计在身边带,意打心里出。”说着把我让到他的办公室。从桌上拿出些书画。“徐书记云梦题词、姚书记筑路照片、燕局长《淇园随笔》、谷局长《梦痕》、旅游规划图、宣传单页……”他又拉开抽屉,拿出来一打稿件:“这是日常的一些感受,这是需要研讨的一点浅见。”

 我一一翻看着,《三条水缸的故事》、《太阳与月亮》、《导游聚焦》、《力的较量》、《鬼谷子出世》、《菩提花》、《共创桃园美好的明天》。我和妻子怎么一下子也看不完,我想选几份带走,但哪个也难舍放下,干脆全部填入背包,过后一一细读。

 我们继续聊天,从云梦建设的起步到鬼谷子研讨会的召开,从淇县政府与北京国防大学的合作到美、俄客人来景区考察,从社会集资赞助到台湾同胞投资,从无水、无电、无路到国家AAAA级景区。众多人的呕心沥血和景区的奇闻变化把我们引进了一个真实的大课堂。我们听着毫无睡意,妻子说:“讲吧,我们很爱听,什么学校也学不到的东西。”并不断递过来一杯杯茶水……

 

 

美 国 人

 

 一九八八年八月,一位四十多岁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女教授,斯特恩·道特女士由中国北京外文局苏效庆女士陪同到云梦山旅游。当时环境很简陋,而她们却很投入。从上午10时到下午7时,看遍了云梦景点,又徒步蹬上了大草原。像机里的胶卷用完了,到郑州接她丈夫的时间耽误了,除了跟众多的住山客人照像、合影,还给我们题词,题词令我们意外的吃惊。她说:“我到过中国很多很多地方,这里是最美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这里有一种独特的、纯洁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天然的美。这里没有拥挤、没有霸道,到处是尊重、谦让,姐妹相称,亲如一家。我要把云梦山的仙桃种子通过丝绸之路带到美国,撒到芝加哥的大地上……不会有比今天更愉快的了!”她把我们景区的自然景观、风土民情、两国人民的友谊以及个人感受概括的淋漓尽致。她的吃苦、友好、严谨、简朴、深入、高效的作风刻印在我们心里。她连家都不顾了。

 

 

俄罗斯人

 

 一九九九年九月,一位俄罗斯客人在桃园景区出现。出于安全保护,我们进行了询问,得知他是拉托维亚东方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31岁的谢里给·季米诺夫,随国际旅游团到少林寺,慕名独自一人到云梦山为探寻鬼谷子文化而来。他谢绝我们为他安排食宿,肩背旅行袋,像一只大骆驼,走了一架山又一架山。晚上一人在野外露营。白天一顿素食,吃黄瓜、苹果,再续一大瓶开水又继续上路。拍照片,作记录,整整忙了十天,跑遍了周围山头,见到我们总是“哈啦少、哈啦少,谢谢!”他跟我们合影,给我们题词:“中国伟大,鬼谷子导师、少林寺、云梦山,了不起。”他独自一人深山探寻,天涯孤旅,为研讨鬼谷子文化,他连命都不要了。

 

 

台 湾 人

 

二000年,台湾禅机山仙佛寺混元禅师带队,九上桃园,选址投资。工程测量期间,车辆一达工地,技术人员就下车工作。荆棘林、草丛中,行走一溜小跑,工具自扛、自背,一再谢绝叫他们停下来吃饭的要求,数据记录详详实实,用三天时间完成了一周的任务,干起工作连饭都不吃了。

 

 

淇 县 人

 

一次,景区修筑窄峡天险路段的现场会在景区—间简陋的房内召开。主持会议的是县委书记徐光。车辆接连到齐,徐光宣布开会。“……这一公里长的天险路段我当修路小组组长,赵县长任指挥长,具体施工由公路段段长路桂科负责,乡村土地问题由桥盟乡党委书记赵中文负责,需用资金由旅游局局长王臣堂负责,配合工作景区管理处负责,有什么困难没有?”“没有。”“赵指挥长,什么时候通车?”“雨季之前。”“好,分头行动吧。”十分钟的会议结束了,一个月后,千古天险变通途,淇县人为景区发展连假期都不过了。

 

 

有 些 人

 

也是一次某工程测量,局通知派两名工作人员带斧、绳、木桩配合工作。一切都做好准备,单等测绘人员到来。8点、9点……10点车才上山,11点有人问:“中午饭安排了没有……”下午两名工作人员继续配合施工,4点钟回来说:“我们跟随五里到大峰门,他们在车上打扑克,问他们活怎么干,他们说:‘明天再说吧!’开着车就走了。这些人连活都不干了……”

 

“好了,我们合作副对联,算是咱今晚聊天的结果。上联是:同在蓝天下,下联任意对答,时间不限……”

……我久久不能入睡,深深回味着人生付出与收获的一幕幕,反复思考着社会效率与发展的一桩桩,连连默吟着:同在蓝天下……苦苦选对着该对的下联……

 

 

 

 

 

《摇篮》作者:周在楼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用时请注明出处   作者电话:13839206993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老农  刘辉   刊头设计: 郑厚德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