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史迹丛书《淇水关》---淇园工作室编

今天是:   

主页 序言 封面 目录 插图 附录 编后记 封底
     

高村的石狮


高村的石狮

王之珩

在高村村北“淇水关”的门楼下,保存着一对年代久远的石狮子。石狮子雕刻的年代,并无文字可考,有人认为是宋代,有人认为是明代中期。狮身加底座高两米有余,造型灵动,雕工精到,栩栩如生。虽然它们曾经精美的纹饰在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中变得模糊,但是说起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传奇故事,村民们无不津津乐道。

石狮为一雌一雄,在外人看来也许觉得与普通石狮无异,不足为奇。然而当人们用石块在两只石狮身上轻轻敲击时,这才发现石狮的奇妙之处:人们可以清楚地听到雄狮发出的声音浑厚凝重,雌狮发出的声音则脆如铜铃,余音袅袅。在惊叹之余,人们不禁要问,玄机究竟在哪里呢?村民的解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取材不同,雄狮是用本地西山的石头雕刻,故而敲击起来声音凝重,而雌狮则选用山西铜山的响石雕就,所以声音清脆;还有一种说法是雄狮是实心的,而雌狮则被工匠琢成了空心。

古高村位于淇河的环抱之中,由于地势较高,形状似桥,村南头似舵,村北头似锚,街中似舱,又东傍淇河,水涨船高,便于泄洪。因而无论历史上再大的洪水,也未曾淹过淇水关。村里人都说,这虽说是地势使然,但其中也有石狮的功劳。石狮由此成了镇村之宝。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洛阳白马寺不知从哪里得知了高村的这对石狮子,专门派人来淇县,要出三十万元把石狮子买走。三十万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了,但是,视石狮如生命的高村人不为所动。他们说,钱不是万能的,石狮子的根在高村,它们必须留在高村。洛阳一方软磨硬泡都无济于事,他们决定强行拉走。这一天,高村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组织起来,他们手挽手组成三排人墙,有些情绪激昂的甚至握着铁钎锄头。洛阳人看到这个阵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万万没想到,两只石狮子竟让老百姓这么动感情。他们知道再对峙下去也没有好结果,只好主动撤退打道回府了。

还有更让人感到奇异的事情。据村里的老者讲,过去,两只石狮子晚上能自己行走,巡游街道,防灾镇邪,所以保佑高村年年无忧,岁岁平安。

这对石狮子原来立于高村北庙的庙门两边,是古庙的一大看点和当家宝贝。民国三十七年,古庙拆了,石狮也没了去处。为了防止遗失,后来村里兴修水利时,就在古庙原址建起水塔,在水塔门楼下特意为它们留出了栖身之地。

    由于被固定在门楼下,现在敲击石狮时,只能听出两者的明显差别,雌狮往日那清脆的声音已经弱了很多。至于石狮巡夜的说法,没有人亲见,更不可考究,多半是善良的村民们寄托在石狮身上的美好愿望罢了。

纪翔 摄影

 

 

淇县史迹丛书《淇水关》---淇园工作室编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授权独家刊载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 

豫ICP备05000447号